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1212自然領域的TED共備研習

107.12.12 生態學共社群 車城國中基地班
研習地點:屏東縣唐榮國小智慧教室
研習內容:自然科<TED>備課法
出席教師:夏可泰老師、蔡瑋芳老師、許佳莉老師、胡詩怡老師。
講師:台南縣麻豆國小吳季玲老師

雙12的喜悅

今天很開心能邀請台南麻豆國小吳季玲老師來唐榮國小跟大家分享以學共為基礎的自然科<TED>備課法,這個備課法式宏尚主任帶領台南夥伴研發出來的,一直有聽說,這次終於有機會一飽耳福了。

可惜的是,基地班的老師都忙,或是要配合學校行事,寒假短又不好安排,最後安排的這一天,臨時又一位被學校抓去出公差,所以今天只有4位老師有福氣聽這一場美妙的分享,還好季玲老師很大器,邀請我們寒假有空到台南備課,還要帶我們到私房景點賞鳥,再加上有3位教師成員的老家就在台南,另外一位住隔壁嘉義的家中還有漁塭,裡頭的鮮魚鮮蝦已經在召換著我們,這麼棒的行程,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快來敲定時間囉!




可泰老師的回饋
季玲老師分享的<TED>,是Thinking Empirical Discuss (思考 實證 討論)三個階段依序結合設計的備課教學法,每個階段透過What? Why? How? 的提問,帶領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經由細緻的觀察到多元的探究,從多方的討論建構學習的理解甚至應用到生活上,是一個很扎實又有深度的備課法。可惜今天的時間不夠多,有許多細節日後還需要跟季玲老師多討教。

季玲老師分享的"追問",要深入學生的理解,知道孩子到底懂了多少,不要滿足孩子的回答,繼續追問下去,能發現學生"另有問題",老師也能掌握孩子的學習,依此對症下藥,真正的幫助到孩子的學習。

會中,我提到以坊間的練習簿讓孩子做課前的預習,除了滿足家長的期待,課堂一開始還能讓孩子靜心的從預習中,知道自己對此學習活動的知能,老師也能從中知道每位孩子的先備知識,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在以練習簿做預習的過程中,由於鼓勵孩子翻閱課本找答案,更鼓勵孩子進行2人以上的討論,讓孩子從自學、互學的過程中,養成討論知識的習慣,感受分享知識的喜悅(之前常常看到某些孩子會立起課本遮住自己的答案,寫完了就發呆,不會寫的也是發呆,不會自己找答案,想問別人又不得其門,這些狀況慢慢的因為實施學共的自學互學,鼓勵孩子分享而改善)。不過,季玲老師回應了我一句話,我這樣的做法是先丟知識給學生,我聽完,心中一陣霹靂,至今我仍反覆的咀嚼這句話。先丟知識跟引導學生發現知識是不同的啊!我似乎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先預習的方式是我花了大約半年,以滾動的方式慢慢發展成現在的其中一種教學方法,當然我還有發展另一種我簡稱為倍思<PAES>的教學法。所以,隔天的教學,我決定還是沿用先預習的方式,然後再以<TED>的方式,帶著孩子細細的挖掘課本的內容。

學生們自己先安靜地完成預習(不會的題目會先從課本中找答案)

 這是5組中唯一的1組,一位學生無法融入小組學習,自己寫自己的,這組的學習要多關心



學生們會互相交換意見,互相討論


以<TED>的方法帶領學生學習課本的內容,經歷"大家學"的階段,學生共同完成黑板上的表格,學習到腳踏車更多的構造及功能(備課時,老師只想到動力、煞車及控制裝置,學生還提出支撐及警示,不能小看學生啊! 不過我還想追問下去這5種之間的異同來釐清學生到底懂了甚麼,沒時間就等下次了。)
學生從自學到互學到大家學的成果

總之,今天很開心,又認識一位精進又有實力的教育夥伴,她說的"備課會上癮",沒錯,讓我們未來的日子一同互學精進共好,冬天來了,來取暖囉!

季玲老師的回饋
今天能夠與屏東生態學共支持團的人分享心得、討論自然科教學技巧及自共備,很是開心呀!相較於國數,每次學共夥伴相聚,自然科總是小眾,能有機會和多位自然科經驗教師一起學習,真是痛快;對於多位教師開車數十公里來參與,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誰說距離會是阻礙進步的因素?誰說初次見面難有信任感?只要大家對於自然科的教學一樣熱血,這些都不是問題!
感謝大家敞開雙臂接納我,我們將要展開屏南自然共備趴了~期待+欣喜~歡迎大家來秄頤軒激盪更多……
在自然教學的學共路上有大家~好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