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唐榮國小基地班介紹

唐榮國小基地班的介紹
 (一)社群介紹:本社群自105學年度開始成立,由於是跨校的生態社群,成員最遠到達屏東縣車城及恆春鎮,所以每月固定聚會一次,其他時間則利用FB線上平台來幫助成員進行生態教育的主題學習及經驗的交流。
 (二)社群成員:本社群有4位教師,有各自關注的在地生態議題。有屏南的陸蟹保護、食農教育及海洋環境戶外教學,有屏北的螢火蟲及紫斑蝶生態保育課題,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力來建立基礎資料,並依此設計成課程,並在教學現場以適當的方式帶領孩子認識及學習,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及保育的重要性。
 (三)課程發展優勢:四位教師有兩位是環境輔導團的成員,另外兩位也都是長期關注生態議題的老師,於學養及經驗上,皆有豐富的教學內涵。由於教學興趣一致,所以有助於社群專業上的溝通及共識,並發展出共同學習的經驗,對於日後發展專業及到校分享的部分,能發揮具體的成效。
 (四)課程發展挑戰:由於跨校的範圍廣大,北至屏東市,南到恆春鎮,其中包含了國中及國小兩階段的老師,如何共同備課是一大挑戰。利用線上平台的直播方式及定期聚會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共同備課,再進行一次的公開觀課及議課,並產出3份教案是本學期的目標。
 (五)支持系統計畫概述及期程重點: (1)成立四所學校的學習共同體基地班,以生態教育為主軸,慢慢形成學 習共同體之支持系統專業教學社群。 (2)每學期至少辦理1次的專業對話、工作坊或專題講座,邀請學者專家指導分享推動學習共同體的理念與實務,提供本社群成員以提升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核心能力,。 (3)成員每學期參加工會舉辦的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會,進行專業對話與分享,並將學習成果分享於社群並應用於教學現場。 (4)每學期共同備課3次,公開觀課及議課一次,邀請輔導諮詢教師蒞校提供社群運作諮詢,實踐學習共同體之歷程,從彼此的交流中建構理論與實務間之修正理解。 (5)形成性自我評估與檢核,進行經驗分享與研擬困境解決策略。 (6)參加期末分享,促進知識分享與成果展現,持續推動修正再創新。 (7)將共同備課、觀課及議課歷程的照片、影片及心得彙整並製作成果上傳繳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