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109.09.08 環境學共社群 泰安國小基地班 第一次備課

109.09.09 環境學共社群 泰安國小基地班
備課地點:屏東公園東路木川岠餐飲店
備課內容:屏東的湧泉
出席教師:利天龍老師、宋莉瑛老師、陳美秀老師蘇毓琇研究生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

基地班已經邁入第五期了,我們這個基地班從106年成立,至今已進入第4個年頭,這樣的堅持真讓人眼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己啊!

今年上學期的授課任務就交給莉瑛妹妹囉,她可是全身上下都充滿著熱情與挑戰的細胞,任務交給她準沒錯,我們再度乘著想像的翅膀,往夢想的盡頭展翅翱翔。

莉瑛妹妹為我們準備了"原源不絕"的教學想法,希望透過教學設計讓她的孩子認識屏東的湧泉。我們從設定目標、分析學生的先輩知識,到教學活動的流程安排,一一的發想及檢視,釐清及調整,就這樣時間不知不覺將近2小時還覺得意猶未盡,果然,這就是備課的魅力啊!

在此我整理個人對於教學活動的想法,請不吝惜指教

我還是習慣用表格來呈現想法

思考

層面

What

How

Why

對話

與同學對話/自學到互學

與文本對話/自學到互學

與自己及師生對話/自、互學、共學

提問1

思考:湧泉是甚麼?

文本中,湧泉是怎麼形成的?

為什麼湧泉會出現在那些位置?

提問2

學校中那些水自動從土地上冒出來的現象,應該可以給它取什麼名字呢?

文本中,湧泉有甚麼樣的特徵?

屏東的湧泉都出現在那些位置嗎?為什麼?


任務

請寫下自己的回答後與同組分享討論,最後整合小組的共識上台報告

1.請寫出文本中湧泉的形成過程,湧泉有哪些特徵。
2.請圈出地圖上可能會出現湧泉的位置

請分享你的理解,告訴大家屏東的湧泉會出現的位置,並介紹為什麼會出現在那些位置

目的

引起學生對於土壤自動冒水自然現象的興趣,透過個人的分析及小組的分享來對關鍵字有更深的認識及理解。

學生從文本的閱讀中,能正確的判讀文本對湧泉的介紹,或從別人的報告中,修正自己的理解。

學生發展自己的觀點,並從分享中,懂得欣賞及尊重別人的想法。

上課

時機

閱讀文本之前

關鍵字討論之後

閱讀文本後


這樣的學習,學生會對湧泉的文本內容產生探究的興趣,閱讀屏東湧泉相關地圖則能讓孩子從實作中摸索探究個人的認知,訓練邏輯性的思考讀。

透過黃金思考法的提問設計,或許能讓教學者思緒更清楚,更了解如何讓孩子投入在學習中,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內容。

回到教學活動的設計,討論的初步結果就是

熱身活動的10分鐘:自然現象的取名及想像

發展活動的10分鐘:閱讀文本,建構關鍵字"湧泉"的知識概念。

挑戰活動的15分鐘:利用地圖找出湧泉會出現的位置並畫出山麓沖積扇,分析判斷個人學習的
                                    結果。

綜合活動的10分鐘:觀賞影片或分享湧泉在生活上的可能應用。

就這樣囉!我們怎麼這麼精實啊!期待莉瑛下一次的教學設計分享囉!

感謝天龍大師的圖檔支援

 


<莉瑛老師的心得>

0909備課心得 

就是要玩 就是要生態 就是要有這樣的好伙伴 

共同學習 透過對話窗口 累積能量 蓄勢待發

感謝那天參與的3位精進教師及毓秀研究生,更感謝充滿共備能量的可泰老師整理出縝密的分析表,建構完整方向,讓我教案產出更有明確性。也感謝天龍老師提供更完整的地理先備知識讓我無疑教學目標與方式;美秀老師忙完學校行政事務直接到現場共備精神可嘉,辛苦了;毓秀研究生有了年輕人加入掌握資訊就是有超前速度,馬上查閱提供大家我需要傳達的意象,好棒的學習,期待小聽眾也能如預期達成目標。

莉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