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10月13日九如國小的上課經驗,再加上觀課後的議課回饋,當然要精益求進,所以今天來歸來國小上同樣的內容,感覺順暢許多,觀課的兩位老師很滿意,也給了許多回饋,所以除了事前要充分備課之外,議課後的修正更是寶貴,如此循環再反覆的教同樣的內容,不但不會乏味,還因為通暢而讓教學有更多的可能性,真的就如學共強調的,大家在共學共好的氛圍下,每位教師的教學專業也建立起來,重要的是讓每位學生都經歷了一場高品質的學 習,真快樂啊!
教學功力大精進
今天完成環教團到校輔導的教學分享,感覺教學功力又精進了不少
時間:106年10月24日
地點:屏東縣屏東市歸來國小6年甲班教室
觀課老師:宋莉瑛老師、 黃國瑜老師、林筠芳老師、梁安亞老師。
授課老師:夏可泰老師。
授課老師:夏可泰老師。
教學功力大精進
今天完成環教團到校輔導的教學分享,感覺教學功力又精進了不少
今天和莉瑛老師到屏東市歸來國小進行環教團到校輔導的教學分享,這次我為主要的教學者,莉瑛老師協助錄影拍照及內觀課堂,歸來國小的黃國瑜老師、林筠芳老師及梁安亞實習老師也參加入班觀課。這次的學生是兩班合起來共32位一起在一間教室上,很有趣,課堂內很擠,很熱鬧的感覺。
同樣的,今天上的文本名稱是驚蟄驅蟻記,以環境教育融入語文的方式來進行,上課前老師先在黑板上畫好九宮格圖,中間的格子寫上文本名稱。一開始上課先建立學習默契,就是仔細聽別人的發言,一旦有人發言時,全部都靜下來安靜的聽他說完,萬一聽到跟你一樣的說法時,就可以省去發言,若其他人有不同的想法,可以繼續發言。接著教師以有聲朗讀的方式帶領孩子進行文本第一及第二段的學習,目的是為了接下來學生自己默讀並記下重點的示範。
當學生進行個人的學習時,老師走進孩子的座位群內指導孩子學習,從中發現孩子的學習困境並給予支持及指導,過程中順勢找出孩子紀錄的重點,並請該名學生到黑板上相對應的格子內寫上他的重點。
當黑板上的九宮格都填滿後,老師帶領全班學生進行文意拼湊的挑戰學習,經過各個段落的重點學習後,幫助學生對於課文的架構及情節的脈絡有更深刻的認識及理解,並掌握住全文的主旨後,最後進行以環境教育本質的學習來深究課文內容,以提問的方式一步步地幫助學生進入環境教育的學習核心,從過程中慢慢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及態度。
議課後的修正教學
真的很開心,今天的教學狀況比之前進步很多,原因是上一次在九如國小的教學,內觀老師的回饋協助我改進教學技巧及需增強的重點。也因為教學結束回到家之後,有立刻記錄下當天教學的心得,從中反覆檢視個人教學需改進的地方並編打成電子檔然後分享到部落格中。例如怕學生不懂文章中一些專有名詞,所以找了相關圖片並列印彩色,還加上護貝來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怕學生對於自然段不清楚,重新帶所有學生標示自然段的位置等等…。
開放性的提問有3題,題目1是引出學生對於生命的看法及價值觀,題目2讓孩子提出自己相關的經驗或思考如何解決環境的問題,並引導學生評估這些方法的有效及及適切性。題目3則是讓孩子再次反思自己從中學習到的知識及面對環境問題的態度,並適度的做出承諾。
觀課後的議課是輕鬆愉快的,因為只有我、莉瑛及兩位班級老師。歸來國小的黃老師回饋中說道:這次分享的模式讓人驚喜,因為有別於以往他個人認為的環教分享方式,以為是採用PPT、活動、影片或繪本方式的環教學習,沒想到這次利用學共方式將環境教育融入語文教學,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錯。實習老師也詢問學共中組內協同學習要注意的地方及如何克服學習不分享的情況。
我真的很開心這兩位老師點亮了各自的雙眼,殷殷切切的與我們進行回饋分享的議課,並主動地詢問各項學共及環教的問題,這也讓我發現,多數現場的老師還是有班級經營上的困境,而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也因為效果不理想而放棄原先心中存在著課堂內和樂有效能的教學圖像,如此我們帶進再多的環教內容,回到真實的教學情境中,老師也無心多著墨這些教學內容,更不用想去開發環境教育的教學。
澄清概念建立價值觀
採用學共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孩子有脈絡有系統的學習環教的概念知識外,同時也幫助孩子進行組內間的協同學習,而所有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傾聽的關係上,有好的傾聽關係就能帶出好的班級學習氣氛,一來解決班級經營的問題,二來讓學生對環教內容透過自己與同儕老師間的對話有了自己的全新理解,而非單向式的灌輸知識而已,最終學生對議題的態度及價值觀也因不斷的自我及外在的對話慢慢地獲得澄清並建立新的價值態度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