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0321光春國小演講大綱

0321演講大綱
環境的概念
環境教育的起源濫觴
環境教育的課程模式
有哪些環境教育
校園的環境教育  人去推動
社區的環境教育
縣市的環境教育
國家的環境教育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法
環境教育十大熱門新聞
環境教育自我增能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SDGS 聯合國重視的議題
環境正義與公民參與
12年國教的道德實踐與社會參與
全國氣候變遷與低碳永續家園
環境議題
屏東的環境議題
環境教育融入學科的學習
環境教育的本質 價值與概念澄清的過程 不斷的自我對話 價值承諾與實踐
環境名詞
環境信託
環境負責機構 環保署
民間團體 環保聯盟
安屎之亂 衛生紙
塑膠減量 海洋減塑 吸管 海龜
極端氣候
外來種
大家先來玩九宮格 腦海中和環境相關的事件 名詞 議題
環教咖啡館 環教對對碰
公民素養與環境關懷
環境教育節日
我們的島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管理環保署網站
提示 用圖片及影片 連連看 吸管 海龜  答案 減塑
許多美景因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而消失
環境繪本
台灣環境議題2017 2018
http://www.ic975.com/Main/Rundown.php?id=36066

看見齊柏林,看見台灣的16大環境危機|深度

環境-環境-天下雜誌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1972年斯德哥爾摩宣言)


較舊的環境事件 美國愛河事件 六價鉻事件 永不妥協
https://read01.com/6nPN2P.html#.WpbZoqiWbIU

較新的環境事件
200多噸「屎尿沒清理」把5人噴死!印度最大造船廠驚傳「糞便爆炸」意外
班加羅爾市的貝蘭杜爾湖19日上午突然起火
http://cn.chinadaily.com.cn/2016sdhj/2017-01/03/content_27850438.htm
看見台灣

環盟
全球十大環境議題

https://kknews.cc/zh-tw/science/k8gyo8b.html
世界地球日
環境節日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348/1
項目
 
 
1
312
植樹節
2
322
世界水日
3
323
世界氣象日
4
47
世界衛生日
5
422
世界地球日
6
55
台灣自行車日
7
531
世界無菸日
8
65
世界環境日
9
每年的夏至
夏至關燈日
10
718
世界海洋日
11
916
國際臭氣保護日
12
922
國際無車日
13
104
世界動物日
14
1016
世界糧食日

世界環保相關節日

02/02世界濕地日
02/16
京都議定書生效日
03/21
世界林業日
03/22世界水資源日
03/23
世界氣象日
03/29
地球時刻
04/22
世界地球日
0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05/31
世界無菸日
06/05
世界環境日
06/08
世界海洋日
06/17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06/21
夏至關燈
07/11
世界人口日
09/17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09/20
全球清潔日
09/22
國際無車日
10/04
世界動物日
11/25
無消費日(每年11月最後一個週末)

十大世界環境事件

文匯報 能源科技與環境


跨單元議題最多的「能源科技與環境」

世界保護 能源科技 大紀元
自由時報 環保
ttps://www.google.com.tw/search?biw=1366&bih=588&ei=Q9uWWoyxHMqZ8QXayZCgCQ&q=環境保護+新聞&oq=環境保護+新聞&gs_l=psy-ab.3..0.3565.10306.0.10727.28.23.4.0.0.0.400.1740.21j1j4-1.23.0....0...1c.1j4.64.psy-ab..2.9.960...35i39k1j33i160k1j0i30k1j0i67k1j0i8i30k1.0.WcJCK5WJPoc

遠征教育 pbl 綠色學校
環境教育 美德品德的培養


全球十大環境問題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品質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釐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去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淨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乾旱、半乾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裏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the yellow river ---黃河,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數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率上升,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癒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主題:從學校生態教育到環境教育
說明:
生態是什麼?在生態中,我看到什麼,我體悟了什麼?生活周遭的生物,我了解了多少,我如何與他們相處,他們的存在和我有什麼關係?
在一朵花的身上有辛勤工作的蜜蜂、尋花弄舞的蝴蝶、浸淫花蜜的金龜子、來回奔波的螞蟻、見獵心喜的瓢蟲、柔弱甜露的蚜蟲,欣賞花的同時還有這麼多的物種讓我們目不暇給,觀察思索其中的關係卻能一窺天地的運行道理,並對應著人生待人處世的道理。
生態是「家」的概念,從住所到圍繞在生活中的食衣住行,生態無所不在。生態在環境裡無時無刻的運作著,任何的生態都離不開所處的環境;人類是自然的一份子,一言一行牽動著生態的運作。演化讓物種在生態中躍進,智慧讓文明開展,環境隨著文明而變動,在近一百年的人類文明中,環境變動甚為巨大,生態也隨之遭受莫大的變動。身處世界如此巨大變動的我們,覺察了什麼?瞭解了什麼?體會了什麼?能做些什麼?能影響什麼?

從前農村的夜晚,可以輕易看到提燈籠的螢火蟲,為何現在賞螢竟要驅車前往遙遠的山區才能一睹風貌?身邊的生物,我們認識了多少,我們付出了那些關心,牠們和我們共同生存在環境裡,牠是牠,我是我,還是有我沒有牠,有牠沒有我?亦或是有牠有我?值得我們思考面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