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2.15 生態學共社群 車城國中基地班
觀課地點:屏東縣萬丹鄉社皮國小六年乙班教室
觀課地點:屏東縣萬丹鄉社皮國小六年乙班教室
觀課教師:蔡瑋芳老師、胡詩怡老師、利天龍老師、夏可泰老師
授課老師:許佳莉老師
期待的觀課心
今天進入了百年老校的社皮國小,大伙興高采烈地進入佳莉老師的班級,這群多數發育良好的六年級學生明顯比佳莉老師高大,今天的他們會帶給我們甚麼樣的學習內容呢!真是期待呢!
美好的一堂課
佳莉老師從容不迫的以簡報中的例子引導著學生了解不同生活背景下環境體驗的情緒感受後,緊接著就請學生分組討論<阿貢來我家>的寫作紀錄單,然後她竟然就優雅自在的在學生組間穿梭,一會兒側頭靜聽某組學生興高采烈的內容討論,一會兒引導某組學生思考段落的方向,一會兒協助某組學生情緒感受的用法,時而皺起眉頭,時而嘴角上揚,時而點點頭,時而回回嘴...就這樣,一節課就在寧靜祥和,低聲細語的討論中結束了,真的結束了。
佳莉老師在課堂結束前因為學生對於學習的意猶未盡而嘴角更上揚了,這一節課的不紊不火,學生在組內間的互學,師生在小組間的互動,一切都在傾聽及接納的互動學習下呈現著,這真的是美好課堂的最高境界啊!
下課的不捨
下課了,學生並沒有急著衝出教室外,也沒有大吼大叫,因為許多學生還沉浸在剛剛的討論氣氛中,這些學生有的問了老師何時可以再進行未完成的討論,有的則是邊收拾文具邊討論課堂中的學習內容,不管孩子在對話甚麼,他們的動作不粗魯也不吵雜,讓觀課的我覺得好舒服,因此我特地將這一幕錄影起來,日後要來分享給學共的夥伴們。
觀課好幾次了,這次是第一次從別人的課堂中感覺教書是如此的輕鬆與自在,這樣的教與學,真的能讓教師延長教學的壽命呢!
至於內觀老師們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有哪些可以讓人學習的地方呢!
詩怡老師:
在觀課當天,遇見學校校慶系列活動。小朋友上一節忙於排演,這一節卻要在教室與同學進行文本「進入雨林」的改寫討論。
佳莉老師在課堂上,簡單的引起動機,請小朋友思考,如果「阿貢」(文中雨林嚮導)來到臺灣會是個怎樣的情況?
他對臺灣的景色,又會有怎樣的反應?
在老師發下學習單後,小朋友依著學習單上的選項進行討論。
我所觀察的2個小組,在面對這個課題時,產生了不同的反應模式。
第1組的意見領袖,很快的想像了一個「阿貢」搭錯飛機,不小心飛來臺灣,然後遊歷臺灣的故事。在討論遊歷臺灣的哪些景點的時候,其他成員也紛紛加入,有的提供景點意見,有的查詢不會寫的字,有的加上更多細節讓故事更豐富,展現出小組共同創作的學習歷程。
第2組一開始不知要寫些什麼,想了一下,就決定先看課本怎麼寫,翻了一下課本後,發覺課本中沒有相關敘述,就開始發想主角「阿貢」遊歷臺灣的著名景點的故事。在整個討論的過程裡,可以看見整組學生很努力的將過去所學到的臺灣著名景點的相關知識,一一化做主角「阿貢」的經驗,讓主角體現他們對臺灣的認識。
而在這個課堂上,讓我最感動的是學生們同心協力的自主學習、整合彼此意見與經驗,一起完成整個故事的過程。在其中,每位學生展現自己不同的專長,用討論及合作來幫助彼此學習,是課堂中最美的風景。但這樣的學習風景,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從佳莉老師之前的分享裡,察覺到佳莉老師用極大的耐心,等待並鼓勵學生們持續性討論、持續性的合作學習,才產生如此的課堂風景。除此之外,黑板上情緒卡片的敘述,則成為學生寫作的好幫手,不時可以看見學生參考黑板上各項的情緒描述,並將它應用在小組的故事裡,且經由這樣的應用歷程,促進學生更熟悉情緒字詞,則是這個課堂中的另一個亮點。
雖然,在課後的討論中,佳莉老師對於學生還無法做到換位思考,寫出以「阿貢」的經驗與角度來看臺灣的風景內文而感到可惜,但學生們至少整理分享彼此對臺灣的知識與認識,也是一種不錯的課堂收穫。
期待的觀課心
今天進入了百年老校的社皮國小,大伙興高采烈地進入佳莉老師的班級,這群多數發育良好的六年級學生明顯比佳莉老師高大,今天的他們會帶給我們甚麼樣的學習內容呢!真是期待呢!
美好的一堂課
佳莉老師從容不迫的以簡報中的例子引導著學生了解不同生活背景下環境體驗的情緒感受後,緊接著就請學生分組討論<阿貢來我家>的寫作紀錄單,然後她竟然就優雅自在的在學生組間穿梭,一會兒側頭靜聽某組學生興高采烈的內容討論,一會兒引導某組學生思考段落的方向,一會兒協助某組學生情緒感受的用法,時而皺起眉頭,時而嘴角上揚,時而點點頭,時而回回嘴...就這樣,一節課就在寧靜祥和,低聲細語的討論中結束了,真的結束了。
佳莉老師在課堂結束前因為學生對於學習的意猶未盡而嘴角更上揚了,這一節課的不紊不火,學生在組內間的互學,師生在小組間的互動,一切都在傾聽及接納的互動學習下呈現著,這真的是美好課堂的最高境界啊!
下課的不捨
下課了,學生並沒有急著衝出教室外,也沒有大吼大叫,因為許多學生還沉浸在剛剛的討論氣氛中,這些學生有的問了老師何時可以再進行未完成的討論,有的則是邊收拾文具邊討論課堂中的學習內容,不管孩子在對話甚麼,他們的動作不粗魯也不吵雜,讓觀課的我覺得好舒服,因此我特地將這一幕錄影起來,日後要來分享給學共的夥伴們。
觀課好幾次了,這次是第一次從別人的課堂中感覺教書是如此的輕鬆與自在,這樣的教與學,真的能讓教師延長教學的壽命呢!
至於內觀老師們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有哪些可以讓人學習的地方呢!
詩怡老師:
在觀課當天,遇見學校校慶系列活動。小朋友上一節忙於排演,這一節卻要在教室與同學進行文本「進入雨林」的改寫討論。
佳莉老師在課堂上,簡單的引起動機,請小朋友思考,如果「阿貢」(文中雨林嚮導)來到臺灣會是個怎樣的情況?
他對臺灣的景色,又會有怎樣的反應?
在老師發下學習單後,小朋友依著學習單上的選項進行討論。
我所觀察的2個小組,在面對這個課題時,產生了不同的反應模式。
第1組的意見領袖,很快的想像了一個「阿貢」搭錯飛機,不小心飛來臺灣,然後遊歷臺灣的故事。在討論遊歷臺灣的哪些景點的時候,其他成員也紛紛加入,有的提供景點意見,有的查詢不會寫的字,有的加上更多細節讓故事更豐富,展現出小組共同創作的學習歷程。
第2組一開始不知要寫些什麼,想了一下,就決定先看課本怎麼寫,翻了一下課本後,發覺課本中沒有相關敘述,就開始發想主角「阿貢」遊歷臺灣的著名景點的故事。在整個討論的過程裡,可以看見整組學生很努力的將過去所學到的臺灣著名景點的相關知識,一一化做主角「阿貢」的經驗,讓主角體現他們對臺灣的認識。
而在這個課堂上,讓我最感動的是學生們同心協力的自主學習、整合彼此意見與經驗,一起完成整個故事的過程。在其中,每位學生展現自己不同的專長,用討論及合作來幫助彼此學習,是課堂中最美的風景。但這樣的學習風景,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從佳莉老師之前的分享裡,察覺到佳莉老師用極大的耐心,等待並鼓勵學生們持續性討論、持續性的合作學習,才產生如此的課堂風景。除此之外,黑板上情緒卡片的敘述,則成為學生寫作的好幫手,不時可以看見學生參考黑板上各項的情緒描述,並將它應用在小組的故事裡,且經由這樣的應用歷程,促進學生更熟悉情緒字詞,則是這個課堂中的另一個亮點。
雖然,在課後的討論中,佳莉老師對於學生還無法做到換位思考,寫出以「阿貢」的經驗與角度來看臺灣的風景內文而感到可惜,但學生們至少整理分享彼此對臺灣的知識與認識,也是一種不錯的課堂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