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護送螃蟹過馬路 備課思考

怎麼了?what’happen?以這樣的問句聚及輕柔的語氣問學生,要學起來,很重要
護送螃蟹過馬路南一五上國語
教學流程
第一節(啟發) 老師帶學生進行審題,護送/螃蟹/過馬路  誰是主角/為什麼要護送/為什麼試過馬路這件事?讓學生去思考想像
第二節(引導)指導學生找出自己的KWL,進行個人作業的協同化,然後透過小組對話分享及互相學習。第一個九宮格
第三節分組討論各段小標並標記在課本上,然後向各組提問段落大意(基礎課題、擷取訊息)到全文大意的整合。
第四節 用閱讀理解策略來提問問題,釐清文章的寫作手法,深究課文<以下是環境教育的問法>
1.      文章中,這群螃蟹怎麼了?(接受 反應) 與文本對話
2.      作者希望在中秋節前後的月圓到墾丁時,可以參加護送螃蟹過馬路的用意為何?(   )與作者對話
3.      你在生活中有甚麼類似幫助的經驗,提供一個分享給大家。你覺得其中的意義是甚麼?(   )與自己對話
4.      你覺得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這些螃蟹?這樣的成效好嗎?為什麼?(   )與世界對話
第五節 用閱讀曼陀羅的格式幫助學生統整全文的內容及意義 第二種九宮格
第六節 生難字及讀音教學、修辭及句型指導,習作指導。
第一種曼陀羅(自己完成)


段落一
段落六
護送螃蟹過馬路
我的KWL(知想學)
段落二
段落五
段落四
段落三




第二種曼陀羅(先個人到多人的協同學習)
心得
書名/出版社/讀者
大意






護送螃蟹過馬路




佳言美句

其他
其他
段落一
熱帶海岸林 螃蟹
段落六
過去又回來
鬼門關 有意義
護送螃蟹過馬路
我的KWL
段落二
農曆7-10月 月圓
螃蟹媽媽抱卵到海邊
段落五
中型仿相手蟹
扮演交警 險象環生
段落四
作者參加活動
段落三
26線 死亡公路
不知情  行動關注

段意到大意的曼陀羅,以小組的方式來完成。
記敘文是人事時地物的總和,有時文章的主角不是人類,所以找出主角很重要

認知動詞參考表
認知歷程 目標層次
行為動詞
記憶
認識、回憶、定義、描述、識別、標明、列舉、配合、指定、概述、 複製、陳述
理解
說明、舉例、分類、概述、推斷、比較、解釋、轉換、辯護、辨別、 評價、引申、歸納、釋義、預測、改寫
應用
執行、實施、改變(轉換)、計算、證明(說明或展示)、發現(探索)、操 作、修改、預估()、準備、連結、示範、解決、使用(運用)
分析
差別、組織、歸因、拆解、圖示、區別、辨別、識別、 (舉例)說明、 推論、概述、指出、連結、選擇、區分、細分
評鑑
檢核、評述、評價、比較、評斷(總結)、對照、描述、鑑別(區別)、 解釋、證明、詮釋、連結(關聯)、總結、支持(證實)
創造
創造、計劃、製作
資料來源:參考 Anderson& Krathwohl(2001),Gronlund (1995: 103)

12  情意動詞參考表
情意 目標層次
行為動詞
接受
詢問、選擇、描述、 (領會、採用或仿效)、給予、 (維持、包含)、識 別、 (定位)、指定、指明、回應、選擇、使用

反應(回應)
反應(回應)、幫助、順從、遵守、討論、 (接受或做出反應)、幫助、 標明、執行(表現)、實行、呈現、覺察、背誦、報告、選擇、識別、 編寫

評價
完成、描述、區分、解釋、 (領會、採用或仿效)、形成、創始(著手)(邀約或引致)、參與、證明、提議、解讀、報告、選擇、分享、研究、 操作或運作

重組或組織
堅持(遵守)、改變、安排、結合、對比、完成、辯護、解釋、歸納、 識別、結合、修改、 (整理或安排)、組織、準備、連結、綜合
價值觀的型塑 品格的養成
扮演、區別、表現(展現、顯示)、影響、傾聽、修改、執行或表現、 實行、提議、具備、詢問、修訂、服務或供應、解決、使用、證實
資料來源:參考 Gronlund (1995: 105)


13  技能動詞參考表
技能 目標層次
行為動詞
感知
挑選、描述、發現、區分、辨別、識別、 (隔離或使脫離)、連結、 選擇、區分
準備狀態
著手、表現、解釋、行動(促使)、進行、反應、回應、示範、 開始、自願
應用
集合(收集)、建立、校準、建造、拆卸、表現、解剖、固定、修 理、磨成、加熱、操作、測量、改正、混和、組織、素描、運作
機械化
複雜性的外在反應
適應
改編或改建或適應、修改、改變、重整、重組、修訂、變更
獨創
安排、結合、組成、建造或建構、設計、創作或發明
資料來源:Gronlund (1995: 107)


環境教育的本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