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唐榮基地班第一次共備


4月22日上午,唐榮基地班 第一次共備。
會議時間:106年4月22日(六)10點~12點半
會議內容:唐榮國小基地班第一次共同備課
主持人:夏可泰 紀錄:胡詩怡、蔡瑋芳
出席人員:唐榮國小夏可泰、水泉國小胡詩怡、社皮國小許佳莉、車城國中蔡瑋芳
討論事項:
 1.討論基地班的行事安排,提出建議及修正的部分,基本上依照目前安排的期程(如附件)來完成計畫,若有臨時增加的再補上。
2.重要行事及臨時活動分享,主要以LINE社群「生態學共支持系統」來聯絡。
3.諮輔夏老師以ppt介紹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的緣由及基地班要達成的任務,分享學共的精神及願景,包括備、觀、議課的教學流程及學共的卓越、民主、公共三項願景,並分享操作學共的心得及關鍵原則。
4.佳莉分享415()參與台南永康國小課例研究會之心得
(1)先看觀課影片,讓教師看完後發問,澄清概念
(2)教師教學重點為將課文改寫成記敘文,在引導上會偏離扣題教學的重心。
(3)共同備課 第八課 五月 風箏 少年的文本,帶領學生去想文章重點,深究完內容後,進行改寫文章,讓孩子應用文章內容改寫
(4)大家一起討論,幫教學者完成教案(共備),再進行教學(觀課),最後進行教學後的討論與建議(議課)
(5)提供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唸課文,學生傾聽、紀錄重點(這樣能訓練孩子傾聽的能力)
(6)文本--黃狗生蛋,提問,以三星二架的方式來設計教學,不同難度之間有鷹架,讓孩子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7)可泰老師分享佐藤學教授提出如何讓沉默的孩子也能參與,教師又面對不同需求的孩子,主動靠近即貼近他們。
(8)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老師使用閱讀理解的四個策略,將書商設計的題目,老師唸,孩子寫,讓孩子注意聽,寫出他們聽到的,還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題目的設計,孩子希望寫得少,問題的字數不要太多,所以會主動提供意見,老師傾聽孩子的需求,在不影響題目的意思,和孩子一起精準完成的精簡的題目。在此團隊成員發現,不同的文化背景,能找出自己適合自己的模式,以自己的理解來完成學習。
(9)會中,團隊成員也意識到本基地班沒有文本來進行教學,所以可以多提建議及想法,慢慢找出我們的模式。
5.六月七日到水泉國小的觀課說明,主題是食農教育,和墾管處合作,墾管處希望不要文本,透過實作來體驗、觀察,因為這是實驗階段,師生皆是做中學,由農田到餐桌的生產到消費的整個過程,再經由課堂間的共同討論,讓孩子逐步的對農事有所理解。
6.基地班的未來形成討論
 (1)516()永康國小觀課,鼓勵成員參加。
 (2)63()下午3-5點半,基地班共備。
 (3)67()觀課(水泉國小),早上第一節課,利用五六年級的社團課,當天為單元活動最後 一堂課,主要內容為採收完的討論。
7.期末的成果彙整及準備事宜
 (1)靜態照片6-12  (2)教案3份,1次觀課 (3)心得3001 (4)觀備課的重點影片
8.分享其他基地班的觀課心得
 (1)三星二架的流程,精神 (2)討論引導技巧分享 (3)傾聽學生,回歸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4)注意
  教學領域的本質,以本質為出發設計符合該領域學習的目的。
9.基地班的經費說明:多出膳食費,未來要微調經費。
10.決議:
(1)如果可以,預定五月再進行一次備課,此次備課請詩怡老師將教案再修正,另外請兩位成員也將自己的教案提出來讓大家共同幫忙審閱,提供意見。
(2)請成員閱讀「教師的挑戰」第三章,下回備課時先進行共讀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