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108.11.12 環境學共社群 泰安國小基地班 瑪家鄉佳義國小觀議課

108.11.12 環境學共社群 泰安國小基地班

觀課地點: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二年甲
觀課內容:二年級生活 / 光影好好玩
觀課教師:宋莉瑛老師、涂淳益老師、夏可泰老師、徐麗珠老師、何秀珍老師
授課老師:陳美秀老師

計畫趕不上變化,想早一點出門買飲料給大家喝,卻因行政事務耽擱,差點遲到,準備好單據要請大家簽收卻忘了,怎麼事事都不太順呢!做行政真的不是一件好差事。終於輪到美秀授課了,這樣此基地班全部都輪了一次,下次就請天龍大師給我成長學習的機會了。  這次就感謝美秀老師給大家學習成長的機會,感恩喔!











<教案設計>


屏東縣教師會基地班-佳義國小學習共同體素養導向教案設計單


教學科目
生活
教學單元
光影好好玩
授課日期
108/11/
授課時間
40分鐘
授課教師
陳美秀
實施班級
二年甲班
觀課教師
夏可泰、涂淳益、宋莉英、利天龍
設計理念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2-1-2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1-1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C-1-1事物特性與現象的探究。
核心概念
單元目標
藉由光影的體驗活動,發現影子的變化與光源、物體間的關聯。
運用肢體表現及各種素材的投影,發揮想像力,建構影子的創意造形。
文本分析
情境脈絡
陽光與影子的關係,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除了陽光之外,還有其他光源可以產生影子。
透過光源,運用肢體動作,產生各種肢體動作影子的變化。
學童探索光源的變化,發現影子的大小和物品與光源距離有關。
學生分析
先備知識學習困難
迷思概念
先備知識:有光源,有物體,才有影子。
學習困難:對光源、物體、影子三者間的關係,部分同學無法有效判定。
迷思概念:光源、物體相互間的遠近,會影響影子的大小與清晰度。
授課內容
討論議題
學生學習課題(架構、節次)
教師學習課題(含學習評量)
一、引起動機:
觀賞影片:影子變變變(547)
討論影片內容
二、發展活動
() 以室內光源製造物體光影活動
1.觀察p66文本圖片手影遊戲,兩張圖片中,有何不同:手靠近布幕,兔子小小的;手遠離布幕,兔子變大了。(影子是怎麼變大變小的呢?)
2.由老師示範手影遊戲兩張圖片,讓學生觀察,固定光源,手靠近布幕與手遠離布幕,投影在白板上,影子的呈現情形。(靠近布幕影子較小;遠離布幕影子較大。)
() 光源 (手電筒) 不動,被照的物體改變位置
1.引導學生覺察文本67頁的重點-光源的位置不動,同樣物品位置一樣或不一樣時,影子會有甚麼變化,並說出文本中能代表光影的變化的字句。
2.將四個空箱子及相同的物品8個,物品形狀不拘。
分組讓學童輪流試試看,物品放在側倒著的箱子內,手持手電筒當光源往內照,觀察同樣物品,位置一樣和位置不一樣時,影子有甚麼改變。可依據老師提供的學習單,操作光源和物品兩者距離的遠近,觀察兩者之間影子的變化。
3.請學童發表自己的發現。
(例如:兩個物品位置一樣時,影子一樣大;物品位置不一樣時,比較靠近光源的物品,影子比較大;離光源較遠的物品,影子比較小。)
5.補充動畫:光的投射
三、總結活動
1.除了陽光之外,還可透過有其他光源製造影子。
2.同個物體的影子會變大變小:物體放在布幕和光源間:光源固定不動,物體愈靠近布幕,影子愈小、邊緣愈清楚;反之影子愈大較模糊。
3.完成習作二P20.21
一、從活動中,了解學童是否能運用人造光源及身邊的物件呈現影子。
二、從光影活動的體驗探究與發表中,了解學童是否知道影子的大小與物品和光源距離有關。
三、從習作二(影子的秘密)中,檢視學童對影子的認知是否正確。

<觀課回饋>

學習共同體課堂學習歷程暨學習模式觀課<回饋>            觀課日期:20191112()
觀課
科目
綜和活動
單元名稱
戶外活動任我行
授課者
觀課者
陳美秀
夏可泰

小組學生座位
_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A
C
B
D
                 (觀課者) 
學生特質概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有拒絕別組進來指導觀摩的現象
B:聰明、沉穩,有領導特質
C:學習安靜,會觀察環境
D:坦率、真誠、有邊學邊吃手指的情形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
1.問第一題,A立即舉手並嘗試回答。此時CD都張大眼睛看著A,想了解A說甚麼,A說完之後,D立課搶著回答。
2.問第二題,AD搶著舉手,C這題有舉手。
3.第三題,C舉手踴躍,在老師示範投影後,B回答得很大聲,CD也大聲回答。
4.4位同學都拿出課本打開66-67頁,桌面上很乾淨,沒有多餘非學習的東西干擾。
5.實驗後老師統整歸納,4位都很專心聽,但沒有回應。
6.老師發習作,C說幫大家拿,然後一起閱讀文本,C突然壓住D的習作,說跟著我一起唸,然後大家開始思考,各自寫出答案。D開心的說,但大家都寫所以他改了過來。
7.習作第二題大家都寫3,老師在黑板上指導不到一半,大家都改成2,而2是正確答案
*閱讀文本或影片時
1.剛開始看影片,4位都顯露出專注的神情
2.影片看到4分鐘之後,CD露出累的表情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1.學習單發下去之前,C指著A說要和他同一組完成。
2.D拿到學習單指著AB來寫,B說不要
3.拿到學習單,D很開心,好像要安排,但C的回應不開心。
4.手電筒發下,ACD爭著拿,D拿到,CD手中拿走,並拿給AB同意。
5.AB輪流拿手電筒,但都沒有放在紅線上,而是往前往後移動著,並說物體的影子一大一小。
6.B舉手,老師過來指導了解,之後B看著學習單一題一題唸出來。
7.之後的操作,4位對於物體的大小變化還是產生疑問,原來光源沒有固定。
8.4為一直嘗試一直討論,導致進度落後,第二組的一位同學過來指導,A說出拒絕的話語。
9.最後由B負責寫,其他人操作,但一直反覆修正,以致該組進度落後。
*老師串聯學習時
1.老師請同學上台畫出答案,C一直舉手,想上台畫
觀課建議
1.  1.此課堂實驗操作花的時間較多,組內多了許多的對話討論,這些對話精采的部分可以想辦法錄影下來。
      2.建議老師可以在提問時及學生發表時,多串聯學生的回答,增加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觀課心得
      1.同樣的學習內容,老師已經在其他班級操作過一遍,有了一定的自我提醒及教學修正,所以在此班進行時,整體上事順暢的。
      2.這一班是第一次分組,但這班的人數並不少,所以很適合分組學習,不過既然他們之前都沒有分組學習的經驗,這次的分組讓我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像是CD之間的學習交手,AC之間的配合,B的主導全組等,都讓人莞爾。在我看來,第一組的組合是開創式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及個性,不過搭配起來卻沒有衝突火爆不和諧的場面,或許是第一次這樣的小組學習,可預期持續這樣的分組學習一定很精采,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科目
生活
單元名稱
光影好好玩
授課者
觀課者
陳美秀
宋莉瑛
0
00
00
00
2
學生特質概述
00一直保持安靜少發言
紀錄重點
學習模式~自學
學習模式~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1.觀賞影片時許開始跟著動手比,曾也跟著影片模仿

16學習本發下後,蔡開始作答,曾和許未仔細閱讀,許和蔡開始互踢腳遊戲並未超做教師發下的學習單。
17.如何讓影子變小及清楚?4個都答錯。
18.改變杯子前後有何改變?
曾舉手畫影子的改變卻錯誤

P.66教室要求看課文文本時
6.許拿筆開始玩耍,專注力不夠,池盯著卻無任何反應
15.拉回文本學習時,教師提問杯子改變位置時會產生何變化?
曾會跟著教師提文回答問題
*夥伴學習時
7.教師提問大多會主動回答
8.曾和蔡2位女生開始討論分工,由曾分配曾許一組,池蔡一組
9.拿到學習單後開始討論
10.一開始放置的紙箱不平,曾發現後轉平
11.一直都是曾在操作,蔡及池圈選答案
12.電源出現狀況開始求救
13.曾操作,蔡紀錄,許及池觀察
14.學習單完成後仍想嘗試操作變因
*教師串聯學習
2影子如何產生?曾許舉手,曾回答:陽光
3.什麼時候影子會不見許:光不見時。
4.光源方向和影子方向?無人回應
5.離光源較近時的變化?曾許舉手位被點到回答。

觀課建議
建議學習單操作練習時,教師可利用投影片帶著操作,因為觀察時發現有些學生無法清楚了解所有的變向操作
觀課心得
1.      學生班級常規不會因為第一次分組討論而脫序
2.      學習單發下後能井然有序地完成
3.      第一次進入小學二年級觀課,讓我清楚了解現在生活課程在光方面的介紹,受益良多。


科目
生活
單元名稱
光影好好玩
授課者
觀課者
陳美秀
凃淳益
00
00
00
00
2
學生特質概述
00有時易分心
紀錄重點
學習模式~自學
學習模式~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1.全組學生會看著老師並專注聽說明
2.全組桌面皆有課本,林生將多餘的課本至於桌旁的小置物夾中。

*看影片學習時
1.剛開始全組學生皆能專心觀看影片,約2分鐘後,蔡生、林生仍專注於影片,並有時點頭認同,李生不時出現開始轉頭看後面,周生已開始玩手,並試著比出影片中手影的圖像
2.老師問影片中的問題,周生舉手回答,但回答出錢一位學生說出的答案。
3.接續蔡生舉手回答問題,教師回應回答的很棒
*實驗教學
1.教師發學習單並說明實驗步驟。學生一邊聽一邊開始進行實驗。
2.教師以距離光源的遠近提示影像大小、模糊等觀察重點,學生立即進行實作。
*寫學習單時
1.教師發學習單給各組,每組只有2張,蔡生與李生自成一組,周生與林生自成一組。
2.該組的學生開始進行實作,其中李生、蔡生輪流進行擺放光源位置,全組學生開始針對看到的遠近、模糊進行發表。
3.李生移動燈源學生間開始說出清晰、模模的結論,並書寫於學習單。
4.學生寫完學習單後,李生主動移動了物品位置,發現了學習單上另一種方式,其餘學生也參與討論,全組學生皆有興趣光影的教具操作。
*老師串聯學習時
1.對於老師的提問,周生、蔡生比較踴躍的回應。
2.蔡生主動回答的次數多,參與較為熱烈。
3.周生對於影片中的手影圖像,一直想自己比出來,表情專注。
4.老師問學生有沒有問題,學生回應老師「沒有」。
5.老師問學生操作教具有沒有問題,李生及蔡生已開始操作教具,另2名學生立刻寫學習單。
6.全組學生開始玩起光影遊戲,藉由移動光源、物品說出呈像的清晰、模模或變大變小,看得出對於以上的名詞皆能理解
觀課建議
1.      教學可再更清楚步驟化,增加與學生討論的機會,避免學生因個別差異大造成教學頓時無法聚焦,少了與學生互動次數。
2.      建議將實驗步驟製成投影片,方便學生跟著學生。
觀課心得
1.      這個班級的學生還不錯,學生能積極操作教具,並一起說出答案很棒。
2.      教師以一次說明完整實驗步驟,學生能更快速的進入實驗步驟,並透過學習單與小組討論找出答案,有學生於完成學習單之後更探討學習單上沒有的其他可操作變因,增加一些趣味。
3.      進入組間觀課,看到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發現活動式的教學設計,很吸引學生,加上課室進行教學時的各種設計的暫停點,方便審視學生學習檢核,讓我的觀課後受益良多。

<授課者心得>



授課
者心
1.首先,感謝可泰老師、淳益主任、莉瑛老師,從備課、觀課到議課一路的陪伴,從探討課程內容的鋪陳、活動的串聯,以及光影的實驗等,再三討論,提出看法,確保讓學生的學習能達到教學目標。
2.備課:
  雖已教學多年,也歷經教專的磨練,身為科任,也已習慣有導師坐在課室後面,更與基地班的夥伴們互動數次,但輪到自己上場,還是有點緊張。雖已粗略地將教學設計完成,但透過備課,讓課程內容更聚焦,不管是教學內容的安排,時間的掌握都一一審視,淳益主任建議透過PPT將實驗的步驟呈現,畢竟是低年級的學生,實驗操作的步驟愈清楚學生愈能有效操作、可泰老師建議將班級學生分組,讓學生有討論的機會,以學共模式來進行課堂學習,也讓觀課者可以觀察學生組內或組間的互動學習。大家嘗試以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學生的學習,發現問題,調整學習,最後我們有了初步的課程共識。雖未採用PPT進行實驗步驟呈現,但利用學習單,讓學生依學習單內容進行光影實驗,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學生才二年級,視讀國字及對詞意內容的理解,也是需要評估的,而且設計挑戰題,讓改變實驗變因,增加光影實驗的變化,不知學生實驗後是否會搞混,畢竟只是二年級學生呀!
3.授課:
這堂課對我來講有三大挑戰,首先是學生們從未分組(當天早上班導師才協助分組),再來安排在下午第一節,少數學生會睡眼惺忪,擔心無法進入狀況,三是不僅分組還讓學生同時進行實驗。我想因為有老師進入課室觀察,學生的表現,自然而然就會更好,沒有人想睡,分組的情況大致上學生的表現也很不錯,這對我來說真是很棒的教學經驗。
4.議課:
(1)可泰老師的回應:
   第一次分組,第一次分組操作實驗,老師在組間穿梭引導,其實也很難看到學生學習操作的全貌,以及同儕間的互動與對話,如果能錄影,事後觀看,也許能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我想有效的串聯引導學生學習,更能帶給學生思考的面向,引發更多的聯想……這是很棒的建議呦!
(2)淳益主任的回應:
   光影實驗經由學習單,讓學生藉由圖文,按步驟進行實驗,原想讓學生自由操作,再進入學習單的歷程,這不僅需花費更多的時間(時間有限),而讓學生按照學習單來進行光影實驗步驟,對二年級學生的確有點難,我想,若能藉由PPT將實驗步驟一一呈現,並且逐步引領學生學習,如此,不管是時間的掌握,或者是學生的學習(學生個別差異性),教學者將更能聚焦,有效掌握教學脈絡,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益。
(3)莉瑛老師的回應:
   除了給予學習單,按照步驟操作對差異性較大的學生,也許會比較吃力,所以藉由同儕共學可以相互成長,並增進彼此間的學習互動,若能再佐以投影片帶著操作,相信對於有些學生更能清楚地了解所有的變向操作。
     總之,感謝夥伴們一路陪伴,還有參與的校內老師們,由於大家用善意的眼睛,提供最真實的意見,我想,教學的路上,有您們真好,希冀自己活到老學到老,將所學轉化,讓教學的效益最大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