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口社國小基地班介紹

唐月基地班 共有三間學校 首先來介紹口社國小基地班
 (一)社群介紹: 我們是以原住民學校為服務主體,面對是國家的幼苗,希望國家的幼苗能在我們手中成長茁壯。但原民孩子對於國語文的學習有特殊的學習習慣以致於字、流暢性與詞彙等基礎能力落後於一般生,希望藉由遊戲學習讓學生能在閱讀歷程中能運用各字詞與理解策略理解所遭遇到學科的閱讀困難,提升自我價值跟自我認同。
(二)社群成員:方瓊玉(資訊專長)、李俊毅(數學專長)、徐秀玲(幼教專長)、禹秀芬(體育專長) (三)課程發展優勢:以遊戲引導學生認識基本文字的形音義,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跟學習意願。在遊戲中了解數學跟培養數學含養,數學為科學之母,在具體操作進入半抽象思考以培養抽象解題能力,能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中。
(四)課程發展挑戰: 在原民學校的挑戰是兒童對於字詞不懂引發句子段落不能理解,所以希望透遊戲讓學習了解字詞義,培養學生「我手寫我口」,能流暢書寫文句跟寫出完整的文章。 希望學生能找出概念,由概念圖講大意,讓學生看到畫出概念圖的重要性,了解概念圖和文章的關係。 由文字理解讓學生能理解數學愛上數學,讓數學學習不再是學生的弱項。 (五)支持系統計畫概述及期程重點: (1)成立三所學校的學習共同體基地班,以國語跟數學為主軸,慢慢形成學習共同體之支持系統專業教學社群。 (2)每學期至少辦理1次的專業對話、工作坊或專題講座,邀請學者專家指導分享推動學習共同體的理念與實務,提供本社群成員以提升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核心能力,。 (3)成員每學期參加工會舉辦的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會,進行專業對話與分享,並將學習成果分享於社群並應用於教學現場。 (4)每學期共同備課3次,公開觀課及議課一次,邀請輔導諮詢教師蒞校提供社群運作諮詢,實踐學習共同體之歷程,從彼此的交流中建構理論與實務間之修正理解。 (5)形成性自我評估與檢核,進行經驗分享與研擬困境解決策略。 (6)參加期末分享,促進知識分享與成果展現,持續推動修正再創新。 (7)將共同備課、觀課及議課歷程的照片、影片及心得彙整並製作成果上傳繳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