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6月7日唐榮基地班觀議課


6月2日口社基地班觀課及議課
觀議課地點:水泉國小
教學對象:五、六年級學生
教學科目:食農教育
授課老師:胡詩怡
觀課老師:蔡瑋芳、許佳莉、夏可泰


可泰老師的觀察及發現

1.      一開始老師讓孩子照著隨機分組的方式坐下來。共分成3
2.      這個教學活動是搭配墾管處食農教育的計畫,有志工協助,所以這堂課志工也進入課堂協助。
3.      老師說明課堂進行的方式。
4.      依據之前操作學習的農事經驗,並給予休耕種類的文字單,請學生各自閱讀後在小組討論。
5.      授課老師強調小組討論時,要掌握保留優點,克服缺點的關鍵學習,並將小組的決定及理由寫在小白板上。
6.      學生開始看資料,可以發現多數學生都能認真的投入文本的閱讀。也發現部份讀完文本的學生會小聲地與鄰座的同學溝通對話。
7.      我觀察的那一組,O蓉同學比較容易分心,有時發呆,有時想做自己的事。
8.      學生開始發問問題,老師即時回應學生的問題。老師穿梭在小組的走道間,一一的會學生的疑惑解答,志工也是,甚至導師也加入了。可見這樣的學習內容,有許多概念是學生不了解的,要再花更多時間讓孩子學習。
9.      學生問,授課老師、志工、導師的回應,場面不會混亂,聲音不會太吵,這樣的交響畫面讓旁觀課的我感覺舒服。
10.  老師們引導及回應學生不懂的問題後,適時地離開學習的現場,讓孩子與孩子之間進行溝通與對話,這時孩子與孩子互動,孩子之間建構學習的內容,這是何等美麗的風景。
11.  這時各組有問題仍然向老師提問,老師即時澄清孩子的問題。從這裡可以了解到孩子對於文本中應該仍然有不懂的地方。
12.  此時課堂已進行將近20分鐘,授課老師為了符合教學進度,請各組盡快結束將寫好的小白板放到前面的黑板上。
13.  接著老師在台上帶領台下的孩子,依序分享各組的決定。可能怕時間不夠,所以採用這樣的方法,應該能掌握教學時間。
14.  分享一組的決定後,讓台下有問題的學生提問,然後再請該組學生回答,這時可以發現O玲同學最常提問,老師也協助其他學生回答。相對來說,有些同學卻默默的坐在位子上,可以觀察到他們是課堂的客人,教師如何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如何營造班級更積極的學習氣氛是老師要努力的。傾聽關係的建立是有效學習的關鍵,就算願意踴躍發表,但缺乏傾聽,也不容易學得全面,另一方面,就算默默不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積極地傾聽,也能從中學到可以學習的知識,進而成為自己的理解。
15.  在一問一答之間,學生安靜地傾聽,過程中一些有趣的對答逗著師生開懷地笑著,是一場自自然然的學習氣氛。這樣開心的學習風景能讓教學壽命延長呢!
16.  有時被問的學生回答不出來時,老師為了解圍而說出自己的看法,在場的志也說出自己的看法。現場教學的老師要如何適時地解決孩子回答不出來的困境,要不要多引導孩子或是等待孩子呢?畢竟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對話及溝通,孩子建立生與生之間的交流理解是一個多麼棒的學習畫面啊!
17.  這時墾管處的業務承辦員與導師在教室後方討論計畫的相關事項,音量其實影響到班級的進行,應該避免。觀課進行前,應該再次向觀課的老師提出注意事項,避免影響上課進行。
18.  分享到最後,老師請所有學生仔細思考該組的決定並達成共識。
19.  透過表決,全班一致回答以枯草落葉及遮草蓆這兩者併用的方式來運作農地的休耕時間。
20.  老師又提出另一個問題,在進行休耕的運作前,要如何處理還在農地上的作物呢?移植嗎?老師為下一次的學習做預告,然後課堂結束。

大家的建議:
1.      授課老師如何能讓學生更積極的參與主題的討論,並且減少自己指導的時間,這在一開始的文本中的問題討論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尤其是文本中有許孩子不懂的概念。如果要聚焦於哪一種休耕的討論,可能要採取一些策略來幫助孩子瞭解文本內容,例如關鍵字等策略。
2.      原先設定5分鐘的討論,最後進行了超過20分鐘,學生還欲罷不能,可見討論中夾雜著概念的釐清要分開來設計,變成2個活動,而要讓孩子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又需要老師費心的設計及串聯現場的各種回答呢!
3.      導師認為課程設計過於緊湊,討論時間不夠,無法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另外該班的小組討論模式才進行沒幾次,學生還不熟悉,討論的氛圍還未建立起來。
4.      觀課老師發現孩子容易問了回答,回答後又忘,建議將欲討論的題目設計成學習單或一開始就讓孩子將題目寫在小白板上,讓孩子隨時都能掌握住欲討論的題目。
5.      授課老師認為這是第一次實施這樣的課程,缺乏經驗,是一種實驗性的教學,希望日後能汲取更多的學共經驗,讓教學進行得更順利。

佳莉老師的觀察及建議
6/7水泉國小觀課紀錄(好玩組)
教師要各小組花5分鐘討論出各組的暑期農田方案,並一起想出克服缺點的方法,再放到黑板上跟大家分享。
一、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一開始,好玩組的O玲即說:é就選覆蓋枯草落葉或遮草蓆吧!我們都很懶。第二個再選種植綠肥作物。û並開始在小組的白板上書寫,有些不會寫的字一旁的O妤會告訴她。O玲與O妤是六年級,偶有對話,對面兩位五年級的O臻與O宜跟著聊一兩句,全組大部分時間安靜地看著O玲書寫。
討論之中,班級導師介入,查看每人的筆記,發現其中3(包含O)都是選種植綠肥作物,問:之前不是都選種植綠肥作物?種了有人可以來照顧嗎?學生並未回答,維持覆蓋枯草落葉或遮草蓆的選擇,繼續完成。
接著,志工介入,根據老師提供的資料,指明缺點有哪些。O玲書寫選擇覆蓋枯草落葉或遮草蓆的理由:時間不夠,(覆蓋可)不長雜草。
教師過來提問:困難點為何?並提示之前上課提過的陽光曝曬的方法。O玲書寫:缺點會長很多病菌,解決讓太陽曬1-2天。
二、全班分享
1.勤勞組:勤勞組能根據資料回答老師對該組答案的質疑,例如,為何選那兩種作物--七、八月是選種的那兩種作物的生長期。
O玲每能根據他組的發言提出合理的質疑,例如,可利用打籃球或返校日來澆水或除草--除了來打籃球或返校外就無人能來澆水或除草,怎麼辦?或是,可再徵求志願者來若沒有人志願呢?
2.鬥牛組:O玲質疑鬥牛組--覆蓋物被颱風吹走怎麼辦?
3.發表好玩組時仍是O玲在對答。被問到何時來學校曬太陽--暑假過後才曬太陽。被問到到底是用枯草落葉還是遮草蓆都用。
全班分享時,好玩組除了O玲參與度非常高,其他3位幾乎靜靜的在玩,少有參與。
三、心得

整堂課無論是流暢度、完整性、學生的專業(主題知識)都很精采,但尚不足的是學共的精神。整堂課是教師主導部分較多,導師、志工的介入也使學生少了充分討論與探究的部分。


綜合活動:分析小組的休耕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