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20200430大同高中屏東阿緱學-平衡報導觀課回饋 夏可泰


學習共同體課堂學習歷程暨學習模式觀課<回饋>            觀課日期:20200430()
觀課
科目
屏東阿緱學
單元名稱
平衡報導
授課者
觀課者
陳宛萱
夏可泰

小組學生座位
_四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A O
B O
C O
D O
E O
                 (觀課者) 
學生特質概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多言,習慣私下發表。
B:安靜、安於配合,無法專心。
C:活潑,穩定。
D:努力。
E:特殊生,分心。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引導及歸納時
1.ACD三位同學能認真聽老師的說明,BE比較無法專心。
2.提到亂事”5位都沒回應。
3.E有將事件圈起,與觀課的我對其第一印象有出入。
4.上課到一半,老師的引論,大家都有認真聽,只有B感覺有聽沒進。
*閱讀文本影片及寫學習單時
老師發下學習單後
1.A會認真地閱讀文本,又適時與D進行短暫的對話。
2.C保持從容的閱讀神情並會觀察D的學習。
3.ACD比較能聚焦學習內容,BE比較不行,容易發呆。
4.A整個學習過程都沒有求助老師,但會出聲說出自己的想法
5.短文實作時,老師一說完,ACDE同時翻開學習單,B沒動動作,他還是習慣拿著白板筆,對著A,與A有笑容的簡短對話時,手寫透明板,A則將它寫的擦掉。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1.ACD會簡短的討論 ,C有拿文本內容指出其中一段與D討論要如何寫
2. ACD簡短的討論文本後又各自閱讀,最後決定要選擇莊大田。
3.E有出聲說要寫莊大田,大家聽了都沒回應,他也沒有顯露任何表情,之後發呆了一陣子,之後再度觀察大家的學習
4.A常小聲地說出自己的觀點,但大家都僅是聽著。
5.A會指導B用白板筆寫透明片
6.基本上整堂課學習,5人沒有同時互動。
*老師串聯學習時
最後老師總結時,ACDE雖然整理桌面,但神情是有聽老師說,B則沒有。
觀課建議
1.  1.上課前的備課內容,能否再精準地找出提問的重點,提問不用多,但要思索這幾個問題如何讓學生透過自學、互學、共學的過程中,獲得此堂教學的目標。
2.  2.如何有效的串聯孩子的回答,例如:同意嗎?還要補充甚麼? 不同意嗎?為什麼不同意? 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讓孩子暢所欲言時,有甚麼方法可以彌補這樣的學習缺憾,例如:將同意且想補充的內容寫下來,不同意想提出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老師蒐集這樣的學習內容,做為延伸學習的設計或學習後的補充資料。
觀課心得
1.  1.授課者講課活潑,聲調適中,有自信,很輕易有效的掌握課堂的學習氣氛,佩服。
2.  2.以學共為基礎的課堂設計,真的不容易在一堂課看到學生的所有表現,如何在備課的過程中協助授課者依學共的步調設計課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老師能掌握學共的精神,激起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力,如何利用多元的學習策略讓學生留下學習的紀錄,個人反思,回到學共的構想來深究,回到觀課的紀錄重點來推演,看來,就算實施了3年的學共,該是歸零,重新檢驗個人操作學共的時間了。謝謝各位給予的反饋。
3.  3.目前想到的是,若課堂設計分成引導、實作、分享、歸納四個階段, 一堂45分鐘的課堂,可以分成2:7:5:1的比例

教學流程
引導
實作
分享
歸納
主教主學
主教
主學
主學
主教
時間配置
5-7
15-20
10-15
3-5
學習模式
自學
自學/互學
自學/互學
自學
紀錄重點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夥伴學習
串聯學習/夥伴學習/自省學習
自省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引導時
學生讀文本影片或資料時
教師串聯學習時
老師歸納時
學習工具
傾聽、發表、紀錄
個人完成學習任務,協同互動學習
組員的分享、討論、歸納、成果報告
傾聽、發表、紀錄







嘗試在議課時紀錄其他老師的分享,歸納出這堂課的優點及有趣的發現

先用打字來呈現
如下

我在議課中得到的學習 夏可泰 0430大同高中觀議課的成長

一、導師分享的觀課小組
A特殊生
B學習主動
C學習放空
D學習的客人

A雖然是特殊生,卻因為對歷史有興趣,分組協同的學習讓他的表現優於平常。

二、天龍老師分享的觀課小組

進行到此,發現要表現學生的互動情況不容易,所以拍照上傳好了,這種方式,以後字要寫得更端正,免得連自己都看不懂

這次另外一個基地班的紀錄,先放在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