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瑛老師這學期很有活力,才完成9月21的環境教育到校教學後,她就想繼續完成學共的社會科觀課,真的太有元氣了。不過為了好好備課,還是建議她緩一下,所以決定10月12日觀課,所以觀課前一周,我們利用星期五晚上再氣氛還無不錯的多那之進行備課,就在那燈光昏黃,桌面有點小的場地,我們精實的備了一堂好課。還聽了一些神秘的家庭檔案喔!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107.10.05 環境學共社群(泰安國小基地班)
107.10.05 環境學共社群(泰安國小基地班)
會議地點:屏東市中正路多那之
出席人員:宋莉瑛老師、凃淳益老師、利天龍老師。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凃淳益老師我們老了,都需要老花眼鏡了,才45左右,就這樣感嘆了,現代人的通病。
我們需要明亮的光線,下次要找個明亮的備課場所才行。
雖然有這樣的認知,但是對於教學精進的渴望,我們努力的克服困境,開始備課。
國中的一堂課有45分鐘,我們得幫忙教學者在45分鐘內完成精要的學習。社會的環境問題及環境保護可是要讓學生能覺察周遭的環境問題並善用所學來為生活環境盡公民的環境責任,這也是我們這幾位環教輔導團員的使命啊! 加油。
在反反覆覆的推敲及釐清教學者的教學意圖及教學內容後,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淳益的回饋
1.時間安排上,需要再斟酌,有些部分可能需要刪去。
2.第一部分學生藉由影片【澎湖海岸消失】,進行課文魚骨圖架構書寫,考慮教學者能方便進行教學及降低學生書寫魚骨圖的難度,建議以填空方式處理。
3.第三部分學生以一張綠蠵龜的圖片,反思生態與經濟活動如何平衡,可能會因資料不足造成學習者反應落差大,此方面背景知識弱的學生將無從回答,建議加些文本增加其背景知識。
4.第二部分的影片【水土汙染追追追】長度約7分多,建議剪輯為4分,課堂較易操作。
可泰的回饋
1.第一部分教學時間10分鐘改為1.2分鐘 2.3分鐘 3.10分鐘,增加的時間是因為看完影片需要整理思緒,再以魚骨頭架構寫出原因,整個學習時間會拉長。
2.第二部分刪除,直接改成第三部份的活動
3.新的第二部分的第1個活動,原本只是呈現小島綠蠵龜的照片讓學生分析要傳達的意象,但擔心學生的背景知識不足,建議教學者先以綠蠵龜相關的文本或影片來豐富學生對此議題的認知,接著才透過小組寫下看法並分享。
4.第四部分改成第三部分,新的第三部分的第1個活動時間調整為6分鐘,第2個活動原案刪除,改成為第1個活動學習後提出相關因應策略,時間為11分鐘。
5.後來想到的:建議新的第三部分的第1個教學活動(閱讀p71..)與第3個教學活動(閱讀p72..)整合成一個教學活動,然後完成魚骨圖之後,請各組學生再多提一個小組討論出課本內容以外的保護策略及方法。
6.歸納:將課文內容中的環境問題拆解,分成海洋部分及陸地部分,保護策略也分成海洋及山坡地,課堂中讓問題與策略合併成完整的一堂讓學生聚焦單一主題的因果及可行的保護策略來學習。而海洋及陸地有相同的問題及保護策略,可以在學習中提醒學生注意並運用的。
天龍的回饋
第一部份透過海廢畫的學習,提到了是從小琉球看林園的景色,接著有小琉球與東港的兩張海水顏色的照片,企圖讓學生思考我們需要的環境。雖然是在地的屏東,可是應該有不少學生沒去過小琉球、也不知道林園,甚至也不知道小琉球與東港就是在航線的兩端,如果能夠用一張簡單的地圖,點出小琉球、林園、東港的相對位置,似乎更有地理感。
第二部份水土汙染追追追影片刪除。
第三部份原本要放一張授課者喜愛的觀光圖意象,但是以學生的背景知識,要透過一張圖象,然後產出或讓學生說出具備觀光與保育平衡的相關論點,似乎門檻不低。若是要討論觀光,我之前讀過威尼斯的例子,當地原有的人口大約五萬餘人,每年卻湧入超過二千萬人次觀光客。由於顯著的商機,許多房屋、房間都轉型成為出租套房,商店業者也紛紛轉而提供觀光客住宿、餐飲、紀念品、旅遊等各方面的需求,許多房東也提高了房租。市長甚至提出要在許多出入口設置閘門以便管制觀光客的構想。如此一來,在地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衝擊,負擔不起房租的中產階級,開始向下流動;要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的人,居然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夠找到提供日用品的雜貨店……。如果能夠提供像是具有這些細節的一些新聞或報導,似乎比較適合學生的能力。
建議此部份要找個在地的文本,讓學生讀5min,分享8min,分享的方式是透過之前的小白板嗎?可能要預先準備好。
第四部份在本節課只保留閱讀課本71頁的部份,並讓學生在魚骨圖分析整理。由於課本文本的內容在設計上已經過編者的整理歸納,因此適合運用魚骨圖。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一方面使用一個魚骨圖整理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又利用另一張魚骨圖讓學生寫下策略,覺得十分合適。
總而言之,感謝各位夥伴提供機會參與盛會,此行可謂收穫滿滿,並從而親炙了三位大師的風範。
第一部份透過海廢畫的學習,提到了是從小琉球看林園的景色,接著有小琉球與東港的兩張海水顏色的照片,企圖讓學生思考我們需要的環境。雖然是在地的屏東,可是應該有不少學生沒去過小琉球、也不知道林園,甚至也不知道小琉球與東港就是在航線的兩端,如果能夠用一張簡單的地圖,點出小琉球、林園、東港的相對位置,似乎更有地理感。
第二部份水土汙染追追追影片刪除。
第三部份原本要放一張授課者喜愛的觀光圖意象,但是以學生的背景知識,要透過一張圖象,然後產出或讓學生說出具備觀光與保育平衡的相關論點,似乎門檻不低。若是要討論觀光,我之前讀過威尼斯的例子,當地原有的人口大約五萬餘人,每年卻湧入超過二千萬人次觀光客。由於顯著的商機,許多房屋、房間都轉型成為出租套房,商店業者也紛紛轉而提供觀光客住宿、餐飲、紀念品、旅遊等各方面的需求,許多房東也提高了房租。市長甚至提出要在許多出入口設置閘門以便管制觀光客的構想。如此一來,在地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衝擊,負擔不起房租的中產階級,開始向下流動;要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的人,居然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夠找到提供日用品的雜貨店……。如果能夠提供像是具有這些細節的一些新聞或報導,似乎比較適合學生的能力。
建議此部份要找個在地的文本,讓學生讀5min,分享8min,分享的方式是透過之前的小白板嗎?可能要預先準備好。
第四部份在本節課只保留閱讀課本71頁的部份,並讓學生在魚骨圖分析整理。由於課本文本的內容在設計上已經過編者的整理歸納,因此適合運用魚骨圖。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一方面使用一個魚骨圖整理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又利用另一張魚骨圖讓學生寫下策略,覺得十分合適。
總而言之,感謝各位夥伴提供機會參與盛會,此行可謂收穫滿滿,並從而親炙了三位大師的風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