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的第二次公開觀課。
地點在唐榮國小。這次由我這位輔諮老師親自操刀,以往指導看夥伴們進行觀課,協助備課了10幾次,觀課了8-9次,這次終於輪到我進行授課讓夥伴們觀課了,心中很是興奮,準備了很久,一次一次反覆的模擬教學流程並修改,教學器材也一再的檢核及配對,只希望能順暢地完成這次的觀課,並且讓夥伴們從中感受到學共強調的自學、互學、共好的學習風景,學習過程中不放棄每一位孩子的目標。謝謝這群最棒的夥伴,和我一起備課,為我觀課,大家一起互學共好,教學的道路上有你們的陪伴,真是幸福。
107.11.09 生態學共社群 車城國中基地班
地點在唐榮國小。這次由我這位輔諮老師親自操刀,以往指導看夥伴們進行觀課,協助備課了10幾次,觀課了8-9次,這次終於輪到我進行授課讓夥伴們觀課了,心中很是興奮,準備了很久,一次一次反覆的模擬教學流程並修改,教學器材也一再的檢核及配對,只希望能順暢地完成這次的觀課,並且讓夥伴們從中感受到學共強調的自學、互學、共好的學習風景,學習過程中不放棄每一位孩子的目標。謝謝這群最棒的夥伴,和我一起備課,為我觀課,大家一起互學共好,教學的道路上有你們的陪伴,真是幸福。
107.11.09 生態學共社群 車城國中基地班
觀課地點:屏東縣屏東市唐榮國小自然科教室 3-1班
觀課內容:3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風來了
觀課內容:3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風來了
觀課教師:利天龍老師 、蔡瑋芳老師、許佳莉老師、湖詩怡老師、吳怡柔老師
授課老師:夏可泰老師
出席指導:陳建宏副理事長
出席指導:陳建宏副理事長
屏東縣車城國中基地班-生態學共社群公開觀課教案設計表
教學科目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教學單元
|
風來了
|
|
授課日期
|
107.11.9
|
授課時間
|
40
|
|
授課教師
|
唐榮國小夏可泰老師
|
實施班級
|
三年一班
|
|
觀課教師
|
蔡瑋芳、許佳莉、胡詩怡、吳怡柔、
|
|||
能力指標
核心素養
設計理念
|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
|||
文本分析
迷思概念
核心概念
|
空氣存在生活四周,空氣佔有空間、沒有固定形狀,可以被擠壓,生活中有多項的應用。空氣流動產生風,風的流動有方向,如何判斷風向,風從吹過來的方向、風從哪裡來、及物體飄動的反方向是否適合做為判斷風向的關鍵字。
|
|||
授課內容
及
討論議題
|
學生學習課題
|
教師學習課題
|
||
*共同課題
1.上課開始,喚醒學習熱情,在黑板上畫上九宮格,中間格子寫上<風來了>,問學生看到風來了,讓你想到甚麼,讓學生發言,老師寫在格子內。
2.請學生閱讀57頁的文字,同時間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個圓後,引導學生一起找出文章中的重點<流動>。老師再請學生讀出文章中有那些與流動有關的字句,例如<旗幟飄揚>、<風鈴叮叮噹噹響>、<用嘴吹風車>、<用扇子搧紙片>、<開啟電風扇>、<嘴巴吹氣>,然後老師幫忙寫在<流動>兩字的周圍。
3.請小組學生拿出籃子裡的小紙張,1人1張,然後寫下1個以上和文章不一樣的”流動”例子,然後一起夾在大紀錄板後,請學生互相閱讀組員的作答,然後一起討論作答適不適當,同時間老師在行間巡視協助,並發現特別要解釋的作答,請學生上台寫在黑板上,徵求學生回應。
4.最後全班一起總結出<空氣流動會產生風>,(老師以紙板夾住預先寫好的紙卡,展示給學生看,並請學生唸出)。
5.請學生閱讀課本58頁的文字,找出文章中的重點<風向>,請學生對著自己的手掌吹氣,然後說出風是從自己的嘴吹向手掌,所以風從嘴吹過來。反過來體驗,往自己的臉揮手,風從手吹過來。接著老師在黑板出示提問紙卡,鼓勵學生回答,例如:風從(手)吹過來,風從(嘴)吹過來等等,引導學生理解<從哪裡>就是風向的關鍵字。
5.學生理解風向之後,導入八方位圖幫助學生學習以方位命名的風向名稱,並理解<風從吹過來的方向>就是風向。老師在黑板寫上:風從(東)方吹過來,風從(南)方吹過來)
6.實驗:老師在黑板上(出示提問紙卡)呈現自然然科教室的8方位圖,然後請學生將習作本背面放好在桌上,一起參考方位圖。接著請各組學生分別站在該桌的4個方位,然後一人發下一條已裁成小條的衛生紙。請學生聽教師的口令,依東西南北順序,依序對著紙條的下方吹(老師指導語:現在風從東方來,就是(東)風。請東方吹衛生紙,其他同學看紙條飄動的方向)。
*挑戰課題
1.風看得到嗎?風沒有顏色,如果用眼來判斷,如何知道風來了。請學生觀察課本58頁的小草搖動的方向,旗子飄動的方向後,說說你看到了甚麼?
2.打開習作完成32頁後,教師出示提問紙卡,為什麼說物體飄動的反方向就是風的方向。這樣的說法能完全適用於判斷風的方向嗎?請想想看,並回憶整堂課所做過的活動及課本習作的照片,寫下你的發現。(小組學生拿出籃子裡的小紙張,1人1張)
*分享課題
1.請學生分享挑戰課題2的發現。
|
1.
留意學生是否仔細聆聽及文章內容。
2.
指導學生完成個人的學習。
3.
引導學生進行組員間的學習溝通。
4. 留意小組間能否充分討論,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聆聽別人的想法。
5. 留意並協助少發言的學生能參與分享。
6. 提醒學生能發表自己的不同大家的看法。
7. 追問學生的看法。
8. 串聯學生之間不同的看法。
9. 總結學生對於空氣的流動與風向的判斷學習結果。
|
觀課老師的回饋
觀課名稱
|
自然與生活科技科-風來了
|
授課教師
|
夏可泰瑛老師
| |||||||||||||||||||||||
觀課者
|
許佳莉老師
|
觀課目標
|
第2組學生
| |||||||||||||||||||||||
觀課位置
|
![]() | |||||||||||||||||||||||||
觀課紀錄
|
我今天觀的是第二組,今天有一位缺席,只有3位小朋友。整體而今天的教學進行得非常流暢,從一開始的「喚起熱情」學生就很踴躍,第二組也都表現認真而積極,還會互相提醒。
閱讀57頁時,3位都很專注認真的圈出關鍵字詞,發現毅圈的關鍵詞較多動詞(例如飄動、形成)而慈則是名詞(例如旗幟)。
各自寫出與風流動有關的字句時,毅問:「可以寫那個嗎?」慈即制止,「噓」,示意安靜,老師走來,毅轉問老師,老師說:自己想一下。慈與瑤寫了好幾個,毅看了說:「只能寫一個ㄋㄟ」,慈和瑤仍繼續寫(慈寫了電風扇、小本子,瑤寫了電風扇、鈴叮、旗幟,開始閱讀58頁時瑤還繼續寫了一下)。毅塗塗改改後寫了龍捲風,全班發表時不時地說著自己的答案。
進入「風從哪裡來」時,毅要求和2位女生坐在一起比較好討論,便換到2位中間。老師問海風是從山吹來或海吹來,3位都能回答。
清桌面發習作時全組合作收拾,老師要求毅坐回原位,2位女生開始不專心,玩弄文具。老師要求南面的毅吹紙條,2位女生沉浸在搶奪筆芯盒中,無法抬頭看對面的毅,當老師統整:東西(紙條)往北方吹時,是吹什麼風?2位女生的小聲回答都是北風。
習作完成後檢討過,瑤將自己的習作丟到中間,問:你們有沒有錯?
挑戰題(物體飄動的反方向是風向,有沒有不是用的例子),請同學思考時,瑤說討論一下嘛!然後沒有下文,各自看習作的圖片,毅觀察到草地,小聲說了3次。當有人發現從「衣服」往後飄可知風向時,老師統整問全班「風從哪裡來」,瑤從回答後面,改答前面,慈還是持續回答說後面。
| |||||||||||||||||||||||||
觀課建議
| ||||||||||||||||||||||||||
觀課心得
|
觀這次這堂課很愉快,謝謝可泰老師和其他夥伴們
|
觀課名稱
|
自然科-風來了
|
授課教師
|
夏可泰老師
|
||||||||||||||||||||||||||||||||||||||||||
觀課者
|
利天龍老師
|
觀課目標
|
第4組學生
|
||||||||||||||||||||||||||||||||||||||||||
觀課位置
|
黑板
觀課者
|
||||||||||||||||||||||||||||||||||||||||||||
觀課紀錄
|
由於學生集合晚到,課程延遲了不少時間才開始。
一、動機
(一)風來了九宮格
本組在此階段沒有人舉手回應老師的提問,但○穎有回頭向○楷說:電風扇。楷也用點頭方式參與老師的教學。○澔則是摸著臉和抓著頭髮。
(二)課本57文本的自主學習
○穎、○楷二人比較快進入狀況,拿出筆在課本畫記,○澔、○諮二人則是得了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畫記。本組四人皆能進入學習情境。
(三)「流動」九宮格
○楷說出「流動」,獲得老師肯定並寫在九宮格中央,○諮舉手表示意見一致。○澔抓頭、摸臉、趴在桌上,夥伴組員之間零互動,未見到相互學習。
(四)拿小紙張
○穎問了○楷兩次要寫甚麼,似乎沒有進入學習的情境中。老師引導:自己寫一個和風流動有關的動作。○楷寫得不錯,被老師點到台上在九宮格書寫。○澔、○諮均沒寫字,觀察○楷寫的答案,看完還是沒有在紙條上寫答案。○澔此時咬著手指,○諮則接著翻閱課本,似乎想從書中找答案。
(五)固定紙條
○楷用夾子固定紙條時,忽然走到黑板上修改答案:把衣服吹乾了。老師發令:正,(立正學習)○楷、○諮均將雙手放於背後,正襟危坐,○澔繼續抓頭髮。
二、主要活動
(一)空氣流動產生風
課本58頁,自主學習,在文本畫重點時,○穎看了○楷的課本二次,○澔在小紙條上寫了東西拿給○穎看,○穎一望便笑了出來。老師請大家用手搧風,除了○澔之外,其餘三人皆認真參與。
(二)風從(
)吹過來
老師說:風從東方吹過來,就是東風。接著掛出八方位教學小海報,並請同學收課本。○穎主導所有人把課本放在桌邊,○澔隨手將課本丟在桌緣,其餘三人都整齊地擺放。老師發習作讓同學依方位擺放。○穎、○楷皆能正確放置,○澔、○諮都放錯。老師發現後,請○澔觀察同學,○楷對○諮說她放錯了。○澔觀察後,不僅沒有修改,還把已經調整過的○諮的調回錯誤的狀態,最後兩個人都錯。
(三)作實驗
老師發放紙條時,○澔開始抖動雙腳。老師引導北方的同學站起來吹氣,紙條向南方飄動,接著換南方的同學,本組四名皆能完成實驗。但○穎後來就開始用嘴巴咬著紙條嬉鬧,邊吹邊笑,自得其樂。
(四)回到課本58頁小草
○穎分心玩桌上的利可帶,旋轉了二圈。寫習作32頁,○澔繼續摸頭髮,還用左手摸了○諮的大腿一下。
(五)挑戰題
○穎聽到老師說快要結束了,就問○楷:這節課剩幾分?
1.物體飄動的方向就是風向嗎? ○穎指著課本請○楷看。
○楷說出:人的衣服,老師開心的擊掌說:太完美了!
下課後前收習作,○澔衝動地拿了四人的習作去交,沒有注意掉了一本在自己的座位。後來○穎發現了,才請他再跑一趟。
|
||||||||||||||||||||||||||||||||||||||||||||
觀課建議
|
是否有實際利用風向風速儀(或是簡易的公雞+電風扇)的可能性?
|
||||||||||||||||||||||||||||||||||||||||||||
觀課心得
|
1.左耳老師分享的聽、正、簡、靜、尊,是很好的課室管理口訣。值得吾人學習運用,即便是國中,應該也能適用。
2.原來國小三年級就已經教到風向,據說到了高年級還會再學一次。這部分的學習重點,在國一上學期也有,然而根據實務,還是有很多國中學生無法正確說出風向。到底是遺忘,還是其他因素影響,值得探討。
|
觀課名稱
|
自然科-風來了
|
授課教師
|
夏可泰老師
|
||||||||||||||||||||||||||||||||||||||||||
觀課者
|
胡詩怡老師
|
觀課目標
|
第1組學生
|
||||||||||||||||||||||||||||||||||||||||||
觀課位置
|
黑板
|
||||||||||||||||||||||||||||||||||||||||||||
觀課紀錄
|
071109唐榮課堂,讓自己有很多學習,也觀察到課堂上學生多樣的學習風貌,進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真的獲益良多。在此感謝可泰老師願意開放課堂讓我們進行學習。
第一部分--教學技巧的學習
學習一:小朋友一進教室,在分組坐定後,拿出所需用的文具,就將鉛筆盒放進桌上小盒子中,集中收好,使桌面沒有太多的雜物,能夠專心學習。
學習二:使用九宮格,讓學生更容易集中焦點去討論與主題相關事物,不會錯失焦點。
學習三:使用小紙片與紀錄版,讓學生可以寫下自己答案後進行傳閱分享討論,製造學生互動,也能聚焦於學習。
學習四:提問紙卡用板子夾好後貼於黑板,不但節省板書時間,也讓學生即使沒聽清楚老師問題,還可以透過黑板上的提問紙得知問題重點。
學習五:最後的挑戰課題,藉由風車圖片進行風向的進階思考,讓學生可以整合應用課堂所學,真的很厲害。
學習六:聽、靜、正、簡、尊等簡易口訣使用,讓學生能快速收心,拉回學習焦點。
第二部分--學生課堂學習的觀察
我所觀察的第一組學生,總共4人,2男2女。中間有一位易分心的女生,2個容易爭吵的男生。而在整個課堂裡,易爭吵男生並未有嚴重爭吵情況,但易分心的女生似乎有學習上的困難,對於老師的指令,似乎無法理解,也無法順利地閱讀課本,從中找到本次課堂所要討論的概念文字。而2個男生,一開始在教師提問的時候,非常熱切地參與,積極舉手,想要發表他們的想法。但因機會有限,所以在答案被講走後,2個男生都呈現有些挫折的情緒,說著答案被人講走了的話語。而在後續閱讀文本、畫重點、在小紙條寫答案的過程裡,四個學生開始呈現不同的情況,一位專心寫自己的、一位停留在最初的風力發電思考、一位呆呆看黑板不知該如何下筆、還有一位很快寫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但是這四位學生,在這個活動的討論,是討論不會寫的字。後來教師在黑板討論大家的答案時,寫較快的學生就開始呈現不專心的情況,開始用筆畫橡皮擦。雖然,後來這位學生有跟上58頁閱讀,但卻影響了另位學習較弱的同學,開始亂畫而不閱讀。接下來使用習作進行風向教學時,這一組學生開始進入分心狀態中,只有2位稍稍有跟上課堂學習的節奏,但重點卻好似擺錯地方,注意到很枝微末節的事上,如:飄向北方這首歌。到最後寫習作時,只有一位學生按照教師指示,寫好習作,其他3位皆是老師要收之前才將習作寫好,自然也未參與最後挑戰題的討論。
|
||||||||||||||||||||||||||||||||||||||||||||
觀課建議
|
|||||||||||||||||||||||||||||||||||||||||||||
觀課心得
|
第三部分--觀課後的反思
在這次觀課裡,老師非常用心的準備,教學過程的節奏與教具都掌握得很棒。但是我所觀察這組學生卻呈現比較分心的學習狀態,讓我感到驚訝。除了一位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外,我會思考其他3位學生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會在這麼有趣且緊湊的課程上分心呢?而在觀課後的議課裡,可泰老師有提供這組孩子的背景是有參加學校學習團體的,在各樣的知識上,會比一般孩子懂得多,但同時也產生不專心上課的情況。由此,我較為了解學生為何會在課堂上分心;同時,也思考自己上課若遇上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能用小組挑戰的方式來激發他們的熱情,進行更多學習嗎?在自學、互學、大家學的共學模式下,又該怎麼調整安排,讓每個學生最終都能積極學習,並享受學習的樂趣呢?這一連串的問題,著實考驗教師的能力。每一個教學現場,有著多元多樣各具特色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班級風氣與學習風格,每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所首先要建立、塑造的,就是某種班級學習風格,而學習共同體這樣尊重每一人、竭力使每一個人能在團體中獲得學習的班級學習風格,最開始的基礎點應該就是鼓勵合作、鼓勵互助。所以,若搭配情境化教學,營造一個問題解決情境,讓每組透過討論去解決老師所佈下的難題,再每組分享或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然後欣賞學習各組所展現分享的,以此層層架構出學習共同體的風景,將會是自己持續努力的方向與重心。
|
觀課名稱
|
自然科-風來了
|
授課教師
|
夏可泰老師
|
||||||||||||||||||||||||||||||||||||||||||||||||
觀課者
|
蔡瑋芳老師
|
觀課目標
|
第5組學生
|
||||||||||||||||||||||||||||||||||||||||||||||||
觀課位置
|
黑板
觀課者
|
||||||||||||||||||||||||||||||||||||||||||||||||||
觀課紀錄
|
這次可泰老師授課的主題是三年級的自然科-「風來了」,風這個主題感覺上比較抽象,因為是屬於看不見的東西,而要從物品的變化或是身體的感受去體驗,進而去判斷與了解風的屬性。
課堂上採用分組方式進行,全班共分為五組,我觀察的組別是第五組,組員有霏、辰、恩、欣,座位的分布是在面對教室的左後方。
課程一開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九宮格,並提問全班學生「風來了」會想到什麼,學生們開始踴躍舉手回答,老師便將發言內容寫在格子中,尤其是前面一、二組的學生發表踴躍。第五組的馨也也舉手答出扇子,學生表現都很專注。九宮格提問與填答完,接著老師請同學運用一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五十七頁並且畫出自己認為的重點。此過程中,辰在看恩畫重點也會稍微左顧右盼,而馨和霏則很快地完成任務,當一分鐘時間到,恩和辰還未完成。閱讀完57頁後,老師指著剛剛在黑板畫好的兩個圓(表示空格),問學生重點是什麼,當老師講出「流動」,霏點頭表示同意並且露出微笑,顯然符合她所想的答案。
老師再請學生讀出文章內容中有那些與流動有關的字句,當學生回答時老師寫在黑板上「流動」二字的周圍,霏小聲說了旗幟。感覺這時候前面組別的同學回答較踴躍,也容易被老師點到,第四和第五組較少參與發言。
接下來的階段,老師請各小組拿出籃子裡的小紙張,每人領取一張然後寫下關於流動的例子,並且要和課本文章內容不同。同學寫完後夾在大紀錄板上並互相閱讀組員的回答,一起討論內容是不是適當,這時老師在組間巡視協助,在發現特別的回應時,請同學上黑板再寫一次,在第五組討論時,霏有回答了風箏,辰在拿到紙張時,在看紙張另一面不相關的文字,較沒有直接回應老師的要求,馨說到了颱風,辰在看恩的,恩則對辰說:不要抄我的。寫完後原本該夾在板子上,但辰拿了馨的夾子。接著老師請大家利用一分鐘時間閱讀五十八頁,而這時辰和馨還在夾紙條,動作稍慢了些。恩和霏有跟著老師的指令閱讀文章跟畫重點。閱讀完畢,老師請大家用嘴巴對手掌吹氣,體驗這時的風從嘴巴來,又體驗了手對臉搧風,風是從揮手製造出來的。接著老師提問,讓學生理解「從哪裡」就是風向的關鍵。
接下來老師發下習作,請同學看習作後面的八方位圖,並發下衛生紙條讓不同位置的同學代表不同方位,老師問北邊吹以及南邊吹,不同方位的學生就必須對著衛生紙吹氣。第五組的同學這時較不專注,似乎沒有馬上做出該有的動作。
下一個階段,老師發問挑戰課題,問學生如何判斷風來了,從課本五十八頁圖片上小草搖動的方向、旗子搖動的方向觀察,述說看到了什麼。霏在看的時候,會用手比劃風吹的方向,並且去判斷風來的方向,表現較為專注。
接著老師請大家寫習作第三十二頁,感覺大家很輕鬆地便完成了。然後老師提問東西飄動的反方向就是風向嗎? 接著又藉由課本圖片提問,當風車動的時候,是在飄還是在轉,是否可以由圖片中小朋友手上的風車判斷風向。霏在老師回答問題時會知道用手比劃來理解風的方向。
最後在第四組學生的回答-由圖片中小朋友衣服的擺動方向來判斷風向,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
||||||||||||||||||||||||||||||||||||||||||||||||||
觀課建議
|
關於觀課的感想部分,我認為整體課程內容的架構很完整,層次也分明,讓學生有閱讀、討論、回答問題、實際操作的機會,可以藉由小實驗來理解風是什麼,整體的活動安排流暢。另外有些覺得可以改進的部分,在夾子出現的時候學生會容易因為夾子而分心,還有後面的組員似乎被點到的機會較少一點。但學生大部分都完成了老師交代的任務,只是不一定照著老師要求時間內立即做到。
|
||||||||||||||||||||||||||||||||||||||||||||||||||
觀課心得
|
最後感謝可泰老師和各位夥伴,給予了這次的觀課機會,藉由觀察其他教師的課堂,也反思自己常會忽略的細節,以及如何營造出更有架構的課程和提升學生動機的學習情境。跟大家在學共裡一起成長學習,也看到了更多課堂上不同的可能性。
|
觀課名稱
|
自然科-風來了
|
授課老師
|
夏可泰老師
|
觀課者
|
吳依柔老師
|
觀課目標
|
第三組學生
|
觀課紀錄
|
感謝可泰老師開放教室,給我們學習的機會。
今天觀課的組別是第三組,4位學生,一進教室,就發現O鈞忘記帶課本,也很自動的和隔壁同學一起看課本。
在「喚起熱情」的部分,O羽很積極努力地舉手回答,也發現會將九宮格抄寫在課本上;而O鈞會附隨同學回答。
看課本第57頁時,O霖安靜閱讀,O羽還在抄寫,O鈞顯得不專心,而和他共用課本的O昕卻絲毫沒受到影響。在回答問題時,第一題,沒有人舉手回答,到第二題時,O羽和O鈞開始會舉手,而很明顯的O昕一直在找課本卻找不到答案。這時我觀察到,或許是沒帶課本的關係,O鈞有分心的現象,但是有時又能回答問題。
接下來要寫非課本的例子,O鈞反而很快地有答案,他想要和O昕討論,想告訴
O昕答案,但是O昕拒絕,O昕沉浸在自己的學習裡,O鈞有時主動傾向O昕,看課本答案。不久,O羽試圖想要帶領討論,但是沒有成功;而O霖依然安靜地在自己的學習哩,但偶爾會問問題。此時發現,夾子會影響O鈞,他一直玩夾子。O鈞很活,很快上去寫答案「熱氣球」,有很想上台的表現,這時,小組間的討論才開始熱絡起來,彼此開始有對話、互相看答案。
到課本第58頁,O鈞很快進入課本,而O昕從原本自己學習的態度,變成依賴O鈞,和O共學,兩人一起找課本答案。小組互動就多的為O鈞和O昕,而O羽和O霖多埋頭自學。教師提問時,O鈞想回答,但是不舉手。O羽的學習比較注重筆記的抄寫,O霖總是安靜學習。
課堂進行到中後,開始有分心行為,O鈞先和隔壁孩子有小爭執,後又拿O昕的筆,兩人小小的爭吵,O軍隊夾子非常有興趣。老師也有提醒O鈞,東西都先放中間。
實驗時,整組孩子表現出高度學習專注,大家先各自玩自己的,一開始都搞不清楚方位。回到課本,老師說看課本,O鈞還會提醒O昕,雖然O鈞常有不專心的行為,但是他對課程內容多有掌握。而O羽會回答老師,但自己未加入學習的討論。
最後挑戰題,時間比較短促,思考時間較少,看到這組的孩子聽到最後答案,在這之前的討論就比較沒有。
後來就匆匆收拾準備下課了。
|
||
觀課建議
|
1.
孩子會玩夾子,當上課用具變成玩具時,是否要在事前先講清楚上課規則。
|
||
觀課心得
|
1.
可泰老師在班級經營的掌握很的學習,孩子不須帶太多文具,上課會用到的東西也都事先準備好在籃子裡,桌面上便會整潔許多。
2.
九宮格的使用,自學、共學、大家學,回到文本又到實驗,非常聚焦,呈現在黑板上,也容易提醒孩子。
3.
學共,讓比較OK的孩子帶不行的孩子,從O鈞和O昕就可以看到這樣的風景。
4.
簡單的五字口訣:聽、靜、正、簡、尊,可以讓學生快速收心,回到課堂重點。
|
*回應觀課老師的觀課建議:
1. 如果可以的話,會考慮增加風向風速儀(簡易的公雞+電風扇)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經驗來增加學習效果。
2. 夾子確實讓孩子產生分心的現象,這部分還要再思索可替代的方案,可以是上課前講清楚教學用具使用規則,或是日後增加這方面的操作讓學生習慣。
3. 要多注意各個小組的學習機會,讓每個小組的發表機會能平均一點。
謝謝這群最棒的夥伴,和我一起備課,為我觀課,大家一起互學共好,教學的道路上有你們的陪伴,真是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