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0414桌遊的議想世界 生態桌遊進行模式


4.14生態桌遊的進行順序
1.介紹桌遊
2.生態桌遊的種類
3.試玩生態桌遊(海龜歷險記 幻色大冒險 生態公園 生物圈)
4.以桌遊咖啡館匯集成員的意見做為未來生態桌遊創新的可能性


桌遊咖啡館
1.設計提問
2.決定進行的方式
3.匯集意見
4.留下紀錄
5.規劃執行
6.回饋評估

提問1.這些桌遊吸引你的地方是甚麼?
提問2.這些桌遊有哪些可以更好?
提問3.這些桌遊可以運用在哪些教學?
提問4....

桌遊咖啡館進行的模式
動態組隊 知識築網

1 20-30分鐘
 第二回 20-30分鐘
 第三回 20-30分鐘
4 20-30分鐘
全部回到原來一開始的組別

留在原桌的要負責和心道的成員分享之前發展的觀點
新到的成員任務是幫忙改良這些點子 提供更多創意
最後全部回到最初的桌次 分享從別桌學到的方法 豐富原有思維 並考慮如何將它們結合


另外一種咖啡館的模式
同一桌長 分享收集集體想法
先不管一桌分配幾人 先分出幾桌 除了桌長之外 其他人稱為第一組 也就是一組可以3人以上
ABCD四個問題 所以找出4個桌長 每位桌長負責一個問題 然後開始分享 分享第一回合後 第二回合原桌長不動 其他成員一起動或是??
ƒ 4位桌長
ABCD4個問題
參加成員分成4 分別為abcd
一回合討論20-30分鐘
桌長不動 小組成員動

        1 20-30分鐘
Aa Bb ƒCc Dd
        2 20-30分鐘
daƒbc
        3 20-30分鐘
cdƒab
        4 20-30分鐘
bcƒd a

所以負責A題的號桌長就會有來自abcd四組成員的意見及觀點 同理ƒ桌長也如此

3月10日的討論
1.講師介紹生態桌遊30分鐘
2.介紹遊戲方式5分鐘
桌長都不動
3.一開始 遊戲動 人不動 進行遊戲 60分鐘
4.休息音樂茶點15分鐘
5.再來  小組動 帶著海報動  30分鐘
6.各組分享時間 30分鐘(小組彙整學習內容並分享)
7.活動回饋時間 10分鐘

主辦單位準備
1.  3種不同顏色的便利貼
2.  3種不同顏色的海報
3.  筆及彩色筆或簽字筆
4. 3-4種桌遊遊戲

玩桌遊 培養科學過程技能
科學過程技能是泛指科學家運用科學方法探尋科學問題的解答時,所具有的心智能力。由於科學家具有長時間的專業訓練,在探尋科學問題時,自然會運用一些已熟練之技能或認知推理模式,因而他(她)們在運用科學方法的過程中就展現出他們所擁有的一些心智技能。
  由科學的發展史來看,通常科學為尋求問題的解答,多半都經過下述的探討過程:先由觀察了解現象和事物的特性;若可能則進一步經由測量加以量化;由觀測過程所得的資訊,通常會經過分類,數據作圖等資料處理過程,將所獲的數據資料再作進一步的分析、歸納,以便尋求其間的初步關連性;並據以進行推論或形成假設;然後再根據推論或假設去設計實驗以驗證並解釋實驗結果。在上述探討過程中自然地就產生了科學知識和概念,例如:定義、經驗定律、原理或理論模型等。由以上一般性的科學探討過程來看,科學不只是一堆事實或一群原理,而且是一種有定向的發問與回答問題的方法。因而科學探討的程序可說即是尋求答案的方法。
  一九六七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科學教育委員會(Comiss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所發展出來的「科學過程取向」(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 SAPA)課程即是根據這一個理念,強調兒童學習科學必須先學習科學家如何探討科學問題的方法。該課程認為科學即是一種探討的過程。兒童必須習得探討的要領,才能具有發掘知識的能力,該課程即首先有系統地將科學家常用來探討科學的方法,如:觀察、測量、分類、形成假設、設計實驗、解釋資料等心智技能歸成兩大類:一類為基本的過程技能,另一類則為統整的過程技能;總共列出十三項過程技能。

十三項科學過程技能:觀察、分類、應用數字、應用時空關係、測量、推理、傳達、預測等八項基本過程技能以及形成假說、解釋資料、下操作型定義、控制變因及設計實驗等五項統整的過程技能我國國小自然科以這些過程技能做為結構課程的因子之一,強調循序漸進的螺旋狀組織,依不同年級層次培養過程技能,以期能使學生習得正確的科學方法。此種活動本位、強調實務活動或由做而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