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屏東縣教育產業工會106年度3月份讀書會學習紀錄表-5
書名:教師的挑戰     章節:第二章個體與個體的鏈接   學習者: 夏可泰 

學習主題
從調查活動到探究活動
知識概念
(看到什麼?)
橫山老師的社會課,以這些精密機械廠勞動的人們為主題展開關於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們的學習活動。30多名的學生被分為4-5人的小組,分別造訪不同的工廠,仔細觀察工程的進展,並對工廠中工作的人們進行採訪。
情意內涵
(感受如何?)
橫山老師能與兒童自然溝通的狀態是令人難忘的,課堂中和諧的氣氛,充滿著成熟的感覺,能夠讓人穩定而沉著的學習。
課堂裡盪漾著一片笑聲。
技能學習
(學到什麼?)
1.準備海報紙,將要學習的地圖展示
2.隨時敏感的關照到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包括不舒服的學生
3.教學前要先訓練好孩子的觀察及採訪的能力,重點在哪?要特別強調及練習,細緻入微地採訪與觀察才能有專業的報告。
4.專業詳盡的觀察報告是對所有的兒童開放的,容許坦率的詰問,尚未理解的兒童可自由地走到黑板前仔細研讀好報紙上歸納的發言要點,從而鼓勵兒童進行廣泛且深入的學習。
5.交流各自的發現,一個人的發現喚起其他人的發現,從而產生新發現的連鎖效應。這是協同學習及協同探究的課堂出的風景。
6.學生細緻的回答在觀察中的發現,並對工人的技術感到佩服。
7.學生相互的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每個人的經驗乎相鏈接,形成新的發現和意涵。
8.兒童們地發現有了進展,老師決定以具體的實物形象來看100分之2毫米究竟是怎樣的精度。
9.這種驚異氛圍支持著課堂中生動活潑的學習。
10.老師的提問都有預先設定的答案,不過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及探究﹑當發現有這種情況時,老師要及時會到學生的學習邏輯上,不做過分的要求,並適時地結束這堂課。
11.從調查活動發展為探究活動的線索,兒童對調查與發現的交流是專業詳盡,因為膚淺的調查活動只能產生膚淺的認識。既要做調查,學生須進行透徹、潛心而詳盡的專業學習。不遷就,不妥協。
12.橫山老師的社會科教學中滲透著以主題為中心的細緻又深入的協同探究學習的精髓。
轉化應用
(能怎麼做?)
野外生態的調查,社區人文的調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