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環境教育內涵及價值澄清提問法

環境教育主要內容與內涵
內容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學習內容說明
敏感度
()環境覺知與環境
*經由實際體驗,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度。
*人類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破壞與衝擊。
*自然環境體驗——培養學生欣賞自然之美,並提高對環境的敏感度。
*體驗周遭環境問題(如水災、土石流、資源有限、核污染、能源…),使學生覺知人類行為對自然與人文社會環境造成的衝擊,人類的生存依賴自然資源的提供,人類應負起對環境的責任。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
()環境概念知識
*了解生態學基本概念。
*了解環境問題現況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
*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環境問題探索。
*生活環保。
*觀察與探究周遭環境,了解基本的生態學概念。
*了解生活周遭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的內涵,並深入探究對人類社會與發展的影響。
*能源節約、資源保育、簡樸生活、綠色消費、廢棄物減量、核污染…等。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培養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
*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環境倫理——人類中心倫理、生命中心倫理與生態中心倫理。
*社會正義與永續發展
*能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尊重環境中各類生物的生存價值,及人與生物間的倫理關係。
*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學習關懷弱勢團體和週遭環境。
()環境行動技能
*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能規劃、執行個人和集體的校園清潔活動,或組織學校及社區的環境保護、關懷弱勢族群活動。
*環境議題調查
*校園與社區環境規劃。
*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並能善用問題解決策略,解決環境問題。
*能運用收集資料與記錄的方法了解社區環境問題,並思考解決之道。
()環境行動經驗
*培養處理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能力。
*培養國際觀及國際合作經驗。
*住家與校園環境問題的調查與解決。
*全球環境問題探究。
*能具體提出生活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並能草擬一份社區環境保護行動計畫。
*參與學校社團和社區環境保護活動,關心環境保護與弱勢族群生活。
*能了解國際性的環境議題,並能參與調查研究與環境行動。
環境教育的本質 追求的是倫理 永續 正義 循環
環境教育的本質:概念認知及價值澄清的過程

9.15與環境學共基地班備課後,提問調整為
層次
情感領域
練習例子(驚蟄驅蟻記)
接收
你有聽聞過這樣驅蟻的儀式嗎?
反應
對接受這樣的方式嗎?
價值分析
你接受哪一種驅蟻的方式?阿嬤還是小孩子?還是你有自己的方式?
組織
依據你上述的驅蟻觀點,你覺得這樣的方式的有效嗎?
特點描述
你要如何堅持你上述的驅蟻觀點,請說出2-3個說詞來說服別人。

P29
問題分類法
1.      從閱讀材料中構建問題
2.      熟悉各種描述和動詞類型有助於幫助老師設計提問是聚焦於認知技能還是情感反應
例如:我要描述馬丁路德金的早期生活 這個描述屬於認知
  我要改述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這個改述屬於認知
  我要通過展示馬丁路德改變美國黑人的視角說明我的觀點:他是偉人。這個展示屬於 認知。
  我要將馬丁路德的人生和聖雄甘地的人生進行比較。這個比較屬於認知
  我要創建我自己的演講,裡面包含馬丁路德至今未實現的理想。這個創建屬於情感
  我要寫一篇論文支持消極抵抗。這個支持屬於情感
動詞的選項有 組織 演繹 評價 推斷 比較 分類 對比 分類 辨別 創建 設計 假設 構造 支持 重新排列 結合 判斷 便問 描述 表揚 批評 示範 展施 構建 操作 應用 改述 回答 解釋 重寫 總結 轉換 說明 舉例 定義 觀察 列表 匹配 注意 識別 就位 
3.      給學生提供收集數據和解讀數據的機會 讓學生接觸信息並分類 理解 解決實際問題 掌握綜合能力。讓學生親自動手學 親自動腦想。
4.      選擇課程 加強學生每個認知思考或情感反應 老師為主要的課程內容決定者
5.      購買教學材料 確定是否涉及所有的思考及評價層次
6.      將布魯姆的分類法教學學生 讓學生先選擇一個觀點,主題或問題,然後使用問題類型,根據分類法的層次中選擇動詞,以此來探索所選擇的話題,最後從認知領域或情感領域的頂部開始,選擇一個方法來展示自己所要探索的作品。例如:認知方面,寫一篇論文探討評價馬丁路德及聖雄甘地;情感領域則是寫一封信給官員述說你支持死刑或是反對死刑的觀點。
7.      獨立學習 讓學生自然經歷高水平的獨立思考,培養思考技能。技巧,運用布魯姆的分類法來指導學生
8.      小組學習 學習社交技能,學習同學的做法得到啟發,可以將大問題分部分,個人可應付得來。
9.      評估口語交流 老師對於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致力發展及發現價值給予負責任的評價。

理解問題類型及層次c代表認知 a代表情感 1代表第一層次 2代表第二層次 3代表地3層次 很多情況下 一個問題具備兩個領域的特點,根據問題實際回答,一個問題也可能跨越兩個層次
C1 你知道螞蟻和蜜蜂的區別嗎?
A2 關於母親提出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觀點,你是怎麼?
C2 請解釋圓翅紫斑蝶極端紫斑蝶的食草種類為何類似,又有何不同?
A1 你認為哪一首童謠最有趣?
A2 如果有人提供你今年夏天去國外旅行的機會,你做何反應?
A3 寫一篇文章,談論一下你對學習共同體的
C1 台灣的首都在哪裡?
A3 一個人說他喜歡大自然,但卻從事打獵的行為,你對這個人怎麼?
A2 你對於閱讀是怎麼?
C2 這些樹葉如何分類?
C3 當大家發現妹妹的身邊出現了許多的螞蟻時,你認為接著發生甚麼事?
C2 今天的生活和以前傳統農業的生活有何不同?
C2 寫一篇文章,從學校給予學區外的學生能延後到校的緩衝措施,探討學校的角色
Ac3 從哲學視角談論一下你對死刑的
C3 想像一下,2525年的交通狀況會是怎樣的?
C3 如果不對汙染採取措施,你認為對於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C2 你認為他是如何改變老闆的看法的?
C2 所有的樹都也葉子嗎?
A2 是否有一種妳最的活動?

就文本來說,推論及詮釋整合的問題範疇傾向於從文本中的內容來設計,
比較評估的問題則偏向個人的情感反應,讓作者依自己的價值想法來比較及評估問題,可以從個人的生活經驗來設計提問。
反推到布魯姆的認知層次的提問設計,應用分析可以讓學生依照訊息客觀地做判斷
綜合評鑑則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價值觀,主觀的去闡述自己的想法及看法

C2 形容蒜的根長得像甚麼樣子 描述:用文字來敘述現象
                            比較:用另一張圖片來比較
C3 如何從葉子來判斷軸根及鬚根 (綜合評鑑)
   孩子自己發展,從自己的觀察及背景知識中,整理出脈絡。

你學會如何聽了嗎? 你學會如何思考了嗎? 你學會如何靜下來了嗎? 你學會如何負責了嗎? 你學會如何信任了嗎? 時常提醒學生

創造一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主動提問的學習環境,這樣的課堂不僅可改善學生的學習風景,培養好奇心,還可激發實現自我價值的火花,並期待新的思想體驗。所以精力及好奇心是最好的學習夥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