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110.3.24 自然閱讀學共基地班 第一次備課

備課時間:110.3.24(三)晚上8點到10點

備課地點:屏東市走廊倉廚

備課內容:五年級下學期社會康軒版第三單元第一課的生產活動

備課教師:夏可泰老師、洪欣怡老師、劉靜惠老師、施純慧老師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

這學期,此基地班有新的挑戰,欣怡原本的代課工作被取代了,以至於原本要實施授課的班級也沒了,不過欣怡不屈不撓,努力溝通後,取得社會老師的同意,提供她2節課讓她實施公開授課,感恩這位老師,最要謝謝的是欣怡。

這次欣怡要上的主題是五年級下學期社會康軒版第三單元第一課的生產活動,她想透過新聞時事讓學生了解生產目的及消費行為的意義與影響。

靜惠老師果然是高手,立刻有條理地釐清教學的方向,也協助欣怡教學流程的規劃及重點的掌握,欣怡很開心地聽著。

我發揮U型理論的系統思考,先懸掛所有個人的習慣,觀察現場討論的演進,以嶄新的眼光去感知現場的學習氛圍,然後放下、等待,等待自然流現的時機。

當靜惠與欣怡討論完整個教學架構後,欣怡提出想利用SWOT來進行生產前評估,而靜惠建議要先練習,等於是幫學生搭鷹架,經由老師的示範及帶領後,學生的表現才能符合預期。

這時在旁觀察的我,我感知到這樣的策略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的(就算欣怡解釋這班的學生資質不錯),真正操作起來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而回到學習目標,讀懂新聞時事似乎可以不用這麼有挑戰的學習策略來達成。於是我提出意見,建議教學設計中的魚骨圖就是搭鷹架讓學生模仿學習,熟悉這樣的學習架構後,利用老師設計的提問學習單讓孩子進行新聞時事的討論,藉由教學中的自學、互學、共學的設計拓展場域中的對話,讓學生充分的表達意見,從中讀懂新聞時事所傳達的內涵。

看來大家都同意了這樣的建議。重要的是老師在教學現場中串聯對話的功力及引導歸納整理的能力囉!

純慧慢慢的也甦醒了,接著她與欣怡進行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澄清,整個過程充滿安心與同理,我和靜惠則稍作休息,互聊著今天的趣事。

今天的備課就在認清事實、同理源頭、自然流現的流程下,以開放的思維、心靈及意志的原則,經歷了一場U型的學習之旅,期待日後課堂的展現,並運行順暢。

我想學習,因為我有好奇心;

我愛學習,因為我有慈悲心;

我敢學習,因為我勇氣十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