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107.10.06 生態學共備課 no.1

這回輪到老夏我來被觀課了。抱持著平常心,有各位夥伴的陪伴及共同備課,相信一定能順利過關的。


107.10.06 生態學共社群(車城國中基地班)

會議地點: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2F會議室
出席人員:蔡瑋芳老師、胡詩怡老師、許佳莉老師、吳依柔老師。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

感謝教產會讓我們能提供舒適安靜的場所進行備課。備課一開始,大伙先各自隨便聊,預定授課的夏老師忙著印資料及整理資料給各位夥伴。(大家若有空,可以提供當天你們聊天的簡要內容,感恩)


首先,我們針對夏老師於10月18日在和平國小要進行的環境教育到校教學的教案進行備課。以下提供教學流程

一碗紅豆湯 第二版
教學流程
一、引起動機:老師先準備好101包的紅豆及201包的紅豆,請小組學生上來買紅豆準備煮一碗紅豆湯。每組學生只有40元的額度,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傳統農作一斤60,老鷹紅豆一斤210> 3
二、準備活動:請學生在學習單第一部份<選擇>寫下選擇的原因,然後小組分享後,請小組派員發表。5
三、發展活動:25
(一)提問1:同樣是紅豆,但價錢不一樣,但是價錢的背後代表了甚麼呢?請學生思考但不給答案。1
(二)發給學生一人一張文本單(也可以用繪本PPT來講課),帶領學生閱讀後完成學習單第二部分<事實>。老師在行間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找出共同的<事實>並請學生上台在黑板上寫下,然後帶領學生一起認識並確認這些事實。7
(三)針對<農藥毒殺>的事實,請小組成員各自分享對於事實的感受(以情緒的方式帶出個人的感受,例如對於這樣的結果我感覺很無奈…),發表的同時,學生完成學習單第三部分<感受>5
(四)徵求小組學生詮釋自己的學習,從中她學到了甚麼?發現了甚麼?明白了什麼?這樣的學習對個人有甚麼樣的意義,曾經有過甚麼樣的經驗也出現類似的感受。(請學生完成學習單第四部份<意義詮釋>)7
(五)請每一位學生對於個人觀察到的事實及體悟的感受,決定一項你可以做的行為改變。(請學生完成學習單第五部分<行動>),然後徵求學生發表個人的行動。5
四、綜和活動:7
   帶領學生回到文本討論,這堂課的重點在於不同價格的背後還隱藏了甚麼需
  
要關心的問題?(請學生發表,老師協助寫在黑板上)<農法、生命觀、消費行
  
為、環境倫理…>4

*所以下一次煮紅豆湯時,你要買選擇哪一種紅豆呢?為什麼?(請學生完成學習單第六部分<重新選擇>)3

提問及回應:
提問1.有伙伴問學生在看PPT時,會不會一邊看一邊問呢? 如果有,要如何處理?
 回應1.為了讓孩子專心看繪本,開始前就先告訴學生將想問的問題寫下來,看完後再問,統一回答。

提問2.進行<事實>的學習後,如何讓學生聚焦到<農藥毒殺>的事實來發表感受。
回應2.修改學習單,<事實>的格子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面的部分讓學生各自寫上自己看到的事實,下面的部分是發表事實之後,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要討論的事實<農藥毒殺>,因此相對應的<感受>的格子也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面的部分是學生各自針對自己看到的事實填上感受,下面的部分是針對<農藥毒殺>的事實填上感受,之後的詮釋及行動兩部分的學習,都是鎖定在<農藥毒殺>的事實上來做焦點討論學習。                           
個人看到的事實
個人看到事實的感受
全班總結的事實
全班總結事實的感受

提問3.學習單上有沒有關於<詮釋>的關鍵字語。
回應3.學習單上會補上學到了甚麼?發現了甚麼?明白了甚麼?

建議:
1.主動聯絡授課班級導師,聯絡班級的分組,了解座位的安排情況
2.學習單以個人為單位,整張進行學習。

學習單


修改的教案
一碗紅豆湯 第三版
教學流程
一、引起動機:老師先準備好101包的紅豆及201包的紅豆,請小組學生上來買紅豆準備煮一碗紅豆湯。每組學生只有40元的額度,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傳統農作一斤60,老鷹紅豆一斤210> 3
二、準備活動:請學生在學習單第一部份<選擇>寫下選擇的原因,然後小組分享後,請小組派員發表。5
三、發展活動:25
(一)提問:同樣是紅豆,但價錢不一樣,但是價錢的背後代表了甚麼呢?請學生思考但不給答案。1
(二)發給學生一人一張文本單(也可以用繪本PPT來講課<提醒學生先專心看,有問題先用筆寫下來,看完之後統一回答>),帶領學生閱讀後完成學習單第二部分<事實(個人)>。老師在行間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單,找出不同的<事實>並請學生上台在黑板上寫下,然後帶領學生一起認識並確認這些事實,並寫下個人對於是自己寫出的事實<感受>。7
(三)最後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出<農藥毒殺>的事實,並寫在學習單第二部分<事實(全班)>,然後完成對於<農藥毒殺>事實的<感受>。完成後,徵求學生分享對於事實的感受(以情緒的方式帶出個人的感受,例如對於這樣的結果我感覺很無奈…)5
(四)徵求小組學生詮釋自己的學習,從中她學到了甚麼?發現了甚麼?明白了什麼?這樣的學習對個人有甚麼樣的意義,曾經有過甚麼樣的經驗也出現類似的感受。(請學生完成學習單第四部份<意義詮釋>)7
(五)播放<老鷹想飛的預告片>後請每一位學生對於個人觀察到的事實及體悟的感受,決定一項你可以做的行為改變。(請學生完成學習單第五部分<行動>),然後徵求學生發表個人的行動。6
四、綜和活動:6
   (一)帶領學生回到文本討論,這堂課的重點在於不同價格的背後還隱藏了甚麼需 
   
要關心的問題?(請學生發表,老師協助寫在黑板上)<農法、生命觀、消費行
   
為、環境倫理…>3

  (二)所以下一次煮紅豆湯時,你要買選擇哪一種紅豆呢?為什麼?(請學生完成學習單
  第六部分
<重新選擇>)3

學習單
{食農教育學習單一碗紅豆湯     學生姓名:






選擇choose
\$                     

                         [
【事實】what do I see?
<自己>

<討論>

              $
【詮釋】What do I learn/found/realize?
<討論>


             $
【感受】How do I feel?
<自己>

\
<討論>

【行動】What shall we do next?
<討論>
                         [

【再選擇】choose again


頁碼
繪本名稱:老鷹再回來
P2-3
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飛出山谷的黑鳶家族,一起往農田飛去。
P4-5
農田裡有一群動物正快樂地舉辦著嘉年華會,慶祝著一整年來的豐收。
P6-P7
突然,一陣黑影掠過。 「老鷹來了!老鷹來了!」大伙兒四處逃命,不一會兒,田地裡只剩一片寂靜
P8-P9
正要去田裡工作的父子倆,走在田野間,孩子突然大喊了一聲:「阿爸!你看有老鷹!」
P10-11

P12-13
「ㄑㄩヽ走開!走開!」農夫爸爸揮舞著旗子,驅趕老鷹。
P14-15
「阿爸,為什麼要趕走老鷹呀!」
「你看,躺在農田裡的這些動物好像中毒了,如果老鷹吃了這些動物,那就糟了。」
P16-17
「因為有些農夫不喜歡這些會吃穀物的動物,會將穀子泡農藥撒在田地裡讓牠們吃;或是放置老鼠藥來滅鼠啊!」
P18-19
聽到這些對話的老鼠,躲在地洞裡瑟瑟發抖,終~於~明~白。歡樂的嘉年華裡竟然暗藏危機,連麻雀、斑鳩這些朋友們也被害慘了……
P20-21
聽到這些對話的黑鳶,對於這些日子以來同伴們莫名的消失,恍~然~大~悟,只好無奈的往海邊飛去,繼續尋找魚塭或港口邊的食物。
P22-23
我們可以為黑鳶做些什麼事呢?
綠油油的農地裡,有各式各樣的昆蟲、鳥類、地底下還有田鼠、草叢裡有蛇……這些都是黑鳶最喜歡的環境,人們友善耕作的田地就是黑鳶的五星級餐館。
P24-25
黑鳶會再回來嗎?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老鷹再回來!












































老鷹想飛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UtVQoFZCA




11月9日的自然科教學備課
再來是11月9日的觀課教案,當天的教學主題為流動的空氣,利用1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學到空氣的流動產生風的概念,還有能懂得如何判斷風向。從共同課題的學習到挑戰課題的學習,有脈絡的讓學生逐步得到核心概念的學習,進而針對<物體飄動的反方向>進行思辨。
當天的教案呈現

屏東縣車城國中基地班-唐榮國小學習共同體備課教案設計表
教學科目
自然
教學單元
風來了
授課日期
107.11.9
授課時間
40
授課教師
夏可泰
實施班級
三年一班
觀課教師
蔡瑋芳、許佳莉、胡詩怡、吳依柔、蔣金菊
能力指標
核心素養
設計理念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文本分析
迷思概念
核心概念
空氣存在生活四周,空氣佔有空間、沒有固定形狀,可以被擠壓,生活中有多項的應用。空氣流動產生風,風的流動有方向,如何判斷風向,風從吹過來的方向、風從哪裡來、及物體飄動的反方向是否適合做為判斷風向的關鍵字。
授課內容
討論議題
學生學習課題
教師學習課題
*共同課題
1.閱讀57頁的文字,找出文章中的重點<流動>,及寫下或讀出文章中有那些與流動有關的字句。<旗幟飄揚><風鈴叮叮噹噹響><用嘴吹風車><用扇子搧紙片><開啟電風扇><嘴巴吹氣>
2.發下小紙張,請學生寫下1-2個文章之外的例子,然後貼在大紙張後,請每位學生閱讀小組成員的作答,然後一起討論組員的作答適不適合。老師在行間巡視協助,並發現特別要解釋的作答,請學生寫在黑板上,徵求學生回應。
3.最後全班一起總結出<空氣流動會產生風>,並寫大紙張的中間。而且風的強弱是不同的。
4.請學生閱讀58頁的文字,找出文章中的重點<風向>,請學生對著自己的手掌吹氣,然後說出風是從自己的嘴吹向手掌,所以風從嘴吹過來。反過來體驗,往自己的臉揮手,風從手吹過來。(準備學習單,讓學生寫像風從(    )吹過來,讓學生填空,並引導學生理解<從哪裡>就是風向的關鍵字。
5.學生了解風從(    )邊吹來就是(     )風的意思之後,導入八方位圖幫助學生學習以方位命名的風向名稱,並理解<風從吹過來風向>就是風向。增加修正:請老師在黑板上以小白紙畫上教室真實的4方位圖,接著再將這小白紙平放移動到小講桌上。然後指派學生前來小講桌邊,依老師的指令扮演東西南北4個方位的風而站在該方位上,並交給學生一條撕成小條的衛生紙,請她往紙條的下方吹,同時請台下的學生觀察紙條飄動的方向然後說出這道風的風向。
*挑戰課題
1.請學生觀察58頁的小草搖動的方向,旗子飄動的方向後,寫出風的方向並說明理由。
2.為什麼說物體飄動的反方向就是風的方向。這樣的說法能完全適用於判斷風的方向嗎?若是不能,請舉生活中的一個例子。
*分享課題
1.指導學生完成習作p32頁。
2.指導學生答出圖片裡的風向為何?
1.      留意學生是否仔細聆聽及文章內容。
2.      指導學生完成個人的學習。
3.      引導學生進行組員間的學習溝通。
4.      留意小組間能否充分討論,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聆聽別人的想法。
5.      留意並協助少發言的學生能參與分享。
6.      提醒學生能發表自己的不同大家的看法。
7.      追問學生的看法。
8.      串聯學生之間不同的看法。
9.      總結學生對於空氣的流動與風向的判斷學習結果。


建議:
1.在共同課題的第5個活動時,請老師在黑板上以小白紙畫上教室真實的4方位圖,接著再將這小白紙平放移動到小講桌上。然後指派學生前來小講桌邊,依老師的指令扮演東西南北4個方位的風而站在該方位上,並交給學生一條撕成小條的衛生紙,請她往紙條的下方吹,同時請台下的學生觀察紙條飄動的方向然後說出這道風的風向。






當天備課後的夥伴回饋
許佳莉老師
此次的共備分別有”一碗紅豆湯”與”風來了-流動的空氣”2個教案。
    ”一碗紅豆湯”這堂課大致進行的模式在上次共備時約略先討論過,之後,可泰老師將教案PO上群組,由夥伴提供建議。此次,我們聽可泰老師的完整說明,並針對有疑問之處,提出共同討論。例如:1.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時間是否足夠?2.學生對”事實”的部分是到黑板上書寫發表或直接全班共同發表來進行較恰當?3.學生所發現的”事實”與老師預設的不同時,是否調整引導至老師設定的”農藥毒殺”?
    ”風來了-流動的空氣”的討論簡要記錄如下:
1.夥伴提問三年級學生的先備經驗如何?(二年級生活課都有相關先備經驗,例如,風車轉動)
2.風車轉動無法看出風的方向,從習作的照片(其一是小孩玩風車)是否能判斷有沒有風?從哪裡判斷?(孩子是向前跑、身上衣物向後飄)

3.孩子最大的迷思:判斷風向是要看風的來向,而非物品被吹向何方。建議可以在學生確認教室方位(左右兩邊是南北向)後,一位學生扮演北風,站在北方手持風扇,另一位站南方手持紙條,強化”風的來向”與”風向”的聯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