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一節課,很有內涵的一節課,看不到激烈起伏的課堂風景,是動腦思考,陳述意見想法的學習風景,觀課後,令人玩味再三...
108.04.11 生態學共社群 車城國中基地班
108.04.11 生態學共社群 車城國中基地班
觀課地點:屏東縣車城國小六年甲班
觀課內容:4年級綜合活動/珍惜大自然
觀課內容:4年級綜合活動/珍惜大自然
觀課教師:夏可泰老師、許佳莉老師 、蔡瑋芳老師、胡詩怡老師。外觀教師:芷妙
授課老師:吳依柔老師
出席指導:
觀課日期:108.04.11
出席指導:
屏東縣車城國中基地班-車城國小學習共同體素養導向教案設計單
教學科目
|
綜合活動
|
教學單元
|
珍惜大自然
|
|||
授課日期
|
108.04.11
|
授課時間
|
40
|
|||
授課教師
|
吳依柔
|
實施班級
|
六年4班
|
|||
觀課教師
|
蔡瑋芳、許佳莉、胡詩怡、夏可泰
|
|||||
設計理念
|
核心素養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
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
Cd-III-1生態資源及其與環境的相關。
Cd-III-2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
Cd-III-3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 動的執行。
Cd-III-4 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情懷的展現。
|
||||
核心概念
單元目標
|
1.
學生能體認到海洋垃圾對人類生活中的影響。
2.
學生能說出大自然被破壞的感受。
3.
學生能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並付諸行動。
|
|||||
文本分析
情境脈絡
|
【柯氏喙鯨1屍2命 肚內竟有大量塑膠垃圾】
1. 為最近新聞(3/20),讓學生更有感。
2. 花蓮近一個月以來,發現3起鯨豚死亡,海洋垃圾問題大。
3. 在花蓮發現柯氏喙鯨擱淺死亡,解剖後發現肚子有許多塑膠垃圾。
4. 海上的垃圾很多,尤其是下過雨後流入海洋。
5. 菲律賓也在3月16號發現柯氏喙鯨擱淺死亡,解剖發現肚裡有40公斤垃圾。
6. 阻止垃圾威脅海洋,希望學校教育做起。
7. 把塑膠袋當水母、魷魚,海中生物常常誤食。
8. 呼籲減塑,更不要亂丟垃圾。
|
|||||
學生分析
先備知識學習困難
迷思概念
|
【先備知識】:1. 學生已利用資訊課搜尋「環境破壞」的相關資料。
2. 學生對周遭環境的破壞有初步的觀察與認識。
【學習困難】:1. 學生對說出「感覺」的深度不足。
2. 學生討論的深度需要多引導與提點。
【迷思概念】:1. 海洋垃圾是從世界各地漂來的,不是全部台灣製造的。
2. 沒有把垃圾丟入大海,就不會造成海洋垃圾。
|
|||||
授課內容
及
討論議題
|
學生學習課題(架構、節次)
|
教師學習課題(含學習評量)
|
||||
【共同課題】
<第一部分-選擇>時間-5分鐘
情境設計:教室裡有紅茶及點心,旁邊放置塑膠盤v.s瓷盤以及塑膠杯v.s瓷杯。
1.
請學生選擇裝食物的用具。
2.
請學生說選擇的原因。
<第二部分-引起動機>時間-4分鐘
1.
請學生看課本P57
2.
引導學生課程主題-海洋垃圾
3.
影片:公視新聞20190320《柯氏喙鯨1屍2命 肚內竟有大量塑膠垃圾》
<第三部分-ORID>時間-20分鐘
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各組針對海洋垃圾議題討論。
1.
由淺至深逐步討論。
O:了解客觀事實
(你看到了什麼?)
(發生了什麼事?)
R:喚起情緒與感受
(你有什麼感受?)
(哪些部分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嗎?)
I:尋找前述意義與價值
(為什麼這些會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引發你想到了什麼重要的領悟嗎?)
D:找出決議和行動
(有什麼我們可以改變的地方嗎?)
(你會有什麼行動或計劃呢?)
2.
各組將討論出來的答案寫在小白板。
3.
各組將小白板貼在黑板,並分享。
<第四部份-再選擇>時間-3分鐘
1.
回到第一部分情境,請學生再選擇一次:
塑膠盤v.s瓷盤以及塑膠杯v.s瓷杯。
2.
請學生說說選擇的原因。
【挑戰課題】
<第五部分>時間-3分鐘
播放一系列海洋垃圾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照片,激發學生對海洋垃圾的重視。
【分享課題】
<第六部分>時間-5分鐘
教師鼓勵孩子們重視生態環境並付諸行動,也分享自己的看見。總結:大部分的環境問題是因為人類不適當的活動和行為,而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做點小改變,一起珍惜我們的大自然,為我們的環境盡一點努力。
|
1.
留意學生是否仔細聆聽且了解文章內容。
2.
引導學生進行組員間的學習溝通。
3.
留意小組間能否充分討論,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定能聆聽別人的想法。
4.
留意並協助少發言的學生能參與分享。
5.
引導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重視,並實際付諸行動。
|
|||||
科目
|
綜合活動領域
|
單元
名稱
|
珍惜大自然
|
授課老師
觀課老師
|
吳依柔
夏可泰
|
||||||
學
生
座
位
表
|
|
學生特質概述
|
婕:主導學習、學習時邊唸出邊寫
富:有自己的學習步調,有輕微的不安
涵:學習時容易觀察四周的環境,習慣瞄一下別人
|
||||||||
觀課紀錄
|
學習模式~自學
|
學習模式~互學
|
|||||||||
自省學習S
|
文本學習A
|
夥伴學習C
|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T
|
||||||||
記錄重點
|
S:
1.老師提問的問題,三位學生都能靜心的思考並回答出自己的想法。
2.進行ORID學習時,有不懂的地方會進行組內訊問,試著解決問題。
3.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想盡辦法把小組的學習單完成。
4.課堂最後,三位同學都發現自己的學習單沒有完成而努力完成。
A:
1.課程開始的影片學習,一開始富分心,不過沒多久他就和其他兩位同學專注地看影片。
2.課程結束前的圖片學習,三位同學都表現出學習後的情感認同聲音。
C:
1.小組常常進行小聲的口語發表,分享各自的想法。
2.婕是主要的學習帶領者,小組學習單也是他主寫,他聽完組員的回饋然後邊唸邊寫出他聽到的內容。
3.涵和婕的口語互動多,問答次數多。
4.富偶爾會加入小組的討論並提出自己的想法。
5.三位同學有邊聽邊想的習慣,聽講的神情沒有注意到發表人身上
6.聽完另一組的分享時,三位似乎發覺他們的作答方向跟對方有出入,但沒有立刻找出原因做修正,只是輪流看著小組的學習單內容。
7.分享及互學時,氣氛是祥和的,沒有衝突或激烈的爭吵。
T:
1.涵有不懂的地方提問,老師試著回答並追問,涵出現深入思考的表情。
2.老師發現該組回答方向有誤而慢慢引導這之間的迷思,涵及婕似乎了解小組的問題,試著解決,富則是不安緊繃的站著。
|
||||||||||
觀課建議
|
1.
建議引起動機的情境設計,可以修正原先的紅茶點心的設計,或是整個更改,讓活動能更精準地達到教學的目標
2.
紀錄表的雙面列印,可以選擇短邊列印的方式,以配合夾子在上方的資料夾,方便翻閱紀錄。
|
||||||||||
觀課心得
|
1.
整體來說,全班學習氣氛祥和,小組成員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很平和的交換彼此的學習發現。
2.
與導師議課後了解到該班學生平常就建立自學及分享的習慣,學生已熟悉自學分享的模式,這讓課堂進行的特別順利,相反的在課堂內容的設計,要如何讓學生抓到學習的重點,讓學習變得有效益是值得我們設計者要深思的。
3.
觀察小組學習時,要如何更細膩的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並重點式的記錄下來,這部分一直是駑鈍的我要學習的課題。
4.
在以學共模式進行教學時,要安排全觀的角色,以全觀角度協助記錄學生學習的樣態及課堂的風景,回饋出更全面的課堂內容。
|
屏東縣教師會學習共同體觀課紀錄表 紀錄者: 許佳莉
科目
|
綜合活動
|
單元名稱
|
珍惜大自然
|
授課教師
|
吳依柔
|
||||||
學生
座位
及
特質
概述
|
婕:小組長的角色,書寫時總是邊寫邊念。
涵:有自己的想法且勇於提出或修正。
富:仍會參與討論,有時會玩弄文具或書本;上台時非常緊繃。
|
教學發展歷程
|
1.第一部分-- 選擇。
2.第二部分-- 引起動機(看課本主題討論)、觀看柯氏喙鯨新聞。
3.第三部分-- ORID。
4.分組報告,老師小結。
5.第四部份再選擇。
6.老師揭示其他相關生物照片。
|
||||||||
紀錄重點
|
學習發展歷程(含自學、互學)
|
||||||||||
自省學習
|
文本學習
|
夥伴學習
|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
||||||||
引
起
動
機
|
1.整體而言,第2組明顯有婕當”小組長”,3位學生互動良好且頻繁。
2.在每個學習活動,3位學生都有進入學習,且對課堂內容表現出感興趣。涵婕兩位都能專注在學習上,富雖有時玩弄物品,對每個教學活動都有參與。
3.第一部分-- 選擇,涵婕都是拿紙杯,婕說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杯子,所以用(早餐飲料的)紙杯裝紅茶,涵也說只有紙杯(早餐飲料的)。
4.第二部分-- 引起動機(看課本主題討論)開始婕即展現”小組長”的姿態到課堂結束。海洋垃圾的問題婕即開始邊寫邊說:魚吃到肚子,然後人把魚吃到肚子,換妳(涵)。然後涵就開始說:垃圾漂到別國…,說完換富說:海龜吃到會死掉。
5. 引起動機觀看柯氏喙鯨新聞時涵婕立即抬頭專注觀看,富先是低頭,主播開場結束,一進到新聞畫面,富立即抬頭專注觀看到結束。
6第三部分(O)-- 婕先思考,涵富專注寫學習單,涵問婕擱淺的擱怎麼寫,沒得到答案,又問老師。婕開始邊寫邊念:塑膠袋、大海、垃圾、鯨魚擱淺。富開始玩白板筆。
7.第三部分(R)-- 婕說:覺得鯨魚很可憐。富也小聲加入討論,但白板筆在婕寫的小白板上指指點點,婕阻止數次。涵說覺得鯨魚會絕種,婕說不可能吧!鯨魚那麼多,涵修正:有可能絕種。
8.第三部分(I)-- 小組出現困難,向老師求救後,回答:新聞有看過。老師提醒學習單要寫(小組專注於完成小白板,驚覺疏忽個人學習單)。
9.第三部分(D)-- 婕邊寫邊說別亂丟垃圾、常去淨灘。上台報告時專注聽完第一組報告,第2組上台很有默契依序報告,在此時富顯得非常緊繃僵硬。老師反問所以你們覺得擱淺是因為垃圾嗎?3人很不確定。
10.報告結束,教師總結時,3人回座開始趕寫自己的學習單,但婕邊寫隨時都能回應老師,涵也邊寫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
11.第四部份再選擇-- 小組3人都還在努力要完成ORID,經老師提醒就開始寫再選擇的部分,老師逐一問答案及理由。富選擇馬克杯及瓷盤的理由是紙杯還是會有垃圾,所以(選擇馬克杯)比較沒有垃圾。涵再選擇時,說:拿水壺到早餐店,但飲料都是已裝好整杯的(她已想到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層面),後來老師要她發表時,她就將自己的疑惑提出,老師也提出建議。
12.最後老師揭示一些誤食海洋垃圾的生物照片。其中一張,婕不由自主的唉唷一聲,相信這海洋垃圾對生物造成的危害在她心中是有感的。
|
||||||||||
主
要
活
動
|
|||||||||||
統
整
歸
納
|
|||||||||||
觀課心得與回饋
|
1.感謝依柔老師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整體而言,這堂課學習氣氛很棒,學生都很願意表達想法、參與每個學習活動。雖然學生只有5人,此次的主題仍有深度的學習呈現。
2.第一部分-- 選擇的活動設計,因為學生們一開始都沒如老師預期,會踴躍的去拿取紅茶與蛋糕,有點小尷尬,後來學生拿取時,也因多半桌上有早餐店飲料的紙杯,就沒有選擇老師提供的免洗杯或馬克杯。因此,日後的設計可能要調整如可泰老師建議的:珍奶用吸管或湯匙;或是設計情境,用影像投影讓學生做選擇。
3.這堂課的課堂風景是很美的。雖然是位處偏鄉的小學,人數也很少,全班的學習熱度、互動都讓一旁觀課的我覺得很享受。
|
||||||||||
科目
|
綜合活動領域
|
單元
名稱
|
珍惜大自然
|
授課老師
觀課老師
|
吳依柔
胡詩怡
|
||||||
學
生
座
位
表
|
|
學生特質概述
|
綋:認真發問,學習積極,但害怕上台
臻:較為安靜,默默做好,不排斥上台說話。
|
||||||||
觀課紀錄
|
學習模式~自學
|
學習模式~互學
|
|||||||||
自省學習S
|
文本學習A
|
夥伴學習C
|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T
|
||||||||
記錄重點
|
S:
1.閱讀57頁,兩位同學都很認真閱讀。
2.在寫orid時,綋先寫完,但臻還在思考。
3.到下一格經驗的部分,綋因不懂而主動問老師,但在老師回答後,綋依然沉思許久,似乎不太清楚該如何解決。
4.臻持續認真寫完所有學習單的內容。
A:
1.影片學習綋非常認真觀看影片,在老師提問時,會面對老師顯示認真思考的樣子;但臻會一邊觀看,一邊在小白板上畫圖,不過臻最後仍能回答老師問題。
2.課程結束前的圖片學習,綋和臻與之前影片狀態差不多,呈現不同學習風格。
C:
1.開始是綋先寫下答案,並把答案直接拿給臻看,鼓勵臻寫,也鼓勵臻上台回答。
2.臻在學習剛開始反應沒那麼快,有聽綋的答案,但當綋遇到困難時,臻反而主動展示自己的答案給綋看,跟綋說該怎麼寫。
3.需要上台報告的時候,綋極力鼓勵臻上台,臻也接受綋的建議,上台報告。
4.當別組報告時,綋很專心聆聽,面朝向報告者,聽報告。臻則邊畫邊聽。
T:
1.綋主動提問,老師解釋3次,但綋似乎依舊不太懂,直到臻加以協助後,綋才大約知道該如何做。。
2.老師花時間引導別組進行問題追問與澄清,但本組的報告較少受到老師的追問。
|
||||||||||
觀課建議
|
1.
Orid部分,可以分段慢慢討論,讓學生一步步進行分享。
2.
最後一個早餐問題,將主題帶回日常生活實踐,很有意義,建議可以在花一堂課跟學生討論該如何做?並加以實踐,對彼此都是很棒的成長
|
||||||||||
觀課心得
|
1.
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學到可以在課堂上要更寬容接納每個人不同的學習風格,
2.
面對學生的提問,可以更有耐心引導,不要太快給答案,而是拋出問題讓學生多思考,這方面自己還要再多加油。雖然這樣會花很多時間而導致面對課程進度的壓力,但應該可以再想辦法解決。
3.
上課有時跟辦活動很像,經常會遇上理想與現實的誤差,但這樣的誤差是老師可以再進步的所在,不論如何,都可以正向看待。
|
學習共同體課堂學習歷程暨學習模式觀課紀錄表 紀錄者: 蔡瑋芳
科目
|
綜合活動領域
|
單元名稱
|
珍惜大自然
|
授課者
|
吳依柔
|
|||||||||
學生
座位
表
|
|
學生特質概述
|
綋:引起動機時較常發言。
臻:能時時注意老師,也會協助同學,對問題侃侃而談,主動回答。
|
|||||||||||
紀錄重點
|
學習模式~自學
|
學習模式~互學
|
||||||||||||
自省學習 S
|
文本學習 A
|
夥伴學習 C
|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T
|
|||||||||||
學
習
歷
程
|
引
起
動
機
|
自省學習S:
一開始老師先說今天要請大家吃蛋糕和喝紅茶,臻用自己的杯子裝紅茶,減少了杯子的使用,用玻璃盤裝蛋糕;綋並沒有裝,但說會用馬克杯。
對於問題都能思考到自身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例如綋說:海洋垃圾會把水變得更髒,臻說:我覺得海洋垃圾會讓海洋變髒。臻也說出看到鯨魚擱淺很傷心,並且寫出要少用塑膠袋不亂丟垃圾。當老師問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杯、玻璃盤,臻和綋都說:因為較環保。
文本學習A:
臻和綋在閱讀課本P57和觀看新聞影片時都呈現專心的狀態,且能夠面對老師的問題加以回答,有抓住影片內容的核心概念,在ORID的討論過程中,也能順利地寫出答案。
夥伴學習C:
臻和綋這組因為一位同學缺席,只剩下兩人小組,但兩位同學也很有默契,互相討論也氣氛融洽,面對老師一開始的提問時,綋先開口講,到看鯨魚的影片後,臻問:你的感覺是怎麼樣? 臻也分享有看到類似的新聞。在ORID的討論過程中,臻扮演紀錄書寫答案的角色,然後決定上台分享時,也很和平地用猜拳解決。兩人算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T:
依柔老師扮演了將活動(吃點心)與課程貫串,引導學生討論與合作學習,並且能夠讓學生反思自身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再讓學生做出決定。整體的課程架構很完整,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回答、紀錄,最後也用更多的照片讓學生提升環保意識,整堂課的核心十分清楚,也達到了學生學會價值判斷的能力,當老師問下次買早餐時是否會用自己的環保杯,也讓學生思考如何採取更多實際行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