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陰陰的,才說氣候變遷,櫻花提早開放,現在連雨紛紛的感覺也提早來了嗎?一路上看到客家人已經掃墓了,這樣也好,不擔心被豔陽曬傷,不過空氣感覺不好,我想,未來的天氣會變得愈來愈無法掌握啊!人類要面對最大的課題。
這次選擇在潮州備課,總算有點進步,離恆春近了點,下一次希望到枋寮備課,這是我的目標。提個插曲,每次到早午餐的餐店備課,我都沒特別注意食物好不好吃,不過這次搞錯地方,原本認為自己是最早到的紀錄,陰錯陽差的,從預定地45角早午餐跑到咕咕早午餐,真是烏龍啊! 不過兩家的餐點有甚麼不同呢!!一家比較貴,嗯!就這樣。
108.3.23 生態學共社群(車城國中基地班)
這次選擇在潮州備課,總算有點進步,離恆春近了點,下一次希望到枋寮備課,這是我的目標。提個插曲,每次到早午餐的餐店備課,我都沒特別注意食物好不好吃,不過這次搞錯地方,原本認為自己是最早到的紀錄,陰錯陽差的,從預定地45角早午餐跑到咕咕早午餐,真是烏龍啊! 不過兩家的餐點有甚麼不同呢!!一家比較貴,嗯!就這樣。
108.3.23 生態學共社群(車城國中基地班)
會議地點:屏東縣潮州鎮45度角早午餐吧
出席人員:蔡瑋芳老師、胡詩怡老師 、許佳莉老師、吳依柔老師、吳季玲老師。
輔諮老師:夏可泰老師一開始大家分享各自的讀書心得並介紹了書籍,這真的好棒,尤其介紹的都與我們這個基地班經歷過即要學習的方向一致,真的共享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啊!
接著我們進行備課。感謝伊柔精心設計了課程,教學主題是珍惜大自然,從大自然的傷痛著手,讓學生感受人類便利的生活如何破壞環境的一切。
依柔在這節課中以閱讀理解及ORID焦點討論法來協助學生認識環境破壞的課題,為了達成目標,在課堂前提供文本讓學生先閱讀,增進相關的知識。
大家建議能聚焦在以ORID的方法,帶領學生討論及分享彼此的學習,並以選擇及再選擇的方式來觀察學生在學習前後的行為改變。至於課前的文本閱讀及課堂一開始的引起動機活動,大家都有簡單的建議,至於如何進行就讓教學者自行安排及設計了。

結束前,依柔分享了車城國小發展的家鄉繪本<來自遠方的信>,可泰分享了唐榮國小發展的家鄉繪本<柿懷>。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家鄉的故事總是讓我們在地人感受光榮與認同,無論時代如何嬗遞,讀起家鄉事總是令人回味及感動。透過我們的手與想法,呈現家鄉的故事,賦予它時代的新意義,讓下一輩對這塊土地產生認同與情感,這是件多麼有味道的事啊!
家鄉繪本的創作歷程被賦予如此深刻的期望,產出後的繪本,就要思考如何推廣得出去,現在最流行的術語就是接地氣。<書出得去,人進得來,屏東有未來>。哈哈,有創意喔!好玩!!
所以,我們有好多可以玩的點,思考一下,如何將我們這兩本繪本設計成一場戶外教育的課程,讓各縣市的人透過書的引薦,來屏東做深度旅遊,我的腦中已經好多好多的想法了,耶!! 大家一起來想吧! 找個時間來玩。季玲應該很有興趣,帶台南的孩子來吧!
佳莉的潮州共備心得:
今天的共備首先是討論依柔老師4/11綜合活動課珍惜大自然單元海洋垃圾的議題這堂課。依柔老師很用心的準備了豐富的課程內容及相關的補充文本。經過依柔老師的說課,夥伴們共同討論的結果是40分鐘無法完成所有學習活動,補充文本可以另外給,這堂課的焦點放在ORID的討論即可。夥伴提出這次的課堂最重要的是海洋垃圾問題還是生物多樣性?這給了我很大的學習—因此夥伴建議:在最後呈現一些很洋生物誤食塑膠垃圾或被垃圾纏住、被吸管插住等照片,引發學生思考一次性製品進入海洋的危害僅止於這些海洋生物嗎?我們會不會也蒙受其害?這些海洋生物消失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這次的共備我帶了最近看的徐仁修的赤道無風和獼猴與我兩本書,也正好省思到生物多樣性的議題。)
最感動的是兩位夥伴分享了他們各自參與的家鄉繪本:來自遠方的信與柿懷,還有季玲老師分享即將到屏東宣講的內容,有力的說服教師為什麼要改變,覺得很有感。
這次的共備帶著滿滿的感動與收穫踏上回程的火車。謝謝夥伴們,尤其是熱情義務加入我們的季玲老師。
1080323共同備課心得(詩怡)
主題一:教案課程討論
當天依柔老師準備的教案是要從閱讀理解作為開始,帶領學生討論與認識海廢問題。但是這樣的方式會花較多時間在閱讀上,可能無法直接喚起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對海廢議題有感。因此,經大家的建議與討論後,採取選擇→orid→再選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深刻認識海廢議題,並最終在生活中實踐。在討論教學方法的過程裡,將以前一直覺得很含糊、不瞭解的orid教學步驟弄清楚了。O是對事實的觀察,可以用於文本、圖畫、影片的教學討論;R是理解感受並說出感受,在討論之後,讓學生表達對剛剛討論的文本、圖畫、影片的感覺;I是意義價值,也就是前述學習對你自己的意義與領悟;D是決議與行動,在釐清價值後,可以決定怎麼做或是該怎麼做。後來發現這樣的教學法,可常用於社會領域教學中,刺激學生思考及反思,並且採於合適行動來改變自己與身旁的人。
主題二:家鄉故事繪本分享
接著,依柔老師與可泰老師分別分享各自學校創作的繪本---來自遠方的信、柿懷,分別講述琉球船難事件與台灣毛柿的故事,並說明整個故事所精心安排的各項細節,有如不斷發現彩蛋,精彩連連。除此之外,也討論創作過程中的甘苦,對於帶領學生進行繪本創作,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主題三:季玲老師12年國教課綱分享
季玲老師非常厲害,從科技演進出發,引發需求,說明未來的工作有許多現在並不存在,再加上科技進展越來越快,過去的教學與教法很快就會不符合世界所需,所以一定要進行課綱的變革,以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而十二年國教課綱,就是希望透過課程學習,讓學生擁有素養,可以面對未來挑戰。而聽完後,真心覺得比之前的講師講得要清楚明瞭很多,很想要請季玲老師到校演講,引發老師們對未來12年國教課綱的教學熱情。 0323依柔的備課教案
屏東縣車城國中基地班-車城國小學習共同體素養導向教案設計單
教學科目
|
綜合活動
|
教學單元
|
珍惜大自然
|
|||
授課日期
|
108.04.11
|
授課時間
|
40
|
|||
授課教師
|
吳依柔
|
實施班級
|
六年4班
|
|||
觀課教師
|
蔡瑋芳、許佳莉、胡詩怡、夏可泰、盧美蘭
|
|||||
設計理念
|
核心素養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
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
Cd-III-1生態資源及其與環境的相關。
Cd-III-2人類對環境及生態資源的影響。
Cd-III-3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 動的執行。
Cd-III-4 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情懷的展現。
|
||||
核心概念
單元目標
|
1.
學生能體認到海洋垃圾對人類生活中的影響。
2.
學生能說出大自然被破壞的感受。
3.
學生能計畫環境保護並付諸行動。
|
|||||
文本分析
情境脈絡
|
【海洋悲歌!鯨魚擱淺亡 生前吞了40公斤塑膠袋】
1. 為最近新聞(3/18),讓學生更有感。
2. 透過鯨魚解剖發現,其胃裡有多達40公斤的塑膠袋,呈現一次性塑膠製品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又一曲海洋悲歌 壽命5分鐘的塑膠成為海龜一生枷鎖】
1. 海洋悲歌相關新聞。
2. 海龜被塑膠漁網纏住,造成前肢受傷。
3. 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而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
4. 陸上動物也難逃塑膠禍害。
5. 塑膠垃圾透水循環和食物鏈,將危害到人類健康。
【台灣遭遇海洋垃圾危機】
1. 循序漸進讓學生重視海洋垃圾。
2. 塑料類垃圾佔比最高。
3. 海洋垃圾不只有漂流來的,還有自己產出的垃圾,使寶島被垃圾包圍。
4. 環保署與環保團體共同成立「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島外評估源頭未果;島內則進行各項減塑措施。
5. 重點縣市加強治汙,與漁會組成「環保艦隊」共同合作清出海洋垃圾。
|
|||||
學生分析
先備知識學習困難
迷思概念
|
【先備知識】:1. 學生已利用資訊課搜尋「環境破壞」的相關資料。
2. 學生對周遭環境的破壞有初步的觀察與認識。
【學習困難】:1. 學生對說出「感覺」的深度不足。
2. 學生討論的深度需要多引導與提點。
【迷思概念】:1. 海洋垃圾是從世界各地漂來的,不是台灣製造的。
2. 沒有把垃圾丟入大海,就不會造成海洋垃圾。
|
|||||
授課內容
及
討論議題
|
學生學習課題(架構、節次)
|
教師學習課題(含學習評量)
|
||||
【共同課題】
<第一部分>時間-5分鐘
1.
略讀課本P57文字,找到今天上課重點為是:「海洋垃圾」。
2.
從2篇「海洋悲歌」的新聞報導中,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共同於黑板上完成「海洋悲歌」九宮格。
<柯氏喙鯨胃裡有40公斤的塑膠袋>
<動物錯將塑膠和垃圾當作食物>
<問題是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袋>
<海龜被魚網纏住左腳導致腫脹>
<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而死亡>
<印尼有抹香鯨屍體胃裡挖出6公斤垃圾>
<鯨魚因塑膠塞滿肚子無法消化而餓死>
<陸上動物也難逃塑膠殘害>
<會透過食物鏈來到人類的餐桌上>
<第二部分>時間-10分鐘
透過閱讀理解有層次的提問單,導讀補充資料:《台灣遭遇海洋垃圾危機》報導。
1.
在海洋漂流垃圾調查中,其中以什麼垃圾佔比最高?
2.
台灣的海洋垃圾全都是台灣製造的嗎?如果不是,海洋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呢?
3.
“塑料濃湯”是指什麼?
4.
「環保署」的減塑政策有哪些措施?請提出3點。
5.
由縣市政府與漁會組成的”環保艦隊”,可以做什麼改變呢?
6.
對於減塑政策,哪一點是你可以做到的的?為什麼?
<第三部分>時間-15分鐘
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各組針對海洋垃圾議題討論。
1.
由淺至深逐步討論。
O:了解客觀事實
(你看到了什麼?)
(發生了什麼事?)
R:喚起情緒與感受
(你有什麼感受?)
(哪些部分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嗎?)
I:尋找前述意義與價值
(為什麼這些會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引發你想到了什麼重要的領悟嗎?)
D:找出決議和行動
(有什麼我們可以改變的地方嗎?)
(你會有什麼行動或計劃呢?)
2.
各組將討論出來的答案寫在小白板。
3.
將小白板貼在黑板,分享。
【挑戰課題】
<第四部份>時間-7分鐘
1.
觀察家鄉海洋環境。
2.
學生利用六合法寫下付諸行動的具體作法。
【分享課題】
<第五部分>時間-3分鐘
教師鼓勵孩子們的行動計劃,並分享自己的看見。總結:大部分的環境問題是因為人類不適當的活動和行為,而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做點小改變,一起珍惜我們的大自然,為我們的環境盡一點努力。
|
1.
留意學生是否仔細聆聽且了解文章內容。
2.
引導學生進行組員間的學習溝通。
3.
留意小組間能否充分討論,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定能聆聽別人的想法。
4.
留意並協助少發言的學生能參與分享。
5.
引導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重視,並提出計畫付諸行動。
|
有高度興趣~~~等我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