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109.10.12 校定課程基地班 大同高中觀議課

2020.10.12 校訂課程基地班 大同高中觀議課
觀課地點:屏東縣大同高中8-3教室
觀課內容:八年級校定課程 /阿猴的阿緱 牡丹少女事件簿
觀課教師:夏可泰老師、利天龍老師、(請天龍補充)、蘇毓琇研究生
授課老師:郭欣芝老師

陪同大同高中這個基地班的備課經驗是快樂的。基地班的召集人將成員凝聚的超好,大家都很願意備這充滿在地色彩的校訂課程。最佩服的是每周都備課,如此精實的基地班,是標竿,是翹楚,要想辦法彰顯他們,值得大家學習。
今天的授課內容是小台的故事,究竟欣芝老師會怎麼帶領大家經歷一堂寧靜又充滿愉悅聲響對話的課堂風景呢!大家繼續看下去囉!







<教案設計>

屏東縣立大同高中109學年度校本位彈性課程備課教案設計表

教學科目

校訂課程-阿猴的阿緱

教學單元

牡丹少女事件簿

授課日期

1091012()

授課時間

50分鐘(節課)

授課教師

 郭欣芝

實施班級

83

觀課教師

 

 

核心素養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設計理念

J―A3具備善用資源以擬定計畫,並發揮主動學習與創新求變的素養。

 

J―C3具備敏察和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並尊重與欣賞差異。

1a-Ⅳ-1

學生能摘取及整理文本《牡丹少女事件簿》資料重點

3b-Ⅳ-3

學生能摘取及整理文本資料重點並能加以描述解釋正確回 答教師提問

3c-Ⅳ-2

理解成員特質並相互 學習與合作。

Cb-Ⅳ-1

透過不同歷史事件中的理解與省思,提出令人感到困惑的觀點或立場,想像在不同的條件與選擇下,推測可能發展,並能分享給同學

Cb-Ⅳ-1

清代屏東的原住民族社會及其變化

 

核心概念

單元目標

K理解、省思和換位思考

S文本閱讀

文本分析

情境脈絡

一、文本分析:

牡丹少女的文本閱讀討論

 

學生分析先備知識學習困難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留學?被留學?教化?

授課內容

討論議題

學生學習課題(架構、節次)

【第一節課】

一、準備活動:2分鐘

請同學們依分組各自就坐,備妥提前發放的文本學習單、答案卡、小白板、板擦與白板筆。

二、引起動機:3分鐘

以學習日本文化作為引起動機,反問學生最想學習哪些東西?。

三、發展活動

()學生自學:5分鐘

教師請學生自讀文本學習單第9-11頁,並在答案卡上寫下自己覺得整篇文本的關鍵字詞。

()學生共學:10分鐘

同一組的成員互相討論各自的答案,取得共識後書寫於小白板上。

()教師串聯學習:15分鐘

每一組各派一位組員發表自己那組剛剛討論出來的共識。

 

四、綜合活動:15分鐘

討論並完成素養題第15-17題:牡丹少女到日本多久?改造前後日本媒體是如何形容她的?

討論並完成素養題第1419題:日本人為什麼要抓牡丹少女回去?

討論卓杞篤與小台?(有照片、文字、個人形象)

 

教師總結今日同學之表現,請小組長協助同學們將所有學習單繳給老師收存檢閱。

 

  學習共同體參加公開觀課注意事項

1.請老師依分配從頭到尾觀察一組學生,不要游走各組。

2.請關注學生學習而不是教師教學。

3.請注意學生的優點,盡量不提學生的缺點。

4.請當一個旁觀者,不要涉入學生學習。

5.除了擔任內觀教師外,其他觀課教師請在外圍觀課即可,應避免太多人

  聚集在學生身邊,干擾學生學習。

6.若要照相,請勿使用閃光燈,並關靜音。

7.手機請關機或設定震動,以免干擾上課,謝謝您的合作!

  學習共同體觀課,要「觀」什麼?

內觀:  1.師生互動狀況(專注聆聽?理解程度?安全提問?)

  2.閱讀文本歷程(專注閱讀?閱讀模式?有無迷思?)

  2.組內互動情形(解題過程?哪裡卡住?互學情形?)

  3.組間交互學習(專注聆聽?是否構築共學交響?如何伸展跳躍?)

外觀:  1.師生互動狀況(專注聆聽?理解程度?勇於提問?)

  2.閱讀文本歷程(專注閱讀?教師置位?)

  2.組內討論歷程(互學情形?教師置位?)

  3.組間交互學習(專注聆聽?是否構築共學交響?如何伸展跳躍?)


<教學回饋及反思>

一、先讓我分析授課者的教案設計,試圖以課例研究的角度,、試著分析這堂課的教學面向,聚焦在教與學的what,how,個人的理解有限,請多多包涵。     

輔諮:夏可泰

#教學目標:學生學甚麼

1.摘取文本重點

2.描述其摘取的文本重點 

3.正確回答老師的提問 

4.和組員合作互學

#教學內容:老師教甚麼

1.    對於文本重點摘要的描述

2.    對於不同觀點的闡述

3.    對於兩種以上概念的關聯統整與比較

4.    對於學習到的概念詮釋與比較

#教學環節:老師如何教

1.引起動機

喚醒對日本文化的經驗,提升學習興趣。

2.發展活動:文本閱讀(自學)

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找出個人對文本解讀的關鍵字詞

3.發展活動:小組討論(互學)

小組成員分享各自的關鍵字,聽取別人的說法,討論達成共識並發表

4.發展活動:全班分享(共學)

各組派1名學生發表,由老師串聯全班的學習

5.綜合活動

老師帶領全班學生討論學習單的問題並完成學習單。

#教學活動:學生如何學<學習單>

1.    師生共學,從老師的提問中與師生對話分享

2.    個人自學到小組互學,閱讀文本中從個人學習到學生間的互學來分享學習內容

3.    小組互學到全班共學,小組互學的共識到發表,然後教師引導串聯全班的學習

4.    共學到自學,老師提問後全班共學到個人完成自己的學習。

 整理成表格如下

面向

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1

摘取文本重點

對於文本重點摘要的描述

引起動機

喚醒對日本文化的經驗,提升學習興趣

師生共學,從老師的提問中與師生對話分享

2

描述其摘取的文本重點

對於不同觀點的闡述

 

發展活動:文本閱讀(自學)

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找出個人對文本解讀的關鍵字詞

個人自學到小組互學,閱讀文本中從個人學習到學生間的互學來分享學習內容

3

正確回答老師的提問

 

對於兩種以上概念的關聯統整與比較

 

發展活動:小組討論(互學)到

小組成員分享各自的關鍵字,聽取別人的說法,討論達成共識並發表

全班分享(共學)

各組派1名學生發表,由老師串聯全班的學習

小組互學到全班共學,小組互學的共識到發表,然後教師引導串聯全班的學習

 

4

和組員合作互學

對於學習到的概念詮釋與比較

綜合活動

老師帶領全班學生討論學習單的問題並完成學習單

共學到自學,老師提問後全班共學到個人完成自己的學習


二、這堂課我的主要工作是全觀,觀課議課後的回饋及反思

1.整堂課的師生互動:多數學生都能專注聆聽,理解程度也不錯,不過何謂安全提問,這可難倒我了。
2.文本閱讀的歷程:多數學生都能專注閱讀,閱讀時多能安靜專注的,有些會邊讀邊畫重點,至於有沒有迷思,這部分我無法回答。
3.組內互動情形:多數的小組成員有互動,有些是全組互動,有些只有幾位成員互動,互動時可以看出哪些人屬於支配角色,那些屬於被動的角色,有幾個課堂客人,但並非從頭到尾都沒融入學習。
4.組間交互學習:這堂課較少出現組間交互學習,不過經由老師適度的引導及串聯,組間的報告會出現贊同及不贊同的聲音,所以有少許的共學交響,至於如何伸展跳躍,授課教師最後的卓杞篤與小台的比較,如果操作的時間或安排得夠充分,應該會出現伸展跳躍的畫面出現。

總而言之,這堂課整體表現讓我滿足,非常接近學共的課堂風景,雖然有人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不過這樣的共好風景已逐漸成形。
寧靜的革命,藉由自學互學共學的學習模式,追求共好的精神。
每每看到學生投入學習,看到不同背景不同程度的學生能認真聆聽同學的發言,並接納他人的學習,進而肯定自己的學習,經由老師的引領,師生共築和諧的交響課堂,這樣的學習風景是寧靜祥和的,是賞心悅目的。
當然,如果在傾聽的技巧,站位的思考,班經的提點等能更細緻的操作,那就更美好了,不過瑕不掩瑜,真的感謝欣芝老師給我們一堂這麼經典的學共風景,給我們成長學習的機會,感激天龍的帶領,讓這個基地班愈加的成熟穩定。

補充:12年國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強調互助共好的學習願景。所以我很"營就以"學生互學的畫面,這樣的能力習得將幫助他們未來在職場上與同事互動共創多贏的局面啊!

20201012大同高中觀課小記錄

屏東大學教育所 蘇毓琇

 

以對日本留學的想像為開頭引起學生動機,說明今天要討論一位女生去日本留學的經驗。

五分鐘閱讀文本,每個人找出文本的關鍵字,將關鍵字寫在答案卡上。

小組討論,組內達成共識之後將答案寫到小白板上,再進行發表。

 

右前組:日本教育比較好。

中前組:教化,蠻族有凶性所以要教化他。

中後組:任人擺布,小台被抓被帶到新的地方。被迫學習新事物的排灣少女。

左後組:原住民跟日本人教育之間的對比跟文化。

師:在這之間你看到哪些對比?

學生:原住民沒有教育、儀態。

右後組:少女被送到日本,一切都由日本人掌控,被日本人貶低,沒有屬於她的心聲。

師:是什麼方面被貶低?

學生:智商。

師:智商嗎?他說原住民怎樣?低能兒。

左前組:文化差異,因為小台被抓到日本後因為語言還有生活上的不通,所以被形容是野蠻人之類的,回到台灣之後也因為文化語言差異、水土不服所以又死了。


牡丹少女被抓去日本多久?

媒體怎麼形容小台?豚兒是什麼?你怎麼知道豚兒是豬?

五個月之後又怎麼形容?為什麼媒體要強調她的前後差異?

為什麽要凸顯日本很會教育人家?

將「漢化」與「日化」進行比對,請學生回去思考是否雷同?

為什麼日本就抓牡丹少女,不抓老的?為什麼不抓男的?

觀課回饋:

小組發表的時候,老師不斷重複「大家覺得呢?」「其他人有沒有要補充嗎?」「你們同意他的答案嗎?」讓其他同學思考他組的答案,同時可以再回去檢視文本;老師再根據學生的發表進行追問,問的問題都好關鍵,大部分學生也都能在狀況內回應的情形很精彩。我在一旁當觀眾看得很開心,只差沒有為這師生間的應答歡呼掌聲了!


觀課回饋紀錄表

觀課

科目

校訂課程

阿猴的阿緱

單元名稱

牡丹少女事件簿

授課教師

觀課教師

郭欣芝

利天龍


小組學生座位

第 4 組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B

C

A

E


觀課者✦

學生特質描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靜O,經常分心、影響別人

B-育O,分心,帶了鍊子影響小組學習

C-翔O,看似專注,實則分心

D-詩O,偶爾分心,和同學筆談

E-嘉O,偶爾分心,和同學筆談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1.老師利用ppt的日本圖片帶入課程,小組都認真。

2.老師問問題時,A亂猜兩年,老師說出正確答案五個月時,B回應說:對阿,又去看文本。

3.B對D說是6月到10月。

4.A.偶爾去捏C的手。

5.老師詢問有沒有看到,D、B都回應說有。

6.D在紙上寫字給E看,雙方開始進行筆談。二人都分心。

7.課程尾聲,老師詢問卓杞篤與小台的個人形象,哪個讓人印象深刻,等到老師走近時,E回應說:我記得航海夫人。(老師糾正她其實是杭特夫人)

*閱讀文本或影片時


1.閱讀文本時,E一直趴在桌上用手撐著頭。

2.B玩弄著手上的鍊子。弄完之後進入文本的閱讀。

3.C很認真地讀文本。

4.D邊讀邊轉著手上的筆。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1.當老師在給兩分鐘時,只有A的答案卡有答案,寫著牡丹少女四個字。後來,E在答案卡上面寫下任人擺布四個字。

2.組員經常分心,例如:E拿了B的鍊子。D拿了B的立可白。


3.老師說:有共識時寫小白板,D寫了E在答案卡上寫的任人擺布,然而小組的討論並沒有成形。比較多的是分心,例如:A向E借了答案卡來看。D拿了B的鍊子來觀察。A用答案卡和手多次去弄C的頭髮。

4.老師來到小組邊,B說:我們跟別人的不一樣。

5.A說:12點有火車嗎?又問:去台北?

6.C看了老師簡報上左下角的小燈泡,和B聊了這個分心的話題。

7.A問說:那我們(出去玩時)要吃甚麼?

*老師串聯學習時


1.第一組學生分享日蕃教育差異後,組內同學反駁補充。接著第二組分享教化。本組的B生拿了白板筆,在文字上加了句點。(分心)

2.本組學生B分享時,D拿了文本給他參考,B念著突然被抓、被迫學習新事物......。此時第一個分享的小組有位男生提問,她根據蕃地事務局不惜成本的照顧小台,質疑她是被迫的嗎?D此時堅定地回應說:是被迫啊!

3.A拿著筆在板上塗鴉,畫了一個女孩子圖案,後來又畫了一個大便圖案,還寫了倪翊傑的名字。(分心)

4.接著分享的小組指出:沒有自己的心聲,被日本人貶低,此時有一組女生想要舉手補充,然而老師沒注意到。女生就縮手了。

5.老師串聯學習時,E跟C說,你有沒有玩?(線上遊戲......)C回應她,說了一連串的話(分心)

6.A在白板上畫了動物圖案,嘴裡嚷嚷著:為什麼學校不要辦討論遊戲的課程?

觀課建議

老師進行組間巡視時,若能留意排除學習的干擾因素,例如本組學生帶來的鍊子,可能對學生的專注度有所提升。

觀課心得

1.綜觀今日所見,與課程無關的小飾品干擾了小組的學習。本組組員之間的討論沒有成形,因此沒有進入到深層的夥伴學習。幾名組員之間的看似互動的討論,話題圍繞著線上遊戲與假日出遊的規劃,比較可惜。

2.觀課者傾向於用時學時停來描述今日的小組學習。儘管組員分心的厲害,但是老師接近時或是提問時,本組學生不時有一或二名學生可以回應老師的問題。觀課者猜想這可能與提問的方式有關。易言之,如果老師的提問只是要學生回答有或沒有,自然容易造成明明孩子分心離開學習情境,卻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問的情況。

3.教學者能夠在小組分享之後,進行組間的串連學習,其他小組至少有四位同學的意見與討論,無論就台風或是舉文本佐證,皆是可圈可點,是本日課程所見的美麗風景。

觀課回饋紀錄表

觀課

科目

校訂課程

單元名稱

牡丹少女事件簿

授課教師

觀課教師

郭欣芝

林錦璁


小組學生座位

第 1 組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E


學生特質描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舒o:積極、主動、敏捷、具領導力

B-倢o:沉靜、認真、配合

C-維o:沉靜、認真投入

D-尹o:消極、敷衍、心不在焉

E-怡o:認真、撒嬌、主動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教師利用簡報和問答,引起動機學生配合教師指令安靜閱讀文本。

教師於組間巡視,關心CD的學習狀況,給予引導,並提醒ABE要關心CD,小組互動討論。

教師要求學生將個人閱讀擷取的關鍵字寫在紙卡上再將全組關鍵字寫於白板。

*閱讀文本或影片時

全組均安靜閱讀文本

A閱讀速度快且劃重點,稍等B後就積極和B討論,表達個人意見。待E閱讀完畢後,又和E討論及個人意見根據。

A在教師提醒後主動關心CD的狀況,說明自己閱讀文本的重點和想法,CD認真聽,待A一離開和B討論,CD立刻休息做自己的事。

D無心閱讀,教師曾到旁關心,學生給予回應後,觀察教師到他組後,立即在桌面下寫地理大卷罰抄,察覺教師接近時就收起來。

C為特殊生,十分認真閱讀文本,教師亦到旁關心鼓勵,但是學生礙於自身狀況,僅能寫下日本關鍵字後就停止。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學生配合教師指令寫下個人擷取的關鍵字於紙卡上,再寫下全組關鍵字於白板上

A積極投入分別向BE表達個人意見,B耐心聆聽,沒有表示意見,E略和A交換想法後,由A寫下「日蕃教育差異」,但是E立即發表個人不同想法,認為「日本教育較好」。

BE討論交換意見。

各組發表時,AB能聆聽各組意見,又不時耳語討論(為戴口罩又聲量小,不知討論內容)

AB目光追逐教師移動。

E偶而分心但還能注意各組意見,於教師提問時能大聲回答。

D仍抽空偷寫作業,察覺教師靠近,就改在文本上畫少女漫畫頭像。

C手持文本認真聆聽各組意見和看文本。

旁座組員於小組發表時,轉身和A討論對話。

教師讓學生比較卓杞篤和少女小台的差異,A問卓杞篤的文本,因為沒有印象,E利用白板塗鴉畫少女小台並在下課時展示給教師看。

*老師串聯學習時

教師採問答引起動機,E表示曾到過日本(教師告知學生之後再讓她發表自身經驗,但是至下課解散都未讓E公開發表,E逕自走到教師身邊聊自身經歷。)

教師讓小組發表,並給予肯定,又提問鼓勵其他組發表。

教師於各組發表時,於各組間走動,不時補充又提問,A於教師走到身旁時舉手碰教師手臂想發言,但教師未察覺,A遂放下手。

教師交待回家功課,請學生找出卓杞篤的文本,寫100字的印象。

觀課建議

1可購置附擦頭的白板筆方便學生修改也避免學生反覆用手擦拭記錄。

2縱觀全場時請多注意左邊位置尤其是第一組的角度以及時掌握學生反應。

觀課心得

教師能掌控全場節奏亦能讓學生配合指令閱讀擷取訊息發表聆聽和回應令觀課者獲益良多。


觀課回饋紀錄表

觀課

科目

校訂課程

單元名稱

牡丹少女事件簿

授課教師

觀課教師

郭欣芝

林叔陵


小組學生座位

第 2 組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學生特質描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信o

B-軍o

C-薏o(缺席)

D-乙o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進行文本閱讀,很安靜的依筆尖帶到的方向,耐心閱讀。

*閱讀文本或影片時


老師進到小組,到B生身邊指導文章閱讀的正確順序。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這組很安靜,在前五分鐘都沒有互動,安靜地讀著自己的文章。

到了老師應學生之需而延長兩分鐘時,才小小的討論了一下,

老師隨即進入小組,對於小組討論出的關鍵字給予回饋,肯定小組的討論。


此組討論出的關鍵字是「教化」。




*老師串聯學習時


小組報告分享完成後,BD兩生邊聽課邊玩起白板筆的墨水,A生則是瞇起了眼睛,


D生對於老師的課堂內容舉手表達看法,餐與討論。

觀課建議

觀課者並未趨近學生,致使細節未能詳實捕捉呈現,觀課者還要多練習。

觀課心得

共學需要時間,授課者要能等待,細嚼嚼出滋味,慢磨磨出真義,這是徹底做學問的功夫啊。


觀課回饋紀錄表

觀課

科目

校訂課程

阿猴的阿緱

單元名稱

牡丹少女事件簿

授課教師

觀課教師

郭欣芝

黃文安


小組學生座位

第 3 組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E

老黃

學生特質描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智o

B-振o

C-耀o

D-黃o

E-志o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組內在老師說明時,有明確知道接下來要讀文本。

*閱讀文本或影片時

B未專注在文本,反而一直望著其他夥伴,其他同學則專注閱讀,應是採用word-by-word方式。待老師來確認,B才稍加閱讀。D則從頭到尾有沉浸。B的閱讀似乎是scan式。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C在寫關鍵字時,最快產出自己的想法。A及E也在其後開始構想,D於之後亦動筆,B在老師來指導時有表達他的想法。老師到組內牽引C去進行討論,但CDE有交流,或因位置之故,與對面AB稍少討論,後由D去與對面AB說明。D代表寫下組共同認可的關鍵字,C在旁指點迷津狀!E亦有稍提看法。小組成員互相推派,老師提D來發表,D表達OK,但面對老師的問題,則稍有遲疑,由老師再進行指導,有個人表達。討論卓杞篤時,ACE協助D在小白板上寫下對其的印象,CE更有在旁輔佐D,AB有自行討論。

*老師串聯學習時

老師有牽引C進行討論,在此過程後,有啟動CDE之討論。

老師在D發表後,有引導D去再稍深思考一些細節

老師在導讀更深涵意之時,組內成員算有聚焦。

觀課建議

對於文本之閱讀,給予的時間算是偏短,如此大量之文字,需要持續之閱讀策略之建立打底。同時也需要各段落之統整或是確認文本之大意能夠達到學生的認知。

觀課心得

由於大班制,分小組難免會有漏網之魚,無法進入狀況,但因課程有融入本土議題,且有連結學生內在情感及認同,學生也不會覺得無聊!內容是很有深度去建構內在之土地之連結!


觀課回饋紀錄表

觀課

科目

校訂課程

阿猴的阿緱

單元名稱

牡丹少女事件簿

授課教師

觀課教師

郭欣芝

林春妙


小組學生座位

第 6 組  (請加註觀課者的位置)

E



學生特質描述

*填寫姓名後描述個別的特質

A-聿O

B-芹O

C-忻O

D-淘O

E-閩O

紀錄重點

自學

互學

自省學習

文本學習

夥伴學習

教師串聯引導學習







觀課紀錄

*老師說明時



老師說明時,五位同學雖有小碎聲,但能聽從老師的指示自行讀文本。

*閱讀文本或影片時


五位同學於自學文本時,皆能專注自己手中的文章,靜心閱讀。

*寫學習單或討論時


A與C討論時還有比手畫腳的動作。

B是個專心的聆聽者。

E&D較安靜,發言較少。

D同時代表小組書寫小白板。

A於小組內有強烈的組內發言影響權。組內的共視易受A的影響。

*老師串聯學習時



先前給小卡書寫關鍵字詞,每個人原本都有自己的想法:

C寫擺佈,失自由

D寫教化、文明、擺佈

A寫教化

B寫教化、擺佈

之後討論,A引導全組歸納到蕃人無教育之故。

觀課建議

使用了答案卡讓每個學生找出關鍵字,但是在各組討論時,有些同學的關鍵字就被忽略隱藏不用,反而受某些特定組員的影響,建議可以將各組答案卡放在各組桌子中間,找出這些答案卡的共同點,再次聚焦、凝聚共識,之後產出的關鍵字或是句子應該更能夠達到成果。

觀課心得





全觀攝影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nrjK3pCRv_Qf0JLJmQloD0ztrAK94SaG?usp=sharing


小組攝影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5Cp30qAUuEcI80yOziZlRz11Cv4Mi42n?usp=shar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