授課者:大同高中利天龍
學習共同體:一個初心者的學習歷程
莫非又是一個口號?
我不記得是如何參加系統基地班的,似乎是可泰大師所挖的坑,還因此繳交了曾經中斷的教師產業工會年費。
在那之前,聽過佐藤學,但沒參加過學習共同體的研習。翻閱過他的著作,對於日本教室裡的風景,感到新奇。作為在台灣的一個教育工作者,在一波又一波襲來的教育改革風潮、口號和數不盡研習名目中,載浮載沉,除了莫衷一是,更多的是無力感。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基層教師已接收到太多的名詞:「分組合作學習」、「有、多、差」、「自、動、好」、「學思達」,再多瞭解一個「學習共同體」,似乎也沒差。
大約是去年某日,打開可泰大師寄來的電子檔,赫然發現我要擔任授課者,於是開始了焦慮的生活。帶著不安的心,翻閱課本,再看看月曆。大師交代我要擇定一個觀議課的日期,基於能拖就拖的心態,就選擇期末考的進度範圍。這個範圍有兩個單元:「臺灣區域地理」和「區域差異與環境保育」。作為學共的初心者,腦袋裡一開始只有「聚焦文本」這個概念,偶而還有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習殘影。臺灣區域地理的五個分區,感覺是可以分組操作的題材,便選定了授課單元。文本閱讀完幾行之後,覺得無聊,就去打電動。過了若干星期,又重看文本,一直看不下去,又去打電動。如此反覆,覺得不安,便興起了發展桌遊的企圖。
遊戲底圖初稿與第一次共備
我辦公室鄰座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super教師,她經常帶學生玩桌遊,她的先生則經常從淘寶網進口山寨版桌遊,以此為樂。這兩位經常不厭其煩地和我一起進行另類的共備,在這個摸索階段,前後大約發想了三、四種遊戲進行方式。我們還有一些同事,七年前為了發展學校營隊,曾做了一些具有二級創意的桌遊道具組。那些道具放在角落,通常只有暑假時會拿出來運用。我決定利用那些東西為基礎,提高使用率。
為了讓共備夥伴理解桌遊進行模式,先用簡報軟體簡單做出陽春版的底圖,基本就是把每個開發項目的圖示,大致放在各區域的位置上。然後,就帶著幾顆桌遊道具去唐榮國小參加第一次的共備了。此次共備到場參與討論的夥伴有:可泰、奇霖與家綺三位國小老師。
國中教科書備課用書的資料量,經過國小教育夥伴的閱讀,發現相對驚人的豐富;然而,學生課本的文字量,卻精簡的在他們的意料之外。這也是我之所以要在地圖上放入更多縣市特色文字的原因。
為了兼顧知識內容,我最初構思的是,將地圖的部分文字留白,小組成員在遊戲中必須到其他組考察,透過讀圖的過程,獲取(抄寫)闕漏的文本資訊,從而有更豐富的學習,然後利用這些資訊做討論與應變。可是在第一次的共備過程被推翻。在焦慮夜裡的半夢半醒之間,想到核心素養才是教學重點,我才真正接受這件事情。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心裡想教的是「符號運用」。
平衡區域開發補助款
我發想的這套桌遊,具有民心與競選基金兩個勝利條件。在基金的這部分,夥伴們建議不妨在學習單中加入各縣市的「財力分級表」資料,作為桌遊資金發放的依據。我覺得學習過程中加入這個補助款的計算活動,能夠對應臺灣區域劃分的教學目標,欣然接受。
共備結束後,我開始研究政府的財力分級表,有趣又殘酷。要讀懂財力分級表,就得讀一下《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可能還要讀一下《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地方制度法》。
以102年的補助辦法為例,自籌財源能力較佳的地方政府,尤其臺北市編為第一級,其他直轄市,編為第二至第三級;貧窮的農業縣市,例如屏東縣,被編為第五級;離島的縣政府,假如被編在第二級,實務上可以改列為第三級。假設有兩種地方政府,同樣要向中央政府爭取總經費100萬元的競爭型計畫。財力等級為第二級的直轄市政府,可以獲得的補助款會比第五級的少一些。這種規定,乍看之下已經考慮到要均衡區域發展差異,但還是有發展項目上的區別。例如:農委會對於地方政府的補助款,第二級到第五級之間的差距,差距只有10%;若是交通建設的補助款,第一級與第五級的地方政府獲得的補助款比例,可以達到40%。
為了簡化過程與平衡區域差異,我設定財力分級第一級的地方政府,能獲得一元補助款,而第五級的政府,可以獲得五元。根據這個設定,經營臺灣五個區域的發展團隊,依照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金馬離島區域,可獲得的區域均衡發展補助款為18元、19元、24元、10元、與8元。
各區經營團隊在遊戲前,可以計算自己區域的經營基金後,向老師領取補助款。學生必須從表格中擷取出需要的數字並進行加總。例如東部區域,包括花蓮縣與台東縣,東部區域的經營團隊就需要從表格讀出花蓮縣的財力分級是第五級,台東縣也是第五級,然後加總得到相應的補助款。計算錯誤的小組,補助款減半。
可是第二次共備時,因為擔心時間不足,這個部分刪除,由老師幫各組算好補助款,連同相關的圖紙包裹一次給學生,以爭取寶貴的學習時間。
情境化、脈絡化的教學
據說,素養導向的教學,相當重視情境化和脈絡化的學習。要讓學生融入教學的情境之中,我猜想有必要精緻一下。於是,我預設各小組的學生,彼此組成一個區域的經營團隊,裏頭應該有一些分工,例如區長、秘書、幕僚等不同身分。他們可以到其他區域去考察,回來要撰寫報告書;而且根據身分,有不同的差旅費用。每個區域的經營團隊,在歷經一段時日的區域經營與開發、考察、協商之後,可以獲得若干民心、累積資金,然後更上一層樓,參與福爾摩沙大總統的競選。區域開發的過程裡,團隊可能會遭遇到一些天然災害,蒙受一些開發上的損失,然後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決策,決定是否要重建那些被摧毀的開發項目,就像是真正在經營一個區域那樣。
既然要玩真的,那麼,環境的災害考驗大約也就必須是島內的生活情境中,經常發生的,颱風、寒害、梅雨、洪水、乾旱、地震等元素,就必須加入其中。既然要玩真的,那麼,每個區域的受災程度,根據區域條件,可能就會有強度上的差別。可能是天外飛來的靈感,我將五個區域的幾種災害,分別設定了不同的「抵抗係數」。既然要玩真的,似乎就有必要針對性質不同的開發項目,給予不同的重建支出費用。例如:第一級產業,有較低的重建費用;第二級產業和第三級產業,則具備較高的重建費用。
在第一次共備時,抵抗係數的概念獲得了支持,討論抵抗係數是否合理,可以發展成「跳躍思考題」。我回到學校與鄰座的super教師討論,她果然super,提出一個震央的概念,可以根據震央不同,給予不同的區域各異的受災程度。三級產業的概念,可能會讓遊戲過於複雜,所以在共備時被推翻了。
考試引導教學
在二次共備之間,經歷了國中教育會考。記得我在設計桌遊圖紙的時候,曾聽到同事拿著會考試題感嘆:「這樣的題型,平常教的、補充的那些內容,幾乎都沒有用了!」我心想:「是的,阿姊!這就是人生。」然後腦中浮現我在課堂上經常向學生說的一句話:「小鬼!我教你的不是地理。哥(其實是大叔)教你的是──人生!」
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綱要強調素養導向,今後的學習重視的是學習歷程、方法與策略。知識性學習材料的重要性,當然降低了。做為基層的教師,是無法選擇不接受的。因為,你不這樣教,學生就會被日後的考試打趴。
相對位置和精緻化的堅持
看著桌上第一版的醜陋地圖,覺得難以接受,毅然決定重繪。為求位置精確,使用了地理資訊系統,將各區域中的特色景點,重新加以定位。地理資訊系統的出圖,不夠精緻,且暫時無法和現有的一百七十個圖示做連結。必須透過其他繪圖軟體做加工。
另一方面,現有的一百七十個圖示是點陣圖檔,放大後會失真,不符合需求,所以必須轉成向量圖檔。我轉了幾個圖之後,就頭昏腦脹,只好將繁瑣的操作流程錄製成巨集。歷經一番嘗試錯誤,終於在沒有昏倒的情況下,操作一百七十餘次巨集後,將所有圖檔順利轉為向量檔。各區域的經營地圖,至此也才能底定。
第二次共備:模擬試玩
可泰大師單刀直入,建議在議會質詢階段,原本設計要讓學生回答的開放式問題,應該修改成選擇題。並且在我預想的十多題伸展跳躍題中,替我挑出二題,像是及時雨般的聚焦與解憂。如果這不是大師,那甚麼才是大師呢?
模擬試玩時,我帶了兩盒地理知識撲克牌,充作代表金錢的卡牌。佳莉老師指出,卡牌的背面有許多圖案與地理知識問題,也有不同數字,可能會讓學生分心,建議要事先說明卡牌張張等值。討論中,也思考到電風扇在吹,會不會影響遊戲進行。在進行二個小時的札實討論與模擬之後,可泰堅持再完整的跑一次流程,以便我熟悉流程。共備結束後,跑去文具行,買了U型袋,放入一張白紙即瞬間化為廉價小白板,又買了磅數較高但最便宜的各色色卡(90張特價15元)。
此次共備,驚嚇指數最高的是遊戲模式的改變。同一區域的小組成員共同運用一份圖紙,經營一區域的遊戲進行模式,在模擬試玩到跨區域考察的階段時被推翻。佳莉老師提出了質疑,擔心沒有參與考察的學生,會被晾著,從而有一段時間無法學習。她建議何不讓每個學習者,自己經營一個區域?假如因為遊戲規則的瑕疵,而讓部分學生沒有發生學習,確實是教育工作者所不樂見的。於是,大家同意修改遊戲模式。
我的班級人數僅18名,原先分成五組,每組人數為4、4、3、3、4。至少有兩個小組只有三個學生,可泰大師建議將重新分為四組,每組人數分別為5、5、4、4,以便讓同一小組內,至少有四個不同的經營區域,比較周全。此次共備,也討論並修改了一些專有名詞與表格內容。
這些調整的背後,是大量的繁瑣工作,要在剩下不到一日的時間裡,微調規則、修改學習單、重排座位、採買道具,還得靠人工拼貼,做出數十張B3尺寸的分區地圖。
拒絕一次性的消費:在另一班實作
隔天,比平常還要早起,進了辦公室開始瘋狂印製地圖。能夠為了某種理想而醒來,真是美好的經驗。我辦公桌面一向髒亂,不適合黏貼印出的桌遊圖紙,於是向有收納強迫症的同事老潘,商借他整潔空曠的桌面。
老潘目睹我形容枯槁的模樣,消遣說這是「高勞力,低報酬」的粗活。這句話點醒了我,這套教學模組,不能只有一次性的用途。查看課表,發現隔天第三節就有另一個國一的班,何不讓他們也來進行這套課程?順便看看有沒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國三會考結束後,每日滑手機、看電影,醉生夢死的準畢業生,也可以操作看看。一旦決定在正式觀課前這樣作,意味著我得將時間運用得更有效率。無奈,在已經顯得緊迫的時間壓力下,我只能壓縮休息的時間。終於趕在上課鐘響前,完成了圖紙的黏貼。
在美術班的桌遊課程實作,光是分組、發送圖紙與用具,就花了十分鐘。原本設定一節的課程,居然因為許多小細節而嚴重落後,幸好連著的下一節是欣芝老師的課,她讓出了她的課,讓我操作完所有的內容。
為了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在每次考驗發生,都先說明現在的季節,再引導孩子想想可能發生甚麼災害。例如:現在是夏季,就會發生颱風。接著,再用骰子決定災害強度。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環境考驗的階段,我用骰子擲出的所有災害強度都是最高級,孩子們無不重建的叫苦連天。只能說,冥冥中自有安排。
反省這兩小時的實作,許多時候,我陷入在扮演銀行的角色,幫每個政治人物收、發金錢卡,而無法抽身,實在很蠢。
在政策發酵的階段,圖紙上只要存在一個開發項目,就可以獲得經營資金。透過這次經驗,大約可知學生的反應良好,也讓我意識到,要增加一些秩序掌控的課堂引導語,才能讓學生在「區域開發」結束後,立即回到座位。實作階段使用過的桌遊規則一點也不浪費,收回後再發給即將進行觀議課班級學生,讓他們先行閱讀。
正式觀議課
終於到了觀議課的這一日,我計畫利用早自修的時間,先把桌遊規則與較複雜的表格填寫方法先行介紹一番,以便節省時間。偏偏這一日學校活動特多,各處室的報告特別冗長,我大約只為自己爭取了五分鐘的規則說明時間。
根據前一日實作的結果,在美術班各組的總統大選結果中,一半的政治人物是南部區域出身。顯然,平衡區域發展的補助款,具有極大的影響,有必要調整。因此,此次上課,每位政治家的補助款,除了根據區域內的縣市財力分級之外,還設定直轄市不補助。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金馬離島區域五區域的補助款因而調整為:13元、17元、19元、10元、與8元。
課程開始後,一進入議會質詢階段,設備組借我的叫人玲,只發出了第一聲就損壞,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只好模仿可泰大師的口吻,古板地喊出:議會質詢四個字。其實,效果還不錯。
根據實作情形新增的秩序掌控引導語:所有的區域開發活動,必須在時間截止後三秒內,回到自己的區域就座。在第二次上課時,發揮了極好的效果。班上的孩子們,在各區域進行政治活動時,也都能使用適當的音量,確保不致於影響其他組的學習。
按照既定的流程,我依序說出引導語,讓桌遊持續進行三個回合。到了政策發酵的階段時,因為預先在各組放置了馬克杯作為中央銀行,政治家的收入與支出,可以自己來,讓我輕鬆不少。在每個階段進行之中,我便可抽身到各組看看表格的填寫情況,並回應學生的問題。每個階段即將結束時,看著學生專注的相互學習,教室一片寧靜,只能很掙扎地說出引導語,結束每個回合。
由於時間緊迫,「總統大選」的積分統計顯得倉促,也壓縮到「國是會議」的討論時間。為求完整,我厚顏的延長了下課時間,勉強讓學生進行了颱風抵抗係數的討論。
心得
學習共同體,是令人嚮往的美好願景。沒有難以跨越的高度,卻有著難以衡量的溫度。去到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夥伴共備,參加一場場的研習,在走偏了、受傷了或是迷惘的時候,真正可以讓陷入泥淖的教育工作者,重新獲得能量。
5.28的稿
學習共同體:福爾摩沙島嶼政治家桌遊的發展歷程
野鶴
莫非又是一個口號?
我不記得是如何參加「系統基地班」的,似乎是可泰大師挖的坑。在那之前,聽過佐藤學,但沒參加過學習共同體的研習。提到這個,當初為了能去長榮百合國小參加第一場學共研習,還補繳了曾經中斷的教師工會年費。
拜讀佐藤著作,很難不對他所描述的日本教室風景,感到新奇。作為臺灣的中生代(我應該不算年輕了吧!)教育工作者,在一波又一波襲來的教育改革風潮、口號和數不盡的研習名目中,載浮載沉;除了莫衷一是,更多的是無力感。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有太多的名詞與我們擦身而過,真正能夠擦出火花的,我想不多。君不見「分組合作學習」、「有多差」、「自動好」、「學思達」,一山還比一山高,再多一個「學習共同體」,似乎也沒差。可以確定的是,補繳工會會費之後,大約是去年某日,就收到可泰大師寄來的電子檔,打開附件,赫然發現我要擔任授課者,於是開始了焦慮的生活。如此看來,可泰所寄來的,必定是一種新型態的病毒,不必透過usb介面,即能由電腦感染人腦。我想,這應當就是所謂的「花錢又傷身」了吧?
帶著不安的心,翻閱課本,再看看月曆。大師命我要擇定一個觀課的日期,基於能拖就拖的心態,選擇了下學習的期末考進度。這個範圍有兩個單元:「臺灣區域地理」和「區域差異與環境保育」。作為學共的初心者,只能瞎子摸象。腦袋裡一開始只有「聚焦文本」這個概念,偶而還有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習殘影。臺灣區域地理的五個分區,感覺是可以分組操作的題材,便選定了授課單元。文本閱讀完幾行之後,覺得無聊,就去打電動。過了若干星期,又重看文本,一直看不下去,又去打電動。如此反覆數週,覺得不安。如果上課像是打電動的話,似乎不錯,便興起了發展桌遊的念頭。
我學校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super教師,算是基地班體制外的共備夥伴。她經常帶學生玩桌遊,她的先生則經常從淘寶網進口山寨版桌遊,以此為樂。這兩位經常和我一起進行另類的討論。在摸索階段,前後大約發想了三、四種遊戲進行方式。我們還有一些同事,七年前開始一起發展營隊課程,曾做出一些二級創意的桌遊道具組。那些道具放在角落,通常只有暑假時會拿出來運用。我決定利用那些東西為基礎,提高使用率。
情境化、脈絡化的教學:透過政治來學地理
最初的腹案,是假定的五個島嶼,分別為:龍之島、熊之島、鷹之島、蛇之島等……。以台灣五區域的條件為背景,賦予不同人口、金錢、生態與污染承受能力。學生可能被分配到某個島嶼,然後規劃島上的開發。每個島上畫出十多個可開發的格子,每個格子可能是山地、平原、湖泊等自然環境。當時,假定有各種產業可供選擇,第一級產業,汙染少,收入少,第二級產業收入多,但汙染也多……。不同的環境適合不同的產業。環境災害,也陸續納入其中,有些格子有斷層線通過的,可能有潛在的危機。格子的數量有限,反映環境負載力的不同。遊戲結束後,我打算詢問學生的問題,大約是:根據「龍之島」的條件,想想看它可能比較像是台灣的哪個區域?從而讓學生掌握區域特色的概念。
自high數日之後,翻閱課本,想到要聚焦文本,便放棄這個孤芳自賞的方案。雖然其中可能有些巧思,但離開了文本,比較不能兼顧教學目標。幾經反覆斟酌,決定重新設計。
新的版本期望能以衛星影像作為底圖,直接將五個區域的具體樣貌,呈現在學生眼前。圖上還要印出縣市名稱、縣市界線、地名與開發項目的圖示。桌遊名稱,就叫作「福爾摩沙島嶼政治家」吧!
我設想這個遊戲的進行,應該有以下幾個階段:議會質詢、區域經營、環境考驗、政策發酵。議會質詢,就是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答對者可以獲得較多的遊戲資源。區域經營就是給學生小組一些時間,讓他們可以討論決定開發,或是去組成考察團,去其他區域蒐集情資,或是進行政治協商。環境考驗,就是遊戲中會發生一些天然災害,造成損失,小組必須利用若干資訊控制損失。政策發酵,就是區域經營的結果,可以讓經營團隊獲利,獲得的新資源可以投入再生產。
據說,素養導向的教學,重視情境化和脈絡化的學習。要讓學生融入教學的情境之中,我猜想將教學模組適度的精緻化,有其必要性。於是,我預設三、四位學生,彼此組成一個區域的經營團隊,裏頭應該有一些分工,例如區長、秘書、幕僚等不同身分。他們可以到其他區域去考察,回來要撰寫《考察報告書》;而且根據身分,必須花費不同的差旅費用。區長若出門,要花三元;秘書若出門,要花二元,幕僚出門,僅花一元。於是,在何種情境與有限的資源下,要派誰出門去考察?到哪一區域考察?都需要系統性的思考與應變。
每個區域的經營團隊,在歷經一段時日的區域經營與開發、考察、協商之後,可以獲得若干民心、累積資金,然後更上一層樓,參與福爾摩沙大總統的競選。區域開發的過程裡,團隊可能會遭遇到一些天然災害,蒙受一些開發上的損失,然後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決策,決定是否要重建那些被摧毀的開發項目,就像是真正在經營一個區域那樣。(顯然,台灣並沒有區長這個概念。)
既然要玩真的,那麼,島內的生活情境中經常產生的環境災害,諸如:颱風、寒害、梅雨、洪水、乾旱、地震等元素,也就須要融入遊戲的情境中;既然要玩真的,那麼,每個區域的受災程度,根據區域條件,可能就會有強度上的差別; 既然要玩真的,災後就要重建,似乎就有必要針對性質不同的開發項目,給予不同的重建支出費用。例如:第一級產業,有較低的重建費用;第二級產業和第三級產業,則具備較高的重建費用。
可能是天外飛來的靈感,我將五個區域的自然災害,分別設定了不同的「抵抗係數」。以便作為遊戲結束後,小組共同討論的焦點。
第一次共備:唐榮國小基地班
為了讓共備夥伴理解桌遊進行模式,先用簡報軟體做出陽春版的底圖,基本就是把每個開發項目的圖示,大致放在各區域的位置上。然後,就帶著幾顆桌遊道具,去唐榮國小參加第一次的共備了。路上經過大埔木瓜牛奶,就順手帶了一些當作伴手禮。此次到場參與討論的夥伴有:可泰、奇霖與家綺三位國小老師。
國中教科書備課用書的資料量,經過國小教育夥伴的閱讀,據說相對驚人的豐富;然而,學生課本的文字量,卻精簡的出乎意料之外。這也是我之所以要在地圖上放入更多縣市特色文字的原因。
為了兼顧知識內容,我原先設想將地圖的部分文字留白,小組成員在遊戲中必須到其他組考察,透過讀圖的過程,獲取(抄寫)缺漏的文本資訊,從而有更豐富的學習,然後利用這些資訊做討論與應變。這個構想,卻在共備過程被推翻。
令人意外的是,可泰大師在共備前,也草擬了一個類似的構想,企圖讓學生經營一個縣市。可惜我不是英雄,不然就可以驕傲地說:英雄所見略同。
在半夢半醒的焦慮夜裡,想到核心素養才是教學重點,我才真正接受這件事情。理由很簡單,因為教學重點是「符號運用與解決問題」。
財力分級制度與區域開發補助款
我發想的桌遊,具有民心與競選基金兩個勝利條件。在遊戲進行之前,我計畫發給每個小組一些資本的經營資金。夥伴們建議不妨在學習單中加入各縣市的「財力分級表」資料,作為金額發放的依據。我覺得學習過程中加入這個「區域經營基金」的計算活動,能夠對應臺灣區域劃分的教學目標,欣然接受。共備結束後,我開始研究政府的財力分級表,發現是有趣又殘酷的東西。要讀懂財力分級表,就得讀一下《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可能還要讀一下《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地方制度法》。
以民國102年中央對地方的補助辦法為例,自籌財源能力較佳的地方政府,尤其臺北市,被編為第一級;其他直轄市,編為第二至第三級;貧窮的農業縣市,例如屏東縣,被編為第五級。分級方式還特別指出:離島的縣政府,假如被編在第二級,可以改列為第三級。各縣市的財力分級,每三年會檢討一次,因此,同一縣市可能在不同的年度會有不同的分級。至於,要使用哪一年的分級,就要回歸到遊戲目的。
實務上,假設有兩種地方政府,同樣要向中央政府爭取總經費100萬元的競爭型計畫。財力等級為第二級的直轄市政府,可以獲得的補助款會比第五級的少一些。這種規定,乍看之下已經考慮到要均衡區域發展差異,但還是有發展項目上的區別。例如:農委會對於地方政府的補助款,第二級到第五級之間的差距,差距只有10%;若是交通建設的補助款,第一級與第五級的地方政府獲得的補助款比例,可以達到40%。
為了簡化過程與平衡區域差異,在這套桌遊中,就讓財力分級屬於第一級的縣市政府,能獲得一元補助款,而第五級的政府,可以獲得五元。根據這個設定,經營臺灣五個區域的團隊(小組),依照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金馬離島區域,分別可獲得的18元、19元、24元、10元、8元。至於名目,經過討論,修改為「區域均衡發展補助款」。
原本要讓各區域團隊在遊戲前,自行計算本區域的補助款,計算正確才能領取足額,計算錯誤的小組,補助款減半。學生必須從表格中擷取出需要的財力分級數字,並進行加總。例如東部區域,包括花蓮縣與台東縣,東部區域的經營團隊就需要從表格讀出花蓮縣的財力分級是第五級,台東縣也是第五級,然後向政府領取總數10元的補助款。
在第一次共備時,抵抗係數的概念獲得了支持,討論抵抗係數是否合理,可以發展成「跳躍思考題」。三級產業的概念,可能會讓遊戲過於複雜,所以在共備時被推翻了。我回到學校與super教師討論,她果然super,提出一個震央的概念,可以根據與震央的距離,給予不同的受災程度。
國中教育會考:傳統教法的哀鳴
在二次共備之間,經歷了國中教育會考。記得我在設計桌遊圖紙的時候,曾聽到同事拿著會考試題感嘆:「這樣的題型,平常教的、補充的那些內容,幾乎都沒有用了!」我心想:「是的,阿姊!這就是人生。」然後腦中浮現我在課堂上經常向學生說的一句話:「小鬼!我教你的不是地理。哥(其實是大叔)教你的是──人生!」
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綱要強調素養導向,今後的教學重視歷程、方法與策略。知識性學習材料的重要性,當然就降低了。做為基層的教師,是無法選擇不接受的。因為,你不這樣教,學生就會被日後的升學考試命題方式給打趴。
相對位置與精緻化的堅持
看著桌上第一版的醜陋地圖,覺得難以接受,毅然決定重繪。為求位置精確,使用了QGIS地理資訊系統,將各區域中的特色景點,重新加以定位。地理資訊系統的出圖,不夠精緻,且暫時無法和現有的170個圖示做連結,必須透過其他繪圖軟體做加工。
另一方面,現有的170個圖示是點陣圖檔,放大後會失真,不符合需求,所以必須轉成向量圖檔。我轉了幾個圖之後,就頭昏腦脹,只好將繁瑣的操作流程錄製成巨集。歷經一番嘗試錯誤,終於在沒有昏倒的情況下,操作170餘次巨集後,將所有圖檔順利轉為向量檔。
大約有一、二個星期,把時間投入在向量圖檔的輸入與尺寸調整。調整到頭昏眼花的時候,就離開電腦去看文本。最後將之與各區域的縣市圖層、衛星影像、輪廓、地名、開發項目等圖層疊加,才完成五個區域的桌遊地圖。
意外的是,反覆閱讀並與文本對話,靈感會如泉水般湧出。例如某些區域交通不便,工業投資相對少,如何能在遊戲中透過操作而得到這個概念?突然想到可以在開發項目之間使用箭頭,表示某項目先開發了,才能開發下一個相關的項目。比方說,在北部區域的經營地圖上,預設一個雪山隧道,這個項目用箭頭連接了宜蘭縣的國際童玩節、冬山河的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經營北部區域的團隊,若沒有先開發雪山隧道,就不能發展童玩節等項目。
第二次共備:試玩島嶼政治家桌遊
第二次共備的地點,仍舊是唐榮國小。參與的夥伴有可泰老師、佳莉老師。在此次共備時,夥伴們擔心授課時間不足,建議將《財力分級表》刪除。可泰大師作出這個裁示時,我的心雖然在淌血,但理智告訴我這樣才能在一節課中,把課上完。夥伴們還建議由老師幫各組算好補助款,連同相關的圖紙包裹一次給學生,以爭取寶貴的學習時間。
此番模擬,我帶了兩盒地理知識撲克牌,充作代表金錢的卡牌之用。佳莉老師拿著卡牌反覆把玩後,指出:卡牌的背面有許多圖案與地理知識問題,也有不同數字,可能會讓學生分心。除了要事先說明卡牌張張等值之外,也思考到電風扇在吹的時候,會不會影響遊戲進行。
模擬進入「議會質詢」階段,可泰大師單刀直入,建議將原本設計要讓學生回答的開放式問題,修改成選擇題。
模擬進入「區域開發」階段,大家看著因反覆影印而效果不佳的地圖,顯得吃力,個中滋味,只有老花眼的人才知道。於是,我被要求地圖必須直接輸出,不能經過複印。接著就發生此次共備中,驚嚇指數最高的改變:遊戲模式。
小組成員共用一份圖紙,經營一個區域的遊戲進行模式,在模擬試玩到跨區域考察的階段時被推翻。我規劃每組至多派出二名外出考察,留下二名在自己的區域,以便接待前來考察的其他團隊。至於,去哪一區域考察,任憑小組討論決定。如此一來,萬一所有考察團都去了同一個地區,是不是會有學生沒有發生學習?佳莉老師提出這樣的質疑後,繼續提問:何不讓每個學習者,自己經營一個區域?假如因為遊戲規則的瑕疵,而讓部分學生沒有發生學習,確實是教育工作者所不樂見的。於是,大家同意修改遊戲模式。這一次,我的心有沒有淌血,並不好說。
我的班級人數僅18名,原先分成五組,每組人數為4、4、3、3、4。至少有兩個小組只有三個學生,可泰大師建議將重新分為四組,每組人數分別為5、5、4、4,以便讓同一小組內,至少有四個不同的經營區域,比較周全。由於組數變多,大師建議資金卡牌的數量也要增加四倍以上才保險。此次共備,也討論並修改了一些專有名詞與表格內容。
接著是模擬「國是會議」階段。這階段擬訂要讓學生討論的是屬於「反省、省思、評鑑」等層次較高的核心問題,為了兼顧單元教學目標,我也根據文本,擬定了若干單元問題,準備讓學生讀取桌遊地圖上的文字資訊後,說出該區域的區域特色。例如:北部區域的區域特色是政治、經濟中心,孩子們應該可以在桌遊地圖上找到「中央銀行」、「總統府」這一些地標,以便支持這個說法。又如:高雄市的發展與港口有關,我假定學生應該可以從地圖上找到「鋼鐵廠」、「造船廠」、「石化工業區」等,為了凸顯此一特色,我在地圖上也加入「臨海工業區」、「大發工業區」、「林園工業區」等。這一類的題目不少,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實在難以抉擇應優先討論哪一題。可泰大師在我預想的11題伸展跳躍題中,替我挑出二題,像是及時雨般的聚焦與解憂。如果這不是大師,那甚麼才是大師呢?
這些調整的背後,是大量的繁瑣工作,要在剩下不到一日的時間裡,微調規則、修改學習單、重排座位、採買道具,還得靠人工拼貼,做出數十張B3尺寸的分區地圖。在進行二個小時的札實討論與模擬之後,可泰堅持再完整的跑一次流程,以便我熟悉流程。共備結束後,跑去文具行採買透明U型袋(每個10元),放入一張白紙即瞬間化為廉價小白板;又買在嘉義製造、磅數較高(280g/m2)、相對最便宜的六色色卡(90張特價15元)。
環境學共:減少一次性消費
隔天,比平常還要早起,一進辦公室就開始瘋狂印製地圖。老實說,能夠為了某種理想而驚醒,真是美好的經驗。
我的桌面一向髒亂,不適合黏貼印出的地圖,便向有收納強迫症的同事老潘,商借整潔空曠的桌面。老潘目睹我形容枯槁,消遣說這是「高勞力,低報酬」的粗活。這句話點醒了我,這套教學模組,不能只有一次性的用途。查看課表,另一個國一的班,何不讓他們也來進行這套課程?順便看看有沒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肯定是「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國三會考結束後,每日滑手機、看電影,醉生夢死的準畢業生,應該也可以操作看看。一旦決定這樣作,就只能壓縮休息的時間。幸運的是,還好趕在上課鐘響前,完成三十份的圖紙黏貼。
採購U型袋時,刻意挑選具有藍、黃、綠、灰、紅五色側邊的種類。藍色代表北部區域,放入設定好的資金卡。黃色代表中部,綠色代表南部,灰色代表東部邊陲的晦澀,金馬離島的地理位置接近紅色政權,就用紅色來識別。這種分類方法,可以稍微省下一些時間。
在美術班的桌遊課程實作,光是分組、發送圖紙與用具,耗費十分鐘。接著宣讀引導語:
太平洋邊的一座寧靜之島,冬季剛結束,春天即將到來。各位政治家們必須在一年四個季節中積極努力,根據區域條件爭取並配置(建設於地圖某個地點)開發項目,累積競選基金並贏得民心,邁向福爾摩沙大總統的競選之路。必須留意的是,《福爾摩沙憲法》規定,島內的所有政治活動,只能使用2格音量,否則將被福爾摩沙警察取締,處以噪音罰金1元。
這個班原先並沒有說明過音格音量,示範又花了一點時間。接著進入議會質詢,題目宣讀完畢後,看到孩子們迅速舉起白板作答的風景,其實有點震撼。
為了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在每次「環境考驗」階段,都先說明季節,再引導孩子想想可能發生甚麼災害。例如:摩爾摩沙島現在來到了夏季,就會發生颱風。接著,再用骰子決定災害強度。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日用骰子擲出的數字幾乎都是6,代表最高級的災害強度,孩子們無不「重建」的叫苦連天。只能說,冥冥中自有安排。為了重建開發項目,需要耗費資金,學生必須繳出一定數量的資金,然後在緊接著的「政策發酵」的階段,圖紙上只要存在一個開發項目,就可以獲得經營資金。
反省這兩個階段的教學流程,我陷入銀行的角色無法自拔,幫每個政治人物收、發金錢卡,平白浪費了許多時間,實在很蠢。環境考驗發生時,如何說清楚抵抗係數的作用,共備時,佳莉老師曾以東部區域颱風抵抗係數為1的例子,來說明當地風災最頻繁。今日實作我現學現賣,果然效果良好。
區域開發經過三個回合之後,來到「總統大選」的階段。
有孩子問:「老師,候選人名稱是否可以寫座號?」我的下巴幾乎要掉到地上,同樣的問題,昨天在共備時已有夥伴提出來。於是,我優雅的依照既定的腳本回應:「當然可以!」這就是共備有趣又有用之處。有孩子問到積分如何加總,顯示表格還有微調改善的空間。
根據計票結果,在總統大選中獲勝的候選人,有一半來自南部區域。顯然,平衡區域發展的補助款,具有極大的影響,有必要調整。
接著,進入「國是會議」。這次沒有人質疑老師將「是」字打錯了。關於颱風的抵抗係數那一題跳躍思考題,美術班的多數小組都認為合理,只有一組認為部分合理,部分不合理。我根據白板,開始串聯各組的結果,請小組派人說明何謂不合理。結果孩子指出從中部區域位於山脈的背風側,與金馬區域的抵抗係數相同,並不合理。我肯定這一組的討論結果,並且在黑板上用簡圖加以說明。
到了跳躍思考題第二題,如果競選重新起跑,要如何獲得更多的資金,或是更多的民心。
原本設定一節的課程,也因為許多小細節而嚴重落後,幸好下一節是super老師的課,她慷慨出借「多元閱讀課」,讓我操作完所有的內容。
透過這次經驗,大約可知學生的反應良好,也讓我意識到,要增加一些秩序掌控的課堂引導語,才能讓學生在「區域開發」結束後,立即回到座位。實作階段使用過的桌遊規則,則加已收回,轉發給即將進行觀議課班級,讓他們先行閱讀。
正式觀議課
這一日,我計畫利用早自修的時間,先把桌遊規則與較複雜的表格填寫方法先行介紹一番,以便節省時間。偏偏這一日學校活動特多,各處室的報告特別冗長。我只得利用各處室報告時,在教室內預先進行準備工作。首先,在每個座位上放好經營圖紙、開發報告書。每一組配置一個露營用的折疊椅,將之倒置,裡面放入一包桌遊道具組、白板筆、白板擦,再放入一些可以收納資金卡的馬克杯、筆筒等物品,這樣大約也可節省五分鐘。
接著,在黑板上書寫福爾摩沙島嶼政治家幾個大字,依序列出桌遊四個主要流程;再劃出一張區域開發的統計表格,以便升旗一結束,立刻向學生說明規則,大約節省了五分鐘的時間。
每位政治家的補助款,除了根據區域內的縣市財力分級之外,還設定直轄市不補助。這部分的調整和共備時不同,在徵詢了可泰大師後,獲得了認可。北部、中部、南部、東部與金馬離島區域五區域的補助款,因而依序調整為:13元、17元、19元、10元、8元。這些補助款已經預先放入U型袋,同學們只需要清點數量即可。
課程開始後,照樣宣讀引導語。但有鑑於實作的秩序掌控不足,我補述了另一段引導語:「此外,每個階段結束時,也必須在三秒內回到自己的區域就座完畢,以便維持本島秩序優良的傳統。」
進入「議會質詢」階段,向設備組借來的「叫人玲」,僅發出一聲哀鳴就損壞。我只好模仿可泰大師的口吻,古板而緩慢地喊出「議、會、質、詢」四字。其實,效果還不錯。
根據實作情形新增的秩序掌控引導語,在此次上課時,根據現場的觀察,這引導語和課堂中隨機說出的增強語一起發揮了作用。班上的孩子們,在各區域進行政治活動時,也都能使用適當的音量,確保不致於影響其他組的學習。
按照既定的流程,我依序說出引導語,讓桌遊持續進行三個回合。到了政策發酵的階段時,各組放置的資金收納物品,發揮了作用。政治家的收入與支出,可以自己來,讓我輕鬆不少。在每個階段進行之中,我便抽身到各組看看表格的填寫情況,並回應學生的問題。
每個階段即將結束時,看著學生專注的相互學習,教室一片寧靜,只能很掙扎地說出引導語,結束每個回合。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臨場私下減少了第二及第三回合的時間,大約只操作2.5分鐘的時間。
由於時間緊迫,「總統大選」的積分統計顯得倉促,也壓縮到「國是會議」的討論時間。為求完整,我厚顏的延後了五分鐘下課,勉強讓學生進行了颱風抵抗係數的討論。
開發報告書
到底經過這樣的桌遊課程,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重點?將學生撰寫的開發報告書收繳後加以檢視,即可得知。
其一,在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方面
.....
其二,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方面
靖?:要趕快配置項目,很豪邁的重建,這樣收入的資金才會多。
智?:如果資金足夠,可以多幫別人建設,可以得到較多的民心;如果資金不足,可以跟其他縣市交換建設,這樣在政策發酵時,建設多,資金也可以增加。
元?:盡量把建設蓋在其他區域,雖然要花比較多的錢,但獲得的民心比較多。藝?:把要開發的項目放到別的地區上,這樣民心不只可以獲得的比較多,當災害發生時,花在重建項目的錢也比較少。
其三,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方面
.....
其四,在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方面
.....
正式觀課班級的三名焦點學生,在課程進行中並沒有出現無法合作的情形。
心得
經過實作,深覺學習共同體的美好,它不僅不是口號,反倒是令人嚮往的願景。學共的哲學,沒有難以跨越的高度,更多的是感染師生的溫度。在走偏、受傷或是迷惘的時候,去到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夥伴共備,參加一場場的研習,真正可以讓陷入泥淖的教育工作者,重新獲得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