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屏東縣教師會專業發展支持系統第五期基地班課例研究第二場 霧台國小與舊寮國小的分享

12/23(三)在屏東縣海豐國小四年甲班辦理屏東縣教師會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輔諮增能課例研究研習的第二場。

本研習由夏可泰副理事長精心規劃,除了副理事長自己研精觀課書寫,並邀請到霧台國小范夢藍老師及海豐國小劉靜惠老師與大家分享基地班成員備觀議課的的教學實踐成果。同時感謝這兩個基地班的成員出席,持續支持這樣的課例研究研習,相信所有參加的老師在觀看課堂影片與在場的教學專業對話後,能釐清教學的脈絡及特點,結構個人日後優化學科教學知識的結果。

研習活動中,每個人先進行各自的觀察理解,再藉由溝通、對話、衝擊、共識的過程,以期找到一個在真實的教學實踐中能優化學科教學知識的價值, 這樣的課例研究充分發揮了教師集體研究的優勢, 透過觀察記錄分析來解決課堂教學的真實問題、改進教學行為,達到有效提高研修的技能與實踐教學的智慧。

再次感謝當天參加的每位伙伴教師,在通往教師專業的道路上大家要繼續並肩、同行、共好!





屏東縣教師會專業發展支持系統第五期基地班課例研究第二場

                     課例研究 觀課思考紀錄表            整理人:夏可泰

回饋者:夏可泰、劉靜惠、宋仁良、洪欣怡、施純慧、鄧宇君、陳育銓

觀課

科目

國語

授課

教師

范夢藍

觀課

班級

六乙

授課名稱

旅行的意義

觀課

基地班

霧台

觀課

日期

109.11.03

 

教與學的聚焦

學什麼

à

教學

目標

1.  學習多文閱讀並以寫作為最終的學習目的。

2.  運用多種策略、抓重點的方式提升閱讀速度。

3.  喚醒舊經驗,連結新學習並以較新舊差異處。

4.  透過群文閱讀學會寫景文章的重點。

5.  閱讀理解策略分析、完成提問表。

6.  學習敘述事件及作者的感受。

7.  訪寫校外教學旅遊。

8.  聆聽同學分享旅遊經驗。

9.  從群文閱讀理解議題的訊息與觀點並理解其中的文化特色。

10.學習文句的表達。

11.學習與作者對話。

12.從文章中了解句子所表達的情緒。

1.  聽老師示範(教師的經驗述說)

2.  教師提問,學生口述發表。

3.  聆聽同學的分享。

4.  師生共學對話中學習。

5.  師的引導及澄清、推測上下文來了解不懂的字。

6.  圈答案、螢光筆畫重點。

7.  分組代表分享旅遊經驗。

8.  教師帶領文章的分析及填入提問單。

9.  引導小組互學,分析作者的感受。

10.閱讀4篇文章寫提問表格來尋找文章中的元素。

11.回應曾學習過的旅遊文章。

12.仿寫作-我眼中的東方之最。

13.透過小組討論找出文章重點。

14.從文句中辨別文句的情意。

如何學

ß

教學活動

教甚麼à

教學內容

 

1.  快速瀏覽文章及摘取重點。

2.  示範如何口說發表。

3.  說經驗(師示範),猜測做什麼?

4.  圈答案、螢光筆畫特色。

5.  比較之前所學文章及新文章敘述上的差異。

6.  分析解釋文章中的訊息並填入表格。

7.  學習比較不同文章作者的感受。

8.  學習寫作方式,句型及架構。

9.  能閱讀4篇文章。

10.能找到表格的提問內容(國家、場景、事件、感受)

11.文章內容摘要。

12.學習閱讀理解的策略。

13.旅遊文章中的重要元素(人事時地)

14.判斷文句內所代表的情緒。

1.  提問/回答。

2.  喚醒及連結舊經驗。

3.  閱讀sop,用紅筆畫答案,以人事時地物的方式分組說旅遊經驗。

4.  師領小組學生分享作者感受。

5.  師引導發表結合寫作的運用。

6.  教師提問,學生畫出答案寫入表格。

7.  教師示範(放聲思考)

8.  透過提問讓學生提取究經驗。

9.  圈答案、螢光筆畫特色。

10.引導學生說出文章中各層次的理解。

11.板書整理學生的學習

12.巡視指導學生的學習

13.讓學生從文章中理解語句。

如何教

ß

教學環節

觀課者

想法及建議

文本酌減,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互相發表想法,深入學生的閱讀理解。

國語課聽說讀寫四大能力,每堂課重點不同,孩子說的內容和方式和其他學校一定感到不同(驚訝此班的孩子能力如此強大)

孩子在三年級開始接受教師的建構知識及學習階梯,快速看到孩子的成長。

未能完整看到作文的引導過程,想實際看到學生如何利用所學完成寫作。

小組討論及個別發表可以並用,讓孩子在口語表達及寫作有更多練習機會。

教師的示範教學能使學生快速進入思考

建議能運用放聲思考策略來搭築更明確的鷹架來監控學生的思考歷程。

看到教學實踐的力量,非常感謝授課者的分享。

課堂中孩子愉快自然的學習著有深度的內容,讓人感到愉快。

分組的群文閱讀,建議小組成員分配不同工作,如兩人負責讀及抓取內容,另一人做紀錄及提供學習單的題目。

分享這堂課的三項優點

很自然平順的課堂,師生學習默契良好,令人寬心學習的課堂。

學生能各自發展自己的學習樣態,也能融入小組的學習。

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良好,課堂中的正向學習氣氛一直都維持。

有教寫作,孩子的文章有模有樣。

課堂中一直有孩子發表,看得出孩子的膽量及說的能力。

教師的口氣溫柔、支持。

教師的課堂中學生能在組內及全班學習上充分發表,有接納聆聽的氛圍。

同組學生能對弱勢的學生給予肢體上的鼓勵及實質上的協助。

教師耐心引導學生,先示範在讓學生操作,讓學生在鷹架上更容易完成任務。

學生在課堂中有學習、有動機。

師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寧靜且有學習產出。

師生的關係是尊重、關懷、互助的。

讓每位學生皆有分享的機會。

用表格的方式摘取文章重點,有聚焦的效果。

師生共學及生生互學的默契佳,應該是平常就建立起的學習默契。

組內學習互動佳,能協助他人、會互相鼓勵。

教師能引發學生多面的思考,串聯流暢。

學生能依學習單題目練習並建構閱讀策略。

藉由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習更投入。

屏東縣教師會專業發展支持系統第五期基地班課例研究第二場

                     課例研究 觀課思考紀錄表            整理人:夏可泰

回饋者:范夢藍、宋仁良、洪欣怡、鄧宇君、陳育銓、夏可泰

觀課

科目

國語

授課

教師

劉靜惠

觀課

班級

四甲

授課名稱

老鷹不飛

觀課

基地班

舊寮

觀課

日期

109.12.18

 

教與學的聚焦

學什麼

à

教學

目標

1.  閱讀理解SOP

2.  找出四字詞語

3.  閱讀理解提取訊息

4.  文句詞意

5.  摘取大意

6.  不懂字詞以上下文推詞義

7.  運用刪除歸納找出關鍵及主題句

8.  從文本察覺環境被破壞,回推出主旨

9.  文本的理解及找出主旨。

10.各段落的主題歸納。

11.文章中的新詞

12.六何法為學生搭鷹架,為高年級階段的學習做準備

1.  學生回想並發表SOP和詩的特徵

2.  從文本找證據

3.  找出不懂並提問

4.  小組討論大意上台發表(寫小白板)

5.  師提問引導/生回答分析段落大意(澄清和理解)

6.  小組討論分享不飛的原因

7.  閱讀文本、筆記摘要、圈選劃記。

8.  師生對話中學習、小組討論中互學

9.  孩子聽老師的指令學習

10.聽老師及同學的回答來回應自己的理解

11.從文本中找證據

如何學

ß

教學活動

教甚麼à

教學內容

 

1.  閱讀理解SOP

2.  歸納詩的特徵,從文本找證據

3.  提取訊息(有層次的提問)

4.  閱讀理解分析段落大意

5.  引發學生關注文章所傳達內涵

6.  引導學生找出大意及主旨

7.  找出四字詞語、自然段、修辭、寫作

8.  詩歌文體的辨識

9.  文體中的修辭及新詞

1.  SOP和特徵寫在黑板上

2.  提問回答板書筆記()

3.  示範<流連><駐足>等難詞,師生共同學習

4.  四字短語不懂字詞提取訊息歸納主題句及大意

5.  分組討論<不飛>可能的原因

6.  閱讀五寶的運用,讓學生逐步完成文本的摘要與理解,最後歸納出主旨。

7.  複習舊經驗導入新概念

8.  提示詩歌的特徵

9.  提問文章,抓取修辭句

10.從上下文推論新詞義

11.審題、段落解析、各項學習重點提問

如何教

ß

教學環節

觀課者

想法及建議

學生熟悉閱讀理解SOP,老師下指令清楚,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固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穩定的學習,累積經驗,熟悉閱讀理解策略。

學生快速分析文本的學習可以多安排一些小組討論時間,刺激<互學>的效果。

教學目標及學習表現相輔相成

因課程時間有限,不然最後的主旨討論若有充分時間進行發表應該很精采。

帶學生一步步提取訊息,能隨時留意學生的學習進度是否跟上

學生依照其能力及程度跟上課程內容,教師隨時調整其教導的難度。

課堂節奏掌控自如,學生熟悉學習脈絡,明確看出學習成效。

的分享這堂課的三項優點

板書清楚,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能邊抄邊回答,厲害。

教師提問信手拈來,有層次。

課堂流程有步驟,能掌握學生學習。

教學步調緊湊,讓學生專注進行高效率學習,老師的班經及教學能力令人激賞。

閱讀理解步驟明確,加上示範操作,學生在課堂上能習慣並熟悉運用,看出學生的學習成效。

小組討論後老師歸納主旨,最後綜合文章來改編文章,由詩擴寫成文章,能讓學習總結出本文的深層涵意。

學習與教學策略結構明確清晰。

學生投入學習程度高,看到難得的互助學習風景。

教師的教學節奏與步調掌控自如。

告訴學生要共學,幫助需要協助的同學。

讓小組討論,上台發表。

利用回顧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理解的步驟

學習內容緊湊,多數學生跟上學習並維持造高檔的學習曲線,進行扎實的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