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1070113生態與人文對話 老師們走出來 關心我們的社會吧!

真的很開心,能為一群熱情且願意接受敏感及開放議題學習的老師們分享社會參與的經驗,就算今天的屏東依然很冷,心還是火熱的很。

準備這堂課,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再比照現今社會發生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個人覺得現代社會,美德﹙MQ﹚顯得比IQEQ來得重要,美不只是外表,內在的體悟到外在的呈現更是美德的展現。
美德在過去稱之為「道德」,但對現在的新新人類說道德,未免也太沉重了,所以乾脆就再發明另一個名詞,因此美德這個名詞就這樣子產生了。由於美德是重要的,所以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觀念。例如:
1〉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IQEQ的概念已經不足夠了。
2 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美德基礎,則IQ愈高對社會的危害愈大。
3〉一個人在遭遇事業或感情上的挫折時,即使EQ不好,但如果MQ夠好,至少不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美德是要在謙誠中養成,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養成了美德,我們的社會也不會變的如此的亂了。
加入志工,服務他人,就是一種美好的德行,若孩子從小接觸並體認這些美德的重要及必要性,長大後,對於自己該關心的事務,對於不公不義的事就會挺身參與,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也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指導,這種大格局的視野,大方向的呈現就是公民意識的展現(以眾人利益為前提的行為)。

說得比做得容易
就算我們了解美德的重要性,身為教師的我們也知道中心德目對孩子品性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能落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反覆的叮嚀是重要的,但避免落於俗套,我們得思考有甚麼樣的方法來教導孩子,淺移默化於生活中。個人覺得身教一直以來都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大人雖然知道的比孩子多,但愈是社會化,愈是不接觸敏感的議題,以至於三令五申,再三提醒孩子要怎麼做,該怎麼做,但事情到了自己的頭上時卻是冷漠再冷漠,職場說的,為五斗米折腰,與人相處也是以和為貴,但最基本的理念堅持又怎能長壓不彈,如此的身教如何說服孩子。

有智慧且溫婉的堅持理念,尋求講理的相處模式,公民社會才能實踐
我們需要夥伴,不管我們用哪一種道德觀來協助釐清對事情的理解,不管我們用哪一種正義來尋求對公平的追求,不管我們用哪一種模式來追求健康生活的構築,我們都需要夥伴的相挺及支持。謝謝大家今天一起來參加這場研習,妳的參與就是為公民社會的實踐提供了助力,更希望夥伴們未來能一起協助孩子實踐美德,依同來關懷我們的生態環境。

心得回饋:建宏老師
今天的研習是批判思考的最佳示範課,上完課的心得是,生態與公民議題的思辨能力對每個現代公民而言,其實應該要像呼吸一樣自然,這才是促進社會正義,讓國家進步最重要的基礎。"楢山節考"影片中匪夷所思的日本古代葬老風俗令人揪心,不禁懷疑,道德相對主義如果成立,是否某些時候悲慘世界在道德上也可能得到容許?

心得回饋:淑華老師
我們教育夥伴要努力的,我們能給學生什麼?自己要先做好榜樣,不是只是要求孩子,期待下次的研習。從這次研習對話中,希望能讓老師修正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思維,把生活情境中發生的事情,在課堂上與孩子分享討論,讓孩子提早接觸生活課題,這個非常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