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107.10.12 環境學共觀議課-社會科教學

第三期的第一次公開觀課。
就在麟洛國中。唯有支持共好,大家才能走得遠。



107.10.12 環境學共社群 泰安國小基地班
觀課地點:屏東縣麟洛鄉麟洛國中7-3
觀課內容:7年級社會/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觀課教師:夏可泰老師、利天龍老師、陳美秀老師。
授課老師:宋莉瑛老師
出席指導:黃莆田理事長


怎麼可以輕言放棄

大家都忙,每個人忙的層面不同,大家來自不同的工作場合,如何給予支持是維繫團體持續運作的重要關鍵。當聽到放棄這兩個字,互學共好的學共理念立刻浮現在腦海,這些日子是否做到了互學共好,有著時空的距離讓跨校的團體更艱困。做吧!剛好我們都是環教團的一員,這學期大家有環境教育到校教學的任務,就從這裡開始,主動幫助成員,一起為此任務備課,讓成員感受支持共好的氣氛,讓這麼棒的備課團體能持續的運作下去,不因一時的困難而阻止我們共學的動力。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教案
屏東縣教師會學習共同體備課教案設計表

教學科目
社會科
教學單元
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授課日期
107.10.12
授課時間
1
授課教師
宋莉瑛
實施班級
7-3
觀課教師
可泰、美秀、天龍
能力指標
核心素養
設計理念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形態。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 探討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文本分析
迷思概念
核心概念
一、文本分析:
()探究海洋問題  
第一段:海洋汙染。第二段:海岸侵蝕。
()探究其他環境問題:第三段:地形災害。第四段:環境污染。
() 找出環境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透過閱圖文本,討論並找出解決策略
二、迷思概念:(價值澄清)
三、核心概念:自然環境中因為不同的生物而形成了生物多樣性,人類的過度開發會造成生物棲地的受損。如何兼顧保育和開發,讓生態環境可以永續經營。
授課內容
討論議題
學生學習課題
(第一部分)5分鐘
1.  先用1張海廢畫讓學生去揣摩要傳達的意象。
2.  透過2張照片讓學生思考我們需要的環境。
(第二部分)10分鐘
欣賞一段澎湖海岸消失翻轉世界的影片,請學生透過魚骨圖的架構寫出其原因?
 (第三部分)15分鐘
1.  閱讀到小琉球用最近的距離看綠蠵龜文本,從中歸納整理觀光與生態如何平衡?
2.  請各小組寫下看法並分享(每組提出3個看法)
(第四部分)5分鐘
閱讀p.71海洋與海岸保育在魚骨圖中分析整理。
(第五部分)10分鐘
欣賞沒有煩惱的小島 5分鐘
教師總結 5分鐘
教師學習課題
1.留意學生是否仔細觀賞影片。
2.留意小組間能否充分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聆聽別人的想法。
3.留意並協助少發言的學生能參與分享。
4.學生對於閱讀文本是否可以專心
5.提醒學生能對於環境議題提出不同的看法。

觀課者的回饋
這一次設計了觀課紀錄回饋表,主要內容有紀錄,建議,心得。表格內也增加觀課者與觀課小組在教室內的相對位置,這樣有助於釐清課堂上發生的風景。第一次這樣做,試試看,日後再檢討效果。
觀課名稱
社會科-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授課教師
宋莉瑛老師
觀課者
夏可泰老師
觀課目標
3組學生
觀課位置

黑板

1

4
O鴻
O皓

O云
O儒

2
O鈞
5

觀課者
觀課紀錄
1.整體學習:小組成員都算專心,討論聲音小,多數時間以眼神來交 換之間的學習。O鈞常摸頭抓髮,沒有耐心學習,或是出現學習焦慮或不知所措。
2.自省學習:小組成員多能自省學習,掌握老師提示的內容安靜地進行自己的學習,彥鈞會分心並趴在桌子上看,有一回找到答案,雖然被老師提示要自己想,但仍然繼續看完。
3.文本學習:心云會一再地閱讀,從中找出答案,其他同學也能專心看,O鈞做出的動作讓O云有點生氣,瞪他並對著他說:幹甚麼?
4.教師串聯學習:O云會主動回應,知道的答案會主動回答。O鈞在水庫影響海岸線的題目時,拿出課本翻閱並主動地回答:台南。
5.小組夥伴學習:O儒偶爾會以眼神關心彥鈞的學習,O皓及O鴻偶爾有對話學習,白板的書寫主要由O云書寫,並提示其他人一起完成,也會指派小組的同學拿白板上台,由她發表,也有指示O儒來發表。
6.自省到夥伴學習:O鈞從文本上找到策略,但沒有分享給夥伴。小組發表後,全組沒有仔細聆聽他組的發表內容,有陷入玩文具、聊天的現象。
觀課建議
1.授課者可以準備硬質紀錄板方便讓觀課者書寫記錄
2.授課者在行間觀察學生的學習及主持小組發表時的站立位置,以面向全班的角度為原則,掌握其他組的聽講態度。
3.進行小組發表時,要時常叮嚀他組學生靜下心,閉上嘴,寧靜祥和的一起聽別組的發表,事後做重點式的串聯引導學習。
4.影片的訊息多,備課前要詳細的看然後思索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可以思考相對應的文本及影片,兩者之間的優缺點。
5.第三組的位置或許可以往後移動,讓全班5組呈現ㄇ字型,方便老師走動及能面對全班的站立位置。
觀課心得
1.   就算沒有備課,但是出席觀課,好好的紀錄該組學生的學習並回饋給授課老師,還是能幫助授課者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
2.   平常講述式的教學轉換成小組學習的模式,孩子的學習效果一定不一樣,先決條件是要給孩子時間,協助孩子培養出小組學習的習慣,等待會是最好的回饋。
3.   小組學習中的自學及互學中,部分孩子的學習小動作讓觀課者發現孩子有學習斷點及學習專注的時候,這之間的差別可以好好著墨,作為提供授課者日後教學改進的思考。
4.   學習中,老師熟稔的串聯引導能幫助學生參與學習,一直到後來的互動學習,老師要提供穩定的學習環境。
5.   觀課者的座位可以更靠近觀察的小組,以不干擾學習的原則下,獲得更多課堂上的學習資訊。
6.   透過授課者的回饋了解O鈞及O鴻在平常的講述式學習時,是比較多話的學生,O鴻的回答不一定是針對老師的提問。今天以小組自學互學的方式,兩位學生卻安靜多了,觀課者發現這讓平常多話的兩位學生有點按耐不住,尤其對O鈞來說更是明顯,總是搔頭抓髮的,限於學習的斷點中。




觀課名稱
社會科-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授課教師
宋莉瑛老師
觀課者
利天龍老師
觀課目標
4組、第5組學生
觀課位置
黑板

1
3

4


3○鴻
5

4○佑
16


21○云
20

14○萱
9○丰

2



5
觀課者




10○瑋
13○筑





11○儀
12○郡

觀課紀錄
上課前14打了9號一下,似乎在玩。94看到小白板,於是在上面畫一個紅色愛心,接著就馬上擦掉。
一、第一部分:
老師展示海廢畫,讓學生說出看到的東西。485大樓、天空、海、煙、石頭。9說看到圖紙、注音符號、黑色之類的。11說看到磁鐵條(大約是距離較遠只能看到海廢話的黑色輪廓)。老師解說後,9擦白板、4咬手指,但基本算是認真。
二、第二部分:
(一)欣賞海岸消失的影片,9一直抖腳,1110二人看到走廊有人走動就看了外面。14整理頭髮,將之綁成馬尾。1011在觀看到影片中提到70%來自中國時,互看了一下,似乎引發了好奇心。接著老師引導,9說出了答案:中國的垃圾。老師提示他應該在組內討論,不要把答案說出來。4在白板上寫一些表面的字詞,例如:人、岩石。16也有在小白板上寫字。第五組的部分,11也有寫白板,不過老師說只寫到一個重點,其餘還沒寫出來。這時11恍然大悟,說出海退、侵蝕。第四組的焦點學生14,既沒說話也沒寫白板,默默地坐著。
老師詢問為何垃圾來自遼寧?11回應說觀光客喔?然後改口說是海漂的。14低著頭整理了一下書包或衣服。1011一直竊竊私語。
(二)第二部分之魚骨圖
 9不清楚魚骨圖的分色用意,提問:藍色呢?老師回應他:更細的刺。接著老師提問,第五組的11正確回答出答案(侵蝕)4號舉手說不懂,老師個別指導。此時第四組的焦點學生14號似乎不懂,於是轉頭看了第三組的20的學習單,看了似乎還是不懂,又看了同組坐在對面的9的學習單。4看了14的答案。然而,第五組的13一直很認真地看著課本,12則看著1311也看著課本。
老師提問海水溫度上升帶來的影響時,11號正確回答出答案(珊瑚白化)。此時有其他組的學生不懂,於是引導共同學習。利用預先設計好的簡報,秀出第一個示範答案。此時第四組的414就看著黑板抄寫,完成此部分的學習單。
老師提問地層下陷,11號也能正確的回答,9提到養殖漁業,老師呼應他,對全班作了說明。此時13一直看文本持續一段時間,直到他自己完成學習單後才回神繼續參與課程。老師問:海岸消失最多的地方,11:宜蘭吧?9號也有回答。似乎由於答案不對,老師重播了一段影片,解答海岸消失的地方這個課題。
三、第三部分:
(一)綠蠵龜文本
14跨組拿了20的學習單,9用螢光筆在文本上註記,經老師發現而獲得公開曾讚。4寫白板最快完成。此時第五組組員彼此之間完全沒有互動。第四組的49沒寫白板,被老師點名。接著老師走到第五組鼓勵同學在小白板上書寫,於是13就開始寫,10號看了之後也開始寫。
此時觀察到美好的相互學習風景:第五組的焦點學生12拿著文本給13,然後2人互相學習之後,13才寫白板。第四組的414也有很好的互動,兩人看著文本相互學習,9號也跟著加入他們。之後4149都在白板上書寫,但4開始抱怨另外兩人寫字寫很久(以至於無法趕上要發表的教學流程)
(二)白板發表:
儘管老師特地走到第五組引導,該組和第四組都因為寫字太慢,兩組都沒有發表。第二組發表時,這兩組多數組員都分心,只有10稍微回頭注意了一下發表的情況,旋而繼續和11一起笑。此時,1316看來比較有在聽同學分享。
(三)生態和觀光兼具的返鄉青年策略:
第四組的4在白板上寫一個大大的愛字,9看了就一直笑,老師發現後,就引導他愛要用在何處?要寫出來。第五組的13在白板上寫淨灘、限制下海人數、不得觸摸海龜、不得餵食等作法,老師請13分享時,也能清楚表達。後來,第四組的9在白板上寫開放淨灘、推動環保觀念。4卻丟了一下白板擦。老師請4說一下關於愛,4號用手撥開老師遞給他的麥克風。9號在白板上書寫SEXLOVEFUCK等英文字。
與前述同時,13用筆敲了11一下,不知發生何事。4玩白板擦、16在塗鴉,4看見16塗鴉也加入他一起在白板上塗鴉。此組在課程尾聲較為分心。
老師秀出到小琉球用撿來的菸蒂排成的海龜照片時,第五組的11很驚訝,發出了一聲哇!接著又看到老師呈現的拖鞋照片,1011似乎很有興趣的互看了一眼。
下課時,9特別轉頭向我說謝謝。
觀課建議
1.影片教學時,如要補充,如果能將影片先暫停,比較能夠聽得清楚。
2.影片中的洋流呈現時,出現了夏季、冬季的輔助性文字,可能引發迷思與誤解。基本上,洋流雖然有時會較近陸地,有時會較為遠離,甚至有時還會產生逆流,但基本上流向是大致固定的,不會因為季節而有太大的變動。如果學生因為那些輔助性的文字,而認為夏季時,黑潮從南方流過來,將塑膠垃圾帶到北方,這樣就是迷思了。
觀課心得
1.課程開始時老師呈現了林園、東港與小琉球的相對位置地圖,效果很棒,相信在學習的主題之外,更有助於孩子認識家鄉的地名。
2.透過授課者的回饋,發現平常安靜但易分心的郡,今日固然相對安靜,但透過分組也能夠和同學相互學習,這種同學相互學習的風景,令人印象深刻。
3.教學現場出現眾人專注的學習、持續而深入的學習風景時,縱使有進度的壓力,還是應該讓學習持續。與其質問究竟何時台灣的教育現場才能真正擺脫進度,倒不如我們起而行,勇敢讓自己歸零。


觀課名稱
社會科-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授課教師
宋莉瑛老師
觀課者
陳美秀老師
觀課目標
12組學生
觀課位置

黑板

  1


4
O
O

3
O
O
   2

O
O


5
O

O
       
觀課紀錄
1:
1.圖影片觀看:小組成員能注視欣賞,O鋒眼神偶而飄向他處
2.文本閱讀:小組成員多能投入閱讀,尤其O佳仔細閱讀,會用螢光筆畫下重點,並提供O妘看,讓其寫下所畫內容;O妘快速閱讀,並寫下閱讀重點;O智也在文本畫了一筆,但文本閱讀似乎帶過;O鋒閱讀後,口頭將重點告知O妘。
3.同儕互動:同儕大致上會互動,課程剛開始不久,O鋒、O智兩人拿尺,拉著互玩,不過幾秒後就自動停止了;O佳、O鋒閱讀文本後,會將所看重點告訴O妘;在學習後段,不知O妘為何在白板寫下「許多許傑智」,引得O智想拿百板擦試圖擦掉,甚至演變成OO智兩人的腳在桌下踢來踢去。
4.討論發表:小組討論情形較少,但OO鋒都曾與O妘互動,O妘主動在白板書寫閱讀內容,O妘和O智有參與發表,老師針對發表內容反問,學生只是笑笑,沒有回答。但到課程快接近尾聲時,換第2組發表,就沒有仔細聆聽發表內容。
2:
1.      圖影片觀看:小組成員能注視欣賞。
2.      文本閱讀:小組成員能閱讀文本,0驊找到重點,並將重點發表給全班同學聽。0婷能將重點寫在白板上。
3.      同儕互動:小組成員多有互動,當0婷將重點寫在白板上時,另一方0軒也將重點書寫在白板上,至一與成員互動較少。
觀課建議
1.      影片觀看,無論是影片畫面或文字敘述,呈現相當快速,學生是否能快速吸收,而且了解其意,達到學習目標?
2.      發表時的站立位置,以面向全班的角度為原則,掌握其他組的聽講態度。
3.      課程進入尾聲,第二小組發表時,第一組學生聆聽狀況不佳,是否需引導學生專注聆聽他組發表。
觀課心得
1.      因為未參與備課,一度想放棄參加觀課,擔心無法勝任觀課者的角色,不過透過書面共備活動單及焦點學生提醒,觀課時,亦能將觀察所得,提供給授課者參考。
2.      聽到第二組學生詢問,下一節課教學是否還是呈現小組樣貌,觀課者心想,平常學生是否有經常性進行小組分組共同學習;學生是否能有效互動,善用小組學習,達到小組共學的學習成效。
3.      由於觀課者需觀察兩組學生之學習,觀課者位置似乎無法頭尾兼顧,容易顧此失彼,若能只觀察一組學生,觀課是否會更呈現全面性呢?
4.      觀課者如何有效地進行觀課,如何快速且有效的紀錄,是觀課者很需要學習之處。


授課者的回應及心得
授課名稱
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授課教師
宋莉瑛
授課日期
107.10.12
授課班級
7-3
授課原始想法
因為上學期調整7年級段考範圍,剛好是上到環境主題,就決定要挑戰先上場擔任第一場講師,也感謝學共夥伴連續2次的共同備課,提供了珍貴的意見,修正成讓學生容易吸收及學習的內容。
授課想法:
第一段:透過小琉球的學生所創作的海費藝術相片去分析他們看到的本島世界,接著以屏東東港與小琉球2岸對比照片談對環境維護意識的明顯對比。
第二段:以海灣不見2000 危機! 海岸消退.澎湖灣變垃圾灣_ 世界翻轉中,帶出海洋污染常見問題,請同學透過魚骨圖分析寫出環境汙染的原因。
第三段: 文本閱讀環保志工們對海洋環境的保護並分析生態與觀光如何取得平衡--以屏東低碳島為例
第四段:討論海洋保育的策略
觀課者紀錄及建議後的授課者心得
**夏老師建議
1.授課者可以準備硬質紀錄板方便讓觀課者書寫記錄
2.授課者在行間觀察學生的學習及主持小組發表時的站立位置,以面向全班的角度為原則,掌握其他組的聽講態度。
3.進行小組發表時,要時常叮嚀他組學生靜下心,閉上嘴,寧靜祥和的一起聽別組的發表,事後做重點式的串聯引導學習。
4.影片的訊息多,備課前要詳細的看然後思索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可以思考相對應的文本及影片,兩者之間的優缺點。
5.第三組的位置或許可以往後移動,讓全班5組呈現ㄇ字型,方便老師走動及能面對全班的站立位置。
回應夏老師觀課建議:
1.若仍有觀課機會會記得貼心的準備
2.授課時會再注意講授的位置
3.針對這次的影片教學設計有符合指標為偏離教學目標,只是想給的內容太多,時間太少。
4.原先的設計也是與觀課教師想法一致,已經上課就沒有再移動位置

**利老師建議
1.影片教學時,如要補充,如果能將影片先暫停,比較能夠聽得清楚。
2.影片中的洋流呈現時,出現了夏季、冬季的輔助性文字,可能引發迷思與誤解。基本上,洋流雖然有時會較近陸地,有時會較為遠離,甚至有時還會產生逆流,但基本上流向是大致固定的,不會因為季節而有太大的變動。如果學生因為那些輔助性的文字,而認為夏季時,黑潮從南方流過來,將塑膠垃圾帶到北方,這樣就是迷思了。
回應利老師觀課建議
1.停下解釋效果應該會更佳。
2.海水的運動是無時無刻但是會受到季風的影響冬夏季仍有些許差異。
**陳老師建議
1.影片觀看,無論是影片畫面或文字敘述,呈現相當快速,學生是否能快速吸收,而且了解其意,達到學習目標?
2.發表時的站立位置,以面向全班的角度為原則,掌握其他組的聽講態度。
3.課程進入尾聲,第二小組發表時,第一組學生聆聽狀況不佳,是否需引導學生專注聆聽他組發表。
回應陳老師觀課建議
1.國中在趕課壓力下,往往授課速度都是快很難慢
2.來會注意學生的聆聽狀況並給予糾正
心得
授課者往往無法注意到一些教學時容易犯的錯誤,透過其他觀課者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讓我能在未來的課程規畫與教學中會去關注並注意到教學的細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