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領域
布魯姆:知識 理解 應用 分析 綜合 評鑑 六要素
可分成三大層次
層次
|
認知領域
|
反應行為
|
啟發問題
|
解釋
|
一
|
知識
|
*回憶事實
*回憶概念
*觀察
|
人 事 時 地 物
做了甚麼事
定義
|
低層次的問題,主要是要求學生收集和記憶某些數據,不需要很多思考。
|
理解
|
做出描述
|
發生了甚麼事?
這一段落的主題是?
這兩種事物之間的差異或不同?
|
||
二
|
應用
|
應用技巧
|
如果 那麼
假如 一定
客廳的周長指的是?面積指的是?
|
要求學生處理有關信息,並將新的信息與自己的經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
分析
|
*確定動機或原因
*做出推測
*找出支持論點的證據
|
1.為什麼好黃狗會死亡?
2.我們認識了紅鳩,那麼,我們對放生這件事是怎麼看的(假設)
3.對於75歲的老人不應該開車這個觀點,你找到支撐證據的嗎?
|
||
三
|
綜合
|
*解決問題
*預測未來
*進行新的溝通
|
1.你能想出做這個實驗的辦法嗎?
2.我們如何解決這問題
3.我們如何改進研究的方法?
4.如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會發生甚麼事?
5.如果大家長得一樣,預測一下,世界變成甚麼樣子?
|
高層次的問題,學生回答這類問題需要更抽象和更複雜的思考,這樣能夠在全新的環境下評價數據或者預測未來事件。所以這階段的問題設計必須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創造性的、假設的思考,展開他們的想像力,亮出他們的價值觀做做出判斷。
|
評鑑
|
*對問題給出觀點
*評判觀點的有效性
*評判解決問題的價值
*評判藝術或產品價值
*評判觀點和想法
|
1.你同意某某某的觀點嗎?
2.你認為這是前進最好的辦法嗎?why?
3.你認為這樣判斷罪犯是正確的嗎?why?
4.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甚麼? why?
5.這麼做事不是更好一些? why?
6.你喜歡哪部電影? why?
|
環境問題常遇到兩難的問題,所以學生必須對”原始數據”有組織和分類的能力,才能辨別有用的訊息,並將這些信息用到實現自己目標的事情上。
超布魯姆分類法
思考過程 目的還是問題?
|
|||
輸入(知識)
|
闡述(理解運用)
|
輸出(分析綜合評價)
|
|
*第一手資料
*第二手資料
文件 訪談 調查 實驗
*事實
|
比較
分類
假設
排序
觀點
|
*分析(全部到部分)
*綜合(部分到產出新內容)
*評價(使用例子的原則)
|
解決問題
做出決策
邏輯思考
創造性思考
|
情感領域
認知及情感兩個領域是融合的,同時發生的。
情感領域的提問問題有五步驟:接收 反映 價值觀 組織 特點描述。
層次
|
情感領域
|
反應行為
|
啟發問題
|
解釋
|
一
|
接收
|
*對環境有意識
*願意接收
|
1.你更喜歡哪一個?
2.確定那個人是…
3.你意識到…?
|
低層次的問題,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時間及精神來完成。
|
反應
|
*默認反應
*願意反應
*對反應滿意
|
1.你喜歡唱歌嗎?
2.你觀察到這個物品的區別嗎?
3.你願意去看舞台劇嗎?
|
||
二
|
價值分析
|
*接受某個價值
*喜愛某個價值
*做出承諾
|
1.你堅持甚麼樣的立場?
2.對流浪貓狗你感到有責任嗎?
3.對你的愛好排序
4.你同意還是不同意?
|
要認真思考的層次,經過思考而得出的結論必須與所稱的態度或信仰一致。
|
三
|
組織
|
*對某價值概念化
*組織每個價值體系
|
依照你的觀點
1.你覺得這錢花得值得嗎?
2.你認為這次的戰爭衝突點是?
3.請用自己的話解釋這觀點?
4.你考慮其他選擇的代價嗎?
|
高層次的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產生價值觀,按照這些價值觀行動,或者將這些價值觀歸類到某個始終如一的他們願意奮力保護的價值體系,而這樣的提問就是成功的。
|
特點描述
|
*普遍化
*生活哲理
*價值內在化
|
1.關於汙染,你想做些甚麼?
2.你願意為了正義堅持絕食嗎?
3.對於安樂死,你的哲學觀點是?
4.那些信仰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
|
設計認知領域的問題是為了激發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最終能分析及評價數據。
設計情感領域的問題是為了激起學生充滿感情的回應,並形成個人的價值體系。
性情、態度、價值觀及感情包括了:開放式思維、尊重他人觀點、願意承擔風險、客觀、成為完美主義者,擁有持續關注主要事件的能力、堅持不懈、趕於懷疑。
層次
|
情感領域
|
練習例子(北韓發射核彈)
|
一
|
接收
|
知道北韓發射核彈的事嗎?
|
反應
|
對於北韓發射核彈的感受?你喜歡嗎?
|
|
二
|
價值分析
|
你覺得北韓的作法對或不對?為什麼?
|
三
|
組織
|
依據你的觀點,你認為有甚麼辦法可以解決替代現在情勢?
|
特點描述
|
生活中(情境),和人起衝突時,從此例你學到了甚麼?你會怎麼做來實現你的想法。
|
層次
|
情感領域
|
練習例子(驚蟄驅蟻記)
|
一
|
接收
|
你知道驅蟻的主要儀式?
|
反應
|
對於傳統驅蟻的儀式有何感受?你喜歡嗎?
|
|
二
|
價值分析
|
你覺得阿嬤的驅蟻方式及孩子的的作法有何不同?對或不對?為什麼?
|
三
|
組織
|
依據你的觀點,你認為有甚麼辦法可以真的解決蟻患的問題?
|
特點描述
|
生活中(情境),和自然想處時,從此例你學到了甚麼?你會怎麼做來實現你的想法。
|
層次
|
認知領域
|
練習例子(驚蟄驅蟻記)
|
閱讀理解
|
一
|
知識
|
驚蟄驅蟻中,有哪些人事時地物,他們發生了甚麼事
|
提取訊息
|
理解
|
*<螞蟻洞、螞蟻穴,可以進,不能出>這句話的目的是甚麼?大堂哥朝洞灌水的目的是?
|
推論訊息
|
|
二
|
應用
|
為何阿嬤總是不回答驅蟻有沒有效?
文中如何知道孩子是偷跑去菜園,不敢讓阿媽知道?
|
|
分析
|
*孫子做錯事,阿嬤會處罰,從哪裡可以看出?提出兩個論證
*你認為作者是怎樣的孩子?從文本中提出兩個證據
|
詮釋整合
|
|
三
|
綜合
|
*從偷入菜園 找到蟻穴 掏蟻穴及灌水 螞蟻湧出 訓斥反省 這5個過程,作者的心情有何變化?
|
|
評鑑
|
*你認為課文中哪一個句子傳達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主旨?
*如果是你,你同意作者母親的觀點嗎?為什麼?
|
比較評估
|
與自己對話 與文本對話 與他人對話 與作者對話
P27
為了幫助學生啟發其多層面思考問題,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方法還有
1.
澄清問題:確認問 對於學生的回答重複並以多重的角度確認學生回答的意思
2.
暗示問題:暗示問 對於學生吳無垢的背景知識回答問題時,給提示。
3.
聚焦問題:提問關鍵問題讓學生關注,並開展學生對問題的贊成反對的論辯。
4.
探索問題:老師想更深入了解學生為何這樣回答時,追著問,一問再問。
要讓學生批判及創造的思考,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態度、價值觀來自由回答。
*提問 回答 評價 (IRE)教學模式
學生回答老師認為好的答案,會有期待?喜悅?除此之外,通常有壓力及負效果。因為評價不適的話,會讓學生感覺受到指責,或意識到最安全就是不回答。
這種題問答方式因為有標準固定的答案,所提問題聚焦事實或回憶性的問題,這些低層次問題會限制學生使用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而這時將此課文內容運用在環境教育的教學上,可以如何使用
層次
|
認知領域
|
練習例子(驚蟄驅蟻記)
|
閱讀理解
|
一
|
知識
|
驚蟄驅蟻中,有哪些人事時地物,他們發生了甚麼事
|
提取訊息
|
理解
|
*<螞蟻洞、螞蟻穴,可以進,不能出>這句話的目的是甚麼?
大堂哥朝洞灌水的目的是?
|
推論訊息
|
|
二
|
應用
|
為何阿嬤總是不回答驅蟻有沒有效?
文中如何知道孩子是偷跑去菜園,不敢讓阿媽知道?
|
|
分析
|
*孫子做錯事,阿嬤會處罰,從哪裡可以看出?提出兩個論證
*你認為作者是怎樣的孩子?從文本中提出兩個證據
|
詮釋整合
|
|
三
|
綜合
|
*從偷入菜園 找到蟻穴 掏蟻穴及灌水
螞蟻湧出
訓斥反省
這5個過程,作者的心情有何變化?
|
|
評鑑
|
*你認為課文中哪一個句子傳達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主旨?
*如果是你,你同意作者母親的觀點嗎?為什麼?
|
比較評估
|
層次
|
環教目標
|
練習例子(驚蟄驅蟻記)
|
閱讀理解
|
一
|
覺知與敏感度
|
*你有觀察過春天雷聲響,動物開始多起來並活動嗎?
*你有體驗或家中長輩有舉行這樣的儀式嗎?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嗎?
|
提取訊息
|
知識概念
|
*你聽過驚蟄這個節氣名稱嗎?
*請依照文本來描述驚蟄時會舉辦甚麼樣的儀式,目的是?
|
推論訊息
|
|
二
|
價值觀(態度)
|
*你覺得阿嬤的驅蟻方式及孩子的的作法有何不同?對或不對?為什麼?
*如果是你,你會採取哪一種作法?為什麼?
|
|
行動技能
|
*你覺得驅蟻的方式可以有哪些,你會如何運用
|
詮釋整合
|
|
三
|
行動經驗(參與)
|
*依據你的觀點,你認為有甚麼辦法可以真正解決蟻患的問題?
|
|
評鑑
|
*你認為課文中哪一個句子傳達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主旨?
*如果是你,你同意作者母親的觀點嗎?為什麼?
*生活中(情境),和自然想處時,從此例你學到了甚麼?你會怎麼做來實現你的想法。
|
比較評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