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教師會基地班-仁愛國小學習共同體素養導向教案設計單
教學科目 |
自然領域 |
教學單元 |
老樹有多老~測量校園欖仁樹樹圍 |
||||||||||||
授課日期 |
110年12月16日 |
授課時間 |
一節課 |
||||||||||||
授課教師 |
洪詩雅 |
實施班級 |
仁愛國小四年一班 |
||||||||||||
觀課教師 |
鄭素禎、莊惠瑤、陳美佑、潘念菱 |
||||||||||||||
設計理念 |
核心素養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自-E-A1 自-E-C1 自-E-C2 |
po-II-1 能從日常經驗、學習活動、自然環境,進行觀察,進而能察覺問題。 pa-II-2 能從得到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得到解答、解決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他人的結果(例如:來自老師)相比較,檢查是否相近。 |
INc-Ⅱ-1使用工具或自訂參考標準可量度與比較。 INc-Ⅱ-2生活中常見的測量單位與度量。 |
|||||||||||||
核心概念 單元目標 |
結合校園的自然情境,透過科學測量方法,進行樹圍測量活動,推估樹木年齡,藉由親近、認識校園老樹產生情感連結,培養對學校的認同感。 |
||||||||||||||
文本分析 情境脈絡 |
一、1990年~老樹保護計畫(1999年7月終止) 計畫中訂定三項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能被稱為 「老樹」: (一)胸高直徑1.5公尺以上,或胸圍4.7公尺以上。 (二)樹齡一百年以上。 (三)特殊或具區域代表之樹種。 二、台北市92年4月18日公布施行「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具有下列各情形之一者,即為「受保護樹木」,其標準較「老樹」為寬: (一)胸高直徑0.8公尺以上。 (二)胸圍2.5公尺以上。 (三)樹高15公尺以上。 (四)樹齡50年以上。 (五)珍稀或具生態、生物、地理及區域人文歷史、文化代表性之樹木,包括群體樹 林、綠籬、蔓藤等,並經主管機關認定。 三、老樹年齡的測量 從年輪可精確判斷老樹年齡,但前提是要先切開老樹,取得老樹的橫剖面;更科學的方式是以碳14放射線元素測定,但也會對樹木造成傷害。 目前多半採用樹胸圍估算法,其方法為: (一)先以捲尺標出樹高1.3 公尺處(一般自樹基部起算),再以捲尺繞樹木周圍,即可量測出樹胸圍。如果樹木生長在傾斜之地,應從斜坡上方算起。 (二)如果樹木在離地面1.3公尺處即枝幹分枝,則須將每個支幹的樹圍相加。 (三)以每2.5公分代表一年(以公分為單位),將胸圍數值除以2.5公分,所得即 為老樹的粗估樹齡。 (資料來源:發現台灣老樹,2004) |
||||||||||||||
學生分析 先備知識學習困難 迷思概念 |
<數學> 1. 小數點以下一位 2. 公尺和公分 3. 測量的方法 <自然>三上 植物的構造 1.透過觀察,能認識植物的外部型態包括根莖葉花果實。 |
||||||||||||||
授課內容 及 討論議題 |
學生學習課題(架構、節次) |
教師學習課題(含學習評量) |
|||||||||||||
|
講述 分組測量實作 提問 學習單 |
110.12.16(四) 仁愛國小仁愛森森基地班課後影片觀課紀錄
觀課者:夏可泰老師
觀課對象:全觀
*學習活動的事實
一、老師說明上課內容,幾乎所有學生都轉向老師,聽老師說明上課內容。觀察到學生不浮躁,專注地聽講,顯露出好奇的眼神,看來學習內容有達到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效果。
二、到校園實測樹木的樹圍
1.第一部影片:女老師進場協助並指導學生測量樹圍,之後一位男老師也進來協助,最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量出樹圍加總為150+83,有一位學生說233喔,老師回覆233就233、量多少就算多少。
2.第二部影片:學生在樹幹上確定量測起點後,有一位男同學主導要其他同學慢慢拉量尺,嘴巴溫柔的說「不要急、慢慢拉,慢慢的喔」,每位學生也都輕巧的做好自己的事,一起合作完成樹圍的測量,然後一起算出150+62 並說出212。
3.第三部影片:女學生做量測起點的記號後,男學生拉皮尺量到150用粉筆做記號,接著另一位男生從起點要量剩下的部分,女學生說不是這樣量(老師在旁邊輕輕地笑著),然後接過皮尺從150畫粉筆記號的地方量到起點(影片中有聽到「不一定,又沒…」),說出73,大家分別計算後,有人說出223,其他人陸續也說出223 223。
4.第四部影片:學生說著最後一棵樹,男學生A定位量測的樹高後,用粉筆標記定位,然後男
學生B開始拉皮尺測量(女學生拿著標高尺想做標高的學習,男老師進來指導女學生協助按住皮尺的起點,讓男學生能順利的測量,女學生協助一下子就放掉,男學生A有按住起點的皮尺),男學生A請夾在中間的男學生C幫忙看看皮尺有沒有歪掉,回答說沒有,男學生B量到150後請女學生用粉筆畫記號後,男學生A拿皮尺從150記號處開始量到起點的距離圍68、68(此時有一位男學生手上拿著欖仁樹的枯葉,小組學生除了男學生A及一位女學生之外,都湊過身去瞧瞧葉子上的每種東西),然後與其他兩位紀錄的女學生將答案記錄下來,並算出 150+68 218 重複又說1次
150+68 218。
*觀課者的課堂思考
一、佐藤學提到學習成立的要件要思考領域學科的本質。這堂課的本質是甚麼?這堂課是讓學生能了解樹圍與其年齡之間的關係,藉由測量樹木的樹圍來認識校園的欖仁樹可能的年歲,進而推判是否為老樹的條件。我想教學設計者是希望將樹齡與校園樹木有系統的做結合,讓學生對每天接觸到的校園植物有所感知而珍愛生命與環境。這堂課是整個主題課程的其中一堂量樹圍的課程,所以針對這堂課,聚焦的重點就在學生可以如何透過小組合作分工或協同的方式來完成學習,當老師交代學習任務,並幫學生分組後,小組的學習會以甚麼樣的樣態來呈現,這是令人好奇且有趣的地方。聽老師介紹這些學生之前鮮少在社會課堂進行分組的學習,不過整場戶外實測課進行下來,觀察到學生能自然地隨著小組的個性進行學習,其中沒有爭吵也沒有特別讓人擔先的學習狀態,小組各自都完成了學習,而且學習樣態多樣,讓觀課者從中收穫不少,真的是很棒的學習。
二、提到小組學習的樣態,似乎每個小組都有分配角色,有主要量測者,協助量測者,紀錄者等,因為一組要量4棵樹,所以應該有角色輪流的機會(因為影片只拍一小段,無法了解確實的狀況)。合作學習指著就是每一個人都有其固定的角色,大家各自盡本分的完成共有的學習任務。不過合作學習可能出現因學習程度差異而分配的學習角色讓學習者學習受限的難題。佐藤學強調的協同學習是指同樣的學習任務,每位學習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學習內容,並透過聆聽及對話的方式,交互學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也就是說每個人對於學習都能有各自的理解時,因為聆聽思考他人的理解後而發展出個人另一層次的理解,所以每個人都在進行學習,都進入學習內容。從四段影片中,可以觀察到,操作的同時,不管學生擔任哪一個角色,都應該關注其他人的學習,發現其中可學習的地方,並從中協助小組的學習,最後大伙共同完成學習的任務,我想這樣的協同學習方式,應該更符合互學共好的精神,讓每一次的學習都在挑戰及幫助個人的學習及小組的學習。
三、影片中出現觀課者出面指導學生的學習,這部分是值得深思的。大伙備課時,或許沒有特別強調這部分,所以真實的課堂中出現這樣的情境。這讓我思考,觀課者看到學生學習問題時,究竟要不要進入孩子的學習中,是否能適度調整角色來幫助孩子學習呢?甚麼樣的情境適合調整角色來幫助孩子學習呢?教學人手不夠的戶外學習嗎?還是???如果可以,要以甚麼樣的身分及態度來處理這樣問題呢?反過來想,如果忍住不介入呢?我們擔心的是甚麼?當下用甚麼標準判斷他們有學習困境需要幫助?一個觀課者的角色要怎麼定義?學生當下的反應是甚麼?我們想看到的學習樣貌是甚麼?哇…好多的問題。這部分我建議再多看幾次影片,從老師介入後學生的學習表情及對話中,或許能看出端倪。
四、學生之間溫柔的話語讓人聽起來好舒服,相信該組的學習氣氛也會因為這樣而特別柔軟吧,慢慢來,不要急,慢慢來喔!這種有耐性又溫柔的語調,身為老師的我們也要一起好好學習呢,這覺得對建立正面學習最好的方法之一喔!
五、第三部影片有一段呈現學習內容很有趣,有一位學生接過皮尺從定位的起點往150公分處方向要測量時,老師的微微笑聲及女學生說出不是這樣量然後拿下皮尺從150公分處往起點量,然後出現「不一定,又沒…」的聲音。我很好奇如果我們有點耐性,讓這位男學生完成他的學習,不管是是錯,應該都可以發現學習的多樣可能性,而從中我們也更有機會,更多面向來探討學習的本質,想學習的本質學習啊!中斷孩子當下的學習,這樣的情境或許是我們老師們常常發生的錯誤卻不自知,這點我要深以為戒,現在我很好奇,也想問問這位被中斷學習的男學生真正的想法啊!!
六、第四部影片表示著這組學生已經重複進行樹圍的測量第四次了,不論之前的學習狀況如何,這裡可以觀察到小組的學習樣貌是有一位主要的測量者、紀錄者,其他為協助者。學習進行快結束節,其中一位男學生撿起欖仁樹的枯葉讓其他協助者都好奇的湊過身去瞧瞧那片枯葉上的東西時,這時學習出現了中斷,還好測量者及紀錄者沒有被影響,專心完成學習,這也讓短暫失去注意力的學生一起回到正式的學習任務上。學生在學習中偶爾出現分心的現象,老師應有能力視程度做適度的提醒及叮嚀,如果我們有更大的包容度來容忍學習上的小瑕疵,相信只要學習夠精彩,師生在信賴的基礎下,學習的道路永遠都能往學習的目標邁進。
*觀課者的觀課心得
感謝詩雅老師提供公開授課的錄影檔讓我有成長學習的機會,謝謝森森仁愛基地班的素禎老師、 惠瑤老師、美佑老師,念菱老師信任我,讓我陪伴妳們,與你們一起共備課堂的機會,更讓我有機會一睹屏東縣大校學生的學習風景。
學習共同體強調建立學生之間的互學關係,互學不是存在同質性的互學,同質及異質性的互學都會發生,重點在於互學關係的建立,是信賴安心的互學關係。
我很開心因為我們的共備是建立在信賴互學的基礎上,我們共同備出一堂聚焦的實作課堂,這堂課從中串起學習主題的前後關係,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因為老師的陪伴讓各種程度的學生能從正向的互學關係中獲得個人學習上的肯定,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有其個人的學習成就,老師是在旁邊陪伴支持及欣賞的角色,這是多麼美麗的學習畫面啊!相信下一次的備觀議課後,我們對於學習的本質都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當天的議課,透過大家的觀察與分享,我們之間互學共好,相信我們都能創造出一幕又一幕動人的教學風景。與大家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