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0.28 環境學共社群 泰安國小基地班
備課地點:屏東縣民生路85度C咖啡
備課內容:2上生活
出席教師:陳美秀老師、宋莉瑛老師、涂淳益老師、利天龍老師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
終於可以進行備課了,因為大家忙啊!我也是,好不容易熬到校務評鑑結束。 這組是老江湖了,經驗老到,大家準點來到備課地點,但是等不到天龍,天龍呢??他怎麼了,他很少遲到啊!發生了甚麼事,我們打電話也沒回,天啊!悲劇要發生了嗎!!
這次由美秀進行觀課,美秀目前在佳義國小服務,山區的孩子,很活潑,很野外,很有挑戰性。這次的備課內容為翰林版2上的生活,教學主題是光影好好玩-影子的秘密。很快的,我們4位開始討論這堂課的核心,大概定調為學生察覺光源製造出的光影有大小及清晰度的變化。接著從授課內容逐一的檢閱,慢慢地釐清學習內容的本質,嘗試以學生的立場來操作學習,發現問題,調整學習,最後我們有了初步的課程共識。
首先,以影子變變變的影片來引起學習動機,再來是利用課堂上的短焦投影機製造影子(由老師直接示範,考慮的是學生的身高不夠,無法做出效果),然後老師設計1-2題的提問,串聯學生對於影片內容及老師實作的現狀做學習連結。
再來是發展活動,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深度適中的箱子,然後準備物體,先讓學生照著課本操作,讓學生自由觀察物體的移動對影子的大小及清晰度的變化。經歷自由的操作後,老師發給每組一張畫好標線的紙卡,請各組將紙卡放在箱子底下,然後學生按照老師的指令一一地將物體放在不同的標線上,同時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勾選的方式逐一完成學習單(老師事先設計好)。從自由操作到有順序有步驟的操作然後紀錄,讓學生學習到正確的科學觀察過程技能,而且會發現兩者操作之間的差異,最後養成有系統有規劃的紀錄觀。
最後的學習當然是完成習作內容來評鑑這次的學習囉!但是太單薄了,經過討論後,我們建議設計挑戰題,讓孩子改變實驗變因。之前的實驗變因是物體可以在背景與燈光之間移動,接下來的是選擇背景或燈光來移動,其他兩項因素控制不動,讓他們觀察會有甚麼不同的結果,而這個設計擔心清晰度不容易觀察,所以只讓學生觀察放大的結果。我們想著,這樣的設計應該能讓孩子沈浸在學習中,探究比較其發現而捨不得停止學習呢!能否達成這樣的目標呢?我們好期待。
對了,備課一開始,美秀提到自己是科任,這次要授課的班導其座位安排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可能無法如學共一樣進行分組,可否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授課??我覺得不妥,希望美秀能針對自己的課堂來改變座位的安排,因為以學共模式的課堂學習,觀課者要觀察學生組內或組間的互動學習啊!還好,美秀立刻領悟過來,答應要為學生分組,以分組的方式進行學習。
很開心每一次備課,觀課都有不同的體悟跟成長。上周經歷天龍的授課,從觀課中我體悟到學習中的迷思可以如何變成機會學習,設計挑戰題讓孩子進行文本、夥伴、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這周一,帶領舊寮數學閱讀班的備課,體悟到如何從短時間的備課中掌握教學主題的核心(反覆推敲學習目標),透過適當的提問找出學習的迷思。今晚的備課在與夥伴的分享中,體悟到學共模式的觀課表中,自學互學中的自省學習、文本學習、夥伴學習到教師串聯引導學習可以經由一些提示語的加註讓觀課老師更有效率及精準地將其觀察發現,條理分明的記錄下來。
很開心每一次備課,觀課都有不同的體悟跟成長。上周經歷天龍的授課,從觀課中我體悟到學習中的迷思可以如何變成機會學習,設計挑戰題讓孩子進行文本、夥伴、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這周一,帶領舊寮數學閱讀班的備課,體悟到如何從短時間的備課中掌握教學主題的核心(反覆推敲學習目標),透過適當的提問找出學習的迷思。今晚的備課在與夥伴的分享中,體悟到學共模式的觀課表中,自學互學中的自省學習、文本學習、夥伴學習到教師串聯引導學習可以經由一些提示語的加註讓觀課老師更有效率及精準地將其觀察發現,條理分明的記錄下來。
學共啊學共,真是博大精深的學共,每一次都觸發我不同的感觸,都讓我從大家的奉獻中學習更多。今晚,感覺我的學共任督兩脈有多通了一點,真的感恩,惜福啊!謝謝各位夥伴一路的支持與相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