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108.10.28 數學閱讀社群 舊寮國小基地班 第一次備課

108.10.28 數學閱讀學共社群 舊寮國小基地班
備課地點:屏東縣舊寮國小一年忠班教室
備課內容:翰林1上數學
出席教師:夏可泰老師、洪郁婷老師、洪藝方老師、陳堅銘老師
輔諮老師:蔡衣珊老師(假)

好不容易熬到校務評鑑結束,終於可以進行備課了。
從八月組社群至今,今天是第一次正式備課,期待好久了,會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呢!!令人期待。

這個社群成員是舊寮國小校內的教師,有教導務主任、訓導組長、一年忠班導師兼教務組長、六年忠班導師,總共4人,其中有3位擔任行政職,很特別的組合呢!
數學要怎麼備呢??四位只有兩位老師教


數學,一位教社會、一位教自然,教數學的一個教1年級,一個教6年級,真的是很有挑戰的組合呢!!還好,這方面的備課經驗,我已經進行三年了,或多或少有了基本的功夫及經驗,自認轉化及消化得還可以,事實上也發展出好幾個教學策略,而且是以學共的哲學觀發展出來的。所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吧!我準備好了。
為了這一次的備課,我在LINE群組上先準備了備課的注意事項及預定備課的進程。
如下
<以學共為基礎的教師專業支持系統備課流程>
備課1:了解學習共同體的公開授課,觀課及議課原則。
備課2:了解備課的精神、操作方式及授課使用的教學活動設計單。
備課3:協助備課者備一堂課。
備課4:認識學習共同體。
備課5:協助備課者確定授課內容。
備課6:公開觀課及議課。
備課7:書寫觀課紀錄建議、回饋及心得。
備課8:課例研究的發現與省思。

觀課、議課重點說明

好了,來介紹一下我們今天備課的內容囉!
首先,我開誠佈公地向三位夥伴介紹這個基地班是以學習共同體為理念架構下的備課社群,並且介紹他們能閱讀親子天下出版的 <學習共同體 構想與實踐>一書來認識學習共同體。之前帶的基地班都有進行讀書會,但這次我想就直接帶著備課吧!從備課到設計教案到觀議課的歷程中,Case by Case的點出學習共同體的重點及精神。這有待帶領者的功力了,所以內心的我渴望著其他輔諮老師的支援。
我也介紹生根發展的數學教材,生根的模式及代表人物,希望有機會邀請生根的種子教師來示範,開啟我們的視野。下個月,11.20教產會有辦一場數學研習,由陳維民老師主講的數學素養導向教學示例,在備課結束的當晚,我介紹大家一起參加,因為我也沒有聽過,這是個好機會,大夥聯絡感情,促進學習樂情。
很快速地介紹了基地班的操作模式後,我們終於進行數學的備課。
預計122日進行第一場觀課,由郁婷老師進行授課,我們幫她進行1上第6單元的備課,第6單元是10以內的加法,包括了3個教學活動,分別是加法算式、0的加法、加法練習。
一開始我請大家快速的閱覽這些內容,一次看完3個教學活動,主要目的是能清楚這單元的學習脈絡。很快的我們從第1個教學活動開始丟出個人的想法。
我先提這個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甚麼,從教學目標中,我們認識了何謂"併加型及添加型",認識了"半具體物"指的是甚麼,知道了加號及等號的認識是用來幫助學生進行加法算式紀錄問題與結果,從而理解算式的意義。
所以此單元教學的核心應該就是理解算式的意義,但是學生要如何理解呢?在理解的過程中會有甚麼樣的迷思呢?這個問題透過郁婷及藝方的分享後,我和堅銘赫然發現原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的數學符號,小一生可能會有認知困難的問題,他們的先備經驗是操作半具體物來進行加法,但還沒學到"+""="的數學符號,這樣的符號對他們來說是抽象的。由從抽象符號經由加法算式的學習中讓他們產生意義,這似乎是更重要的核心學習。
藝方老師也提出六年級部分學生對於等式的認知不清楚的狀況,甚至某些學生對於乘除符號也出現理解錯誤的情況。
"天啊!這是甚麼情況啊!這激起我的好奇心,我好想多了解這個奇特的現象,究竟這是甚麼情況啊!有機會一定要請藝方老師更清楚的解釋"

一節課的備課真的太短了,熱水正要滾,瓦斯就沒了。好吧!不耽誤大家下一節課的時間,我們預計下周一同一時間再來備課,也希望以後的備課能挪出大家共同的2節課,否則1節課真的太短了,讓人意猶未盡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