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109.11.27 舊寮國小基地班 備課

109.11.27 舊寮國小基地班 備課

備課地點:屏東市海豐國小四年甲班
觀課內容:四年級國語 老鷹不飛(康軒版)
備課教師:劉靜惠老師、宋仁良老師、洪欣怡老師、夏可泰老師、蘇毓琇研究生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

對於今天的備課充滿了期待,因為這是這個學年度舊寮國小基地班第一次備課,而且我們要幫忙備課的主角是在國語文領域教學佔有一片天的劉靜惠老師,再加上我們這個基地班的成員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合作的新夥伴,到底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怎不讓人期待!

感謝靜惠老師給大家成長學習的機會,感謝靜惠老師提供她滿滿創意與學生展現學習成果的教室,讓我們在舒適安全又有學習內容的環境裡分享教學的想法;感謝今天參與的夥伴,在與靜惠老師的教學交流中,特別感受到大家對教學的熱情及興致盎然,雖然口中有了古早味紅茶的懷舊風味,但耳裡聽了大家對教學的見解,心中滿滿的暖流感受才是最讓人讚嘆的。總之,有一群願意支持精進共學互好的夥伴,真好。




這個基地班,原本名稱為自然閱讀,後來我改成無所不閱,因為個人認為自然閱讀的範圍被限制住了,基地班成員應該有自己想閱讀的領域,所以改成無所不閱,接納每個成員想發揮的空間或許是王道。

感謝靜惠老師為我們準備了三家出版社在中年級語文領域設計與自然生態相關的課文,光是這一點就讓人動容莫名了。

目前我這裡拿到的有,老鷹不飛、窗口邊的台灣欒樹、台灣的山椒魚、小小鴿子要回家、聽神木說話、跟神木說話,共6篇文本。欣怡回應這可以進行群文閱讀了,耶!好棒,我心想著,因為上個月中,我才參加了霧台國小基地班的備觀議課,他們的主題就是群文閱讀呢!

在成員還沒全部到齊前,靜惠老師問了我幾個問題,我完全沒回答,甚至現在也沒印象了(我是在逃避還是哈哈!),不過在後來的對話,從人妻到台積電到分校裁併到研究所等等,無意中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現代的趨勢就是終身學習,有了伙伴一起成長,在不同的視野,開啟人生無限的學習,成就共同的美好。(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問題的核心,心虛中…)

欣怡問了我為何請靜惠老師準備這些文本,我也回答了自己當初的想法及用意,總而言之,我就是想跟著大家學習科普與語文在寫作之間的表現異同,豐富教學的內容。其實我忘了分享一點,就是像那些自然文學作家,例如寫湖濱散記的亨利梭羅,文章中有許多自然景象的科學描述,但還是充滿了濃濃的文學,這部分是很特別的。

靜惠老師不愧是語文教學獨特且豐富的專家,在她的介紹及引導下,我們大家經歷了兩個小時充實又深刻的語文教學學習,特別我在提出她的教學環節如何設計及學習活動如何安排時,她快速地回應並提出了對策,真是令人佩服啊!

就這樣,我們只花了2個小時中的後半段的半小時,就完成了今天的備課(可見前頭的時間大家多會聊了,不過都在聊教學上的專業喔!)在這裡簡單的歸納今天備課的重點。

審題:

老鷹不飛,老鷹是範圍,不飛是主角。也有人提出反過來的論點,無論如何,個人覺得,要呈現的是討論老鷹為什麼不飛這個<不飛>裏頭的原因,是不能飛,不想飛,還是

布題:

文章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總有分配成五段,第一段為<>,第二、第三段為<>、第四段為<>、第五段為<>

解題:

第一段的主軸為季節(時間),夏季海水活動帶來的愉悅情緒。

第二段的主軸為海景(空間),海灣礁岩美景讓主角(老鷹)駐足流連。

第三段的主軸為高空視野,高空俯瞰下的另一種美麗視野。

第四段的主軸為心情的轉折,因為誤食及誤觸人造物而受傷無法飛 翔,此處點出題目中<不飛>的答案。

第五段的主軸為合併前四段的經歷,點出讓題目真正的涵義<主角不飛的元凶及主角無言無奈的抗議>

扣題:第二段將主角老鷹介紹出來,扣住題目。第四段將不飛的原因描述出來,扣住題目。

合題:第五段將主角老鷹因為受傷無法飛的心情以<探出頭><聆聽大海另外的樂章>來闡述自己因為特別的遭遇無法像從前一樣自在的在天空遨翔,心情哀傷。所以不飛不是不想飛,而是受傷無法飛,誰造成的,沒有人的時候(隱喻?顯喻?)

接著聚焦在教學可以如何設計

面向

重點

教學目標

<學什麼>

學會掌握主旨:

教學內容

<教什麼>

教不同的學習策略

1.四字短語

2.難辭拆招

3.閱讀理解(提訊提問)

4.大意(七字仔)

5.修辭

教學環節

<如何教>

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

先教甚麼,再教甚麼,最後教甚麼

教學活動

<如何學>

文本自學

師生共學

生生互學

內省自學

 

 

 

 

 

 

 

 

 

 

 

 

 


另外補充的是,個人覺得這一課的前三段的描寫就很文學,滿滿的四字成語、佳言美句及修辭,果然是寫來教語文的文章。

準時結束是一種美德,很快的2個小時過去了,放學鐘聲響起,大家在意猶未盡卻滿足的氣氛下,結束了這天的備課,預計下周五同一時間再相逢。

<挖到寶了,好老師帶領上天堂,如溺水得木,死抱不放>

後續:突然想到一個提問。靜惠老師說,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一直精進,別人不用也活得好好的。晚上到海豐國小走操場想到的,跟大家分享。

學習成長這件事不用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由自己掌握,多學少學自己決定,但千萬別跟別人比,這就如同今天你想與自己的偶像見面,你想看一本好書,你想聽一場迷人的演講,你會自己想辦法讓自己達到目的,你不會在乎別人為什麼不跟你一樣,因為那是你的需求,那是你想要的。所以教學精進就去做吧!不要比較,自己決定學多學少,學到的永遠是自己的,別人搶不走,如果有人想學,那就隨緣了,就如同她會想學就會自己想辦法學,她學多學少也是她自己決定,在於悟性及轉化了。

學習共同體希望互學共好,如果能有這樣的社群,大家願意撥出時間支持共學,那真的是學習上一件無量的功德,大伙在學習中如同合唱一般,除了有各自的學習外,還必須傾聽其他的聲部,求取和諧,共同唱出琴瑟和鳴的天籟境界,共同演譯出自然優雅的交響共鳴。

又想到欣怡問的問題,回答如下,佐藤學認為,學習成立的要件有三,

一、真正的學習要符合學科本質及精神的學習。

二、為了使學習成立就應追求互相聆聽的關係,而非互相發表的關係。

三、伸展跳躍的學習,透過她人及道具援助讓學生挑戰更高程度的學習。

我舉例我個人多年對於環境教育的見解,環境教育此學科本質及精神是一種概念認知及價值澄清的學習過程,所以我在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時,就會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教學是否符合學科本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