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110.3.9 環境學共基地班 第一次備課

備課時間:110.3.9(二)晚上8點到10點

備課地點:屏東市木川崌

備課內容:全校閱讀課程 /天上人間的小水滴啊!

備課教師:夏可泰老師、利天龍老師、陳美秀老師、宋莉瑛老師、涂淳益老師、蘇毓琇研究生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

 

2021新冠疫情仍舊影響著全球人生活,台灣小島依舊是疫情下的小確幸,有這麼福氣的境遇,身為教師的我們,當然要持續追求教師專業成長啊!有人提出,優良的師資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學生,所以,持續的教師專業發展是身為教師必走的一條康莊大道。

<康莊大道>!

這學期,恭賀涂淳益老師更上一層樓,在教育的承先啟後上,被指定為代理校長繼續帶領著泰安國小走向優質康莊的教育大道。那麼授課這項任務就由小弟來擔當囉!這學期只上體育課的我,本想以體育做為授課內容,但想到去年剛完成的繪本才是我內心真正想實踐的教學,所以,寒假時就開始設計教學,並在開學後設計好各年級的學習單,也努力的調課,目的就是讓這本以家鄉文化為主題的繪本能幫助在地學生認識家鄉,認同及關心家園,而這默默的教學背後代表的就是由下而上翻轉教育的力量。

學習單主要分成,分段提問學習單及全文本學習單兩種,分段提問的方式是以繪本內容的起承轉合做為學習架構,教師帶領著孩子依序的閱讀繪本,從中提問討論讓孩子搜尋線索、掌握重點,感受情緒,熟悉文本後能深究文章的深層涵義。全文本的方式則是試著讓孩子安靜的讀完整本故事後,有全體的認識後再透過老師的提問及師生間的對話與澄清,讓孩子對於故事有深入的理解。

礙於每個班級可以上課的節數有限,目前調課後一班可以進行3節教學,再來考慮教學年級的範圍從國小1年級生到6年級生的心智與學習能力有明顯的差別,所以打算以循序漸進的分段提問方式來降低不可預測的學習干擾。接著要如何在學習單上設計適當的提問來做為深入學習的鷹架,這鷹架的粗細及適當性就是我希望夥伴們幫我一起來備課的目標。

我一直思考著我要如何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我要讓學生學到甚麼?我要教給學生甚麼?我要如何安排教學環節?學生要可以如何進行學習?這些看起來簡單但卻是能顯示課堂聚焦與失焦的檢核點,能幫助教學者掌握教學重點,提升教學效能。

感謝夥伴認真的檢核我設計的學習單,有人提出我為何要這樣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是甚麼?讓我及在場的夥伴了解這場教學活動真正的用意,就是以閱讀理解的策略帶領孩子認識繪本內容,從中認識、理解家鄉的人文自然環境,進而對個人的生活作為有深入的反思及回饋。

另外同伴也提到目前已經執行的教學有無孩子對話的空間,雖然我解釋了各班學生人數少及導師教學風格的限制,但這也提醒我一直以來希望基地班設計的教學要注重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創造孩子對話交流的空間,營造自主互學共好的學習場域,讓富含對話營養的學習土壤肥沃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心靈。

所以透過同伴間再三的的專業對話及回饋,釐清了教學目標及方向,所以這幾天我有了新的想法,誰說6人的班級不能分組進行學習,分組可不可以當天再隨機抽籤來分配小組呢?這樣的挑戰會因為甚麼樣的因素讓學習現場產生了野獸與美女的衝撞呢?沒實施永遠不知道,要有這樣的心臟及勇氣來實施則需要夥伴的支持與協助。

這些日子就來設計教案囉!期待下次備課的到來。


<備課回饋>

3/9環教學共共備心得-蘇毓琇

共備前幾天看到群組訊息,說要攜帶繪本參與,心裡對這堂課更是期待了,由於之前和可泰老師一同前往東光國小共備的路上,閱讀完繪本我已經被當作「小朋友」提問過一輪,對於繪本的內容還依稀有印象。因為繪本設計得相當用心,所以可以運用在教學上的地方也很多,可泰老師一共丟出了五個檔案,在這樣豐富的內容與提問當中,已將分段提問問題分為低、中、高年級不同程度,瀏覽學習單過程,我和其他老師們有一樣的擔心,深怕這樣的文本內容對低年級學生恐怕較難,需要較多的引導,我提供的想法是: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即使是同一本繪本,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生可以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或者教學目標相同但能依據每節課課堂選定不同重點進行教學,例如對文本起承轉合的掌握、家鄉的認識或者是對小水滴出任務的貢獻或破壞詮釋,討論的問題就可以再聚焦著重於選定的教學重點。共備後又反覆看了幾次學習單,仍然很佩服一本繪本能引導這麼多的教學,期待下一次共備的教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