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國小四層次提問融合教育基地班110學年度教學觀摩教案
壹、時 間:110年12月8日(星期三)13時30分
貳、地 點:東港國小行政大樓2F視聽教室
參、教學者:東港國小特教班張筱梅老師
伍、會議內容:
一、公開授課教學內容說明:
(一)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本節教學主要採用「四層次提問對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習自於宋慧慈老師(2014)「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活用四層次提問的有效教學」及宋慧慈老師(2020)「用心,與孩子對話:用『好奇心』提問,用『接納心』傾聽,用『祝福心』回應」兩本著作。所謂的四層次提問,第一層次的提問設計為記憶性問題、第二層次為感受性問題、第三層次為詮釋性問題、第四層次為實踐性問題。教學者採用此教學法是期望能在與學生深度對話的過程,與參與者個人生命經驗連結,使教與學不只是停留在閱讀層次,而是能在文本中點燃參與者之行動力,該提問之層次與學習歷程,讓師生皆能從中反思回饋,其能力的提升呼應12年國教之素養導向。
本節課透過導讀「完美的正方形」繪本,讓學生從教師的提問過程,學習去觀察故事中主角正方形一路從自喜自己是個完美的正方形,遇到了被外力撕碎、切割、揉皺後卻能一次次把自己變成噴泉、花圃、高山等各種美麗的風景,當它最後不再有人將它的外型改變,它把自己變成一扇窗回顧過去創造的精彩。引導學生進一步省思在正方形變化的過程中間有哪些心路歷程、正方形身上有什麼樣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跟過去傳統教學法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繪本的優點、智慧結晶並非由老師直接講述讓學生得知,而是透過師生對話並由教師歸納統整,共盪出屬於該團體的智慧,最後鼓勵學生向家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或是採取行動幫助班上的同學,期許孩子們帶著創造不可能的心情及勇氣,陪伴著他們遇到挫折時,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學習正方形的智慧,永遠都有找到新辦法的可能性。
(二)教學內容
領域/科目 |
語文 |
公開授課教師 |
張筱梅 |
|
實施年級 |
三年級學生共11位,包含1位情障學生。四年級學生共2位,包含1位輕度智能障礙、1位自閉症學生。 上述三位特教學生皆有接受資源班服務。 |
單元名稱 |
完美的正方形 |
|
學習目標 |
一、認知 1.能回答繪本裡相關的人事時地物等記憶性問題(第一層次問題)。 二、情意 1.能專心聆聽同學的發表。 2.能遵守「先舉手再發言」的輪流發言規則。 3.能說出一個實踐性問題(第四層次問題)。 |
|||
議題融入 |
生命教育、閱讀教育 |
|||
參考資料 |
「完美的正方形」原文名稱:PERFECT
SQUEAL,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664138,頁數:40,出版社:三之三,作者:麥可・荷爾,譯者:宋珮。 |
|||
教學活動內容與實施方式 |
||||
一、準備活動(5分鐘) 1.
教師向學生說明:「今天要帶同學們一起來看一本故事書。看書之前想跟同學們說明,這次的看書方法比較不一樣,老師會一邊看,一邊問大家問題,想到什麼你們都可以試著說說看,這不是考試,很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會答錯、或是扣分,大家反而可以從你的分享裡學到不一樣的經驗」,藉以鼓勵學生發言。 2.
教師說明分享時的規則:「1.想分享的同學記得先舉手再發言。2.專心聆聽同學們的回答。3.聽到同學說的不完整可以先舉手等老師點名再補充,請不要打斷別人。4.如果有同學講得比較慢請不要催促他,稱讚他願意發表的勇氣。」 3.
教師告知學生教學過程會錄影,但是影片是幫助老師了解自己教學有哪些地方說得不夠清楚,幫助老師學習怎麼用這個教學方法教導學生,影片老師不會隨便傳給別人,請學生放心回答。 二、發展活動(30分鐘) 1.教師拿出繪本「完美的正方形」,請學生觀察封面後教師提問: (1)這本書看起來像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2)考大家一個數學問題,如果這本書最上面的邊長是15公分,猜猜看其他的邊長各是幾公分? (3)再考一個更難的,左上角是90度,猜猜看其他的角各是幾度? (4)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5)請大家唸出書名,猜猜看這本書裡面在講什麼? 2.教師打開繪本一邊導讀一邊進行第一至第四層次的提問,問題的順序或提問方式將再視現場學生回答做調整,提問設計如附件一。 三、綜合活動(5分鐘) 1.教師向學生詢問:「你們喜歡上今天這樣的閱讀課嗎?說說看你為什麼喜歡?」。 2.教師統整學生的回應,並回饋學生參與過程秩序表現良好及對繪本閱讀的投入程度,並謝謝學生的參與。 3.請學生起立回到課後班上課。 |
||||
評量方式 |
觀察、口頭問答 |
|||
附件一、四層次提問設計表格
姓名 :張筱梅、鄭鈺清 主題:完美的正方形 日期:110/12/6 核心價值:不要害怕犯錯,每一個錯誤的經驗都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事情解決方法 暖身題: 1.
這本書看起來像什麼形狀? 2.
考大家一個數學問題,如果這本書最上面的邊長是15公分,猜猜看其他的邊長各是幾公分? 3.
再考一個更難的,左上角是90度/直角,猜猜看其他的角各是幾度? 4.
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5.
請大家唸出書名,猜猜看這本書裡面在講什麼? |
|||
第一層次 |
第二層次 |
第三層次 |
第四層次 |
1.
封面的正方形上有一條彎曲的線條,看起來像什麼表情? 2.
我們來猜猜完美的正方形是誰? l 如果學生猜的是繪本封面的正方形,則問學生:「為什麼這個完美的正方形要笑咪咪的?」 l 如果學生猜的是日常生活的人物,請他說說為什麼會聯想到該事物。 3.
故事裡的主角是誰? 4.
故事裡出現的第一個正方形是什麼顏色的? 5.
這個完美的正方形有些什麼特徵? 6.
對自己是具有「四個相同的角、四個相同的邊」的正方形,它有何感受? 7.
星期一那天,正方形出現那些變化,讓它不再是完美的正方形了? 8.
正方形從星期一到星期六,被人用了哪些方法改變它的樣子? #切塊、打洞、撕、分割、剪、揉皺、撕開 9.
正方形被改變後,它把自己分別變成什麼呢? 10.星期天有發生什麼事嗎? #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12.正方形對於星期天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時,它的表情有什麼變化? #嘴角下沉 13.這個時候的正方形,看到自己一直維持四個相同的角、四個相同的邊都沒有改變,它有什麼解讀? #四個相等的邊緊緊圍繞它、四個相同的角既僵硬又拘束。 14.當正方形感受到「四個相等的邊緊緊圍繞它、四個相同的角既僵硬又拘束」時,它將自己變成什麼呢? #一扇窗戶。 15.正方形變成窗戶後,看到什麼? |
1. 故事一開始,正方形對於自己有「四個相同的角、四個相同的邊」感覺既滿足又開心,如果你是它會有什麼心情? 2. 正方形看著自己被切割打洞可能會有哪些心情?為什麼? #恐懼的,因為他不知道會發生哪些事情 #生氣的,因為他認為自己被欺負、感覺破破爛爛不舒服 #充滿新鮮感的,因為他好奇改變後的樣子 3. 如果你是正方形,下一步你會想要做什麼事情? 4. 看到正方形把自己變成噴泉,你心裡浮現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為什麼? 5. 你比較喜歡原本完美的正方形還是它變成的花圃、公園、大海、山嶺?為什麼? 6. 一開始正方形覺得自己很完美,但是星期日又變回「正方形時」,它卻覺得僵硬又拘束,說說看有哪些原因造成它有這些感受? 7. 故事最後當正方形不能再被切割、變化,說說看它在把自己變成一扇窗看著過去的重新組合的各種美景,可能會說哪些話? 8. 正方形一次次被撕碎、分割、揉皺成看似無用的碎紙屑,卻能把自己重新組合變成花圃、公園、大海、山嶺,正方形如果是個人類,你覺得它身上有哪些優點? |
1.
你曾經看過、做過什麼事情,會想讓你用「完美」兩個字來形容?為什麼? 2.
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或改變,會讓你覺得像正方形被切割、撕碎那樣___?(統整第二層次第2題學生回答) (1)一開始你有什麼心情? (2)你後來是受到什麼樣的幫助,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像這方形那樣變成各種美麗的樣子? (3)在這個事情中你看到自己身上還有哪些優點,才能幫助你像正方形那樣____(統整第二層次第8題學生回答)? 3.
你自己或你身邊的家人、同學,曾經要做一件事情或工作不小心做錯了,或是你發現不要按照本來的步驟,一樣可以完成那個工作,甚至做得比以前更好。就像故事裡正方形那樣,被剪開、撕開變成各種紙屑,反而可以拼成各種美麗的圖畫? (1)一開始你做錯或是沒有按照原本的步驟做事情時你有什麼心情? (2)說說看你是怎麼發現自己可以像正方形那樣,從「碎紙屑」變成「美麗的圖畫」? (3)我們可以從這個事情裡發現什麼訣竅或面對事情的方法,幫助自己像正方形那樣下一次能夠很有智慧面對問題呢? |
1.
今天回家以後,請你跟家人分享我們讀完「完美的正方形」你從這裏面學到一個正方形的優點是什麼? 2.
看完這本書,你第一個想起要幫助哪一個朋友或是哪一位家人,在他遇到像正方形被切成碎碎的紙屑,感覺自己____(統整第二層次第2題學生回答)時陪他動動腦想辦法,你願意為他做什麼? |
附件二-觀課紀錄表
公開授課教師姓名:
班級: 授課科目:
公開授課日期: 110年 12月 日 星期 時間:第 節
觀察面向 |
觀 察 說 明 |
項 目 |
高度 有效 |
有效 |
低度 有效 |
無效 |
|
學生學習工作專注度 |
在初進教室時快速掃瞄學生是否專注在工作上 |
專注 |
|
|
|
|
|
回應 |
|
|
|
|
|||
提問 |
|
|
|
|
|||
小組或同儕活動 |
|
|
|
|
|||
課程決定點 |
觀察教師教學內容,檢核教師授課內容與目標是否符合學生能力指標 |
教學設計 |
課程準備 |
|
|
|
|
呈現教材內容 |
|
|
|
|
|||
善用教科書 |
|
|
|
|
|||
教學工具 |
教材教具 |
|
|
|
|
||
教學資源 |
|
|
|
|
|||
教學策略 |
觀察教學的實務,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策略及如何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 |
內容呈現 |
演繹、歸納 |
|
|
|
|
善用提問 |
|
|
|
|
|||
引導思考 |
|
|
|
|
|||
以問題誘發討論 |
|
|
|
|
|||
師生互動 語言表達 |
停頓、等待 |
|
|
|
|
||
給予適當回饋 |
|
|
|
|
|||
激勵學生 |
|
|
|
|
|||
語調及音量 |
|
|
|
|
|||
肢體語言 |
|
|
|
|
|||
教室佈置 |
從教室環境佈置中,找到教學作品或證據 |
展示學生作品 |
|
|
|
|
|
妥善佈置教學環境 |
|
|
|
|
|||
學生座位安排 |
|
|
|
|
|||
班級經營 |
學習安全或健康議題值得加以留意與強調的 |
友善的學習氛圍 |
|
|
|
|
|
掌握教學時間 |
|
|
|
|
|||
學生能遵守常規 |
|
|
|
|
|||
質性描述 記錄事項 |
|
公開授課教師簽章: 觀課者簽章:
附件三-觀察後議課回饋紀錄表
屏東縣東港國小110學年度辦理校內公開授課觀察後議課回饋紀錄表
●公開授課教師: 任教年級: 任教領域/科目:
公開授課教學單元: ●共同議課人員: ●觀察後議課回饋 日期: 年 月 日
地點: |
請依據觀察工具之紀錄分析內容,與授課教師討論後填寫:
一、教與學之優點及特色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二、教與學待調整或改變之處
(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表現、師生互動與學生同儕互動之情形):
三、授課教師預定專業成長規劃:
四、回饋人員的學習與收穫:
|
與會人員簽名:
<可泰回饋>
110.12.08(三) 東港國小基地班公開觀課紀錄
觀課者:夏可泰老師
觀課對象:全觀
E |
B |
|
A |
|
D |
H |
|
G |
F |
|
C |
*課堂學習活動的事實
一、老師全場站著面對學生打開繪本以提問的方式一頁一頁帶領學生共讀。
二、前面10分鐘的學習,部分學生能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少部分學生表現出不安的情緒,雙腳在椅子前後晃動,部分專注的學生也有出現雙腳晃動的行為。
三、錄影機架在面對學生學習的偏左方拍攝,GF學生容易被教學者擋住,無法完全看到學習的表情及樣貌。
四、老師單純的以繪本內容一一的提問,讓學生發表並串聯學生的回答,一個提問後的回答所串連的學習次數在1-2次左右。
五、老師會左右走動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看到繪本的內容。
六、一開始的提問,A就很快地回答自己的想法,老師問有沒有人贊成,只有1位沒有舉手,往後的學習,A幾乎都能明快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七、10分鐘後,學生漸漸熟悉環境,開始對繪本的內容感到興趣,學習專注度增強,師生共學的氣氛漸入佳境。
八、20分鐘後的學習,學生的發表愈來愈有個人的想法,也愈來愈融入學習中,老師的提問,D會舉手想發言,老師點了之後,前面幾次都答不出來,甚至被老師誤將別人說出來的答案當成是他發言的而感到不好意思,將口罩往上遮住眼睛。經過幾次嘗試且老師接納包容其表現,他終於說出自己的答案,並且露出滿意的笑容。C也常常說出自己的想法,不過眼睛不會看著老師回答。
九、問到第三層次的問題時,H學生清楚且堅定地說出自己深刻的經驗。
十、35分鐘後的學習,部分學生的學習專注度開始下降,C學生開始看手錶,G向F討論跟課堂沒有關係的話題,E轉動身體面對B,D的身體半躺在椅子上,A站起來自在的做出手搖身晃的律動,不過多數學生還是能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回應問題。
十一、學習末段老師請學生一起唸讀時,每位學生的眼睛居然又都能一起跟著老師手上的繪本唸讀,看不到剛剛分心的樣子。
十二、下課鐘響,因為課堂內容沒有完成,老師繼續上,有些學生開始失去耐性,雙腳晃動,F擺出白眼的表情3次,渴望著下課。
*觀課者的課堂建議
一、 考慮這堂課老師的站位會遮擋觀課者的觀察,建議錄影機從面對學生靠左或靠右的位置,盡可能避開被遮擋的角度,如此盡可能錄下學生學習的樣貌。
二、 老師的身材高挑,學生坐的椅子可以考慮在講台上,讓老師的視線和學生保持在平行線上,這樣避免第一排學生長時間仰著頭看老師,時間久了不舒服;二來可以迅速建立師生信任和善的學習關係,有助於教學的順暢。
三、 整節課,老師一題一題的提問,帶著學生探索深究繪本的內容。是否能安排學生有各自的學習時間及學生間的互學機會,一來讓學生有時間與自己及文本對話來消化學習內容,而學生間的互學可提供學生彼此間對文本理解的對話,並從觀摩與比較之間的異同中,同時認知監控個人的學習進度,進而邁向內化、轉化的境界。
*觀課者的課堂思考與觀課心得
一、 佐藤學提到學習成立的要件要思考學科領域的本質。這堂課的本質是甚麼?我深刻思考著。四層次提問的教學設計最基本的核心是甚麼?透過不斷的提問,有層次的提問,學生的學習就有深度?我們要追求以對話的方式來啟動學生思考的引擎?
之前讀過一段文字寫著:對話的關鍵在於沒有對錯,雙方是平等的關係,透過詞語分享各自的想法讓人與人之間產生意義的流通,從中傳達出某種新的理解可能性,可能是未預想到的新思想或價值觀。透過這樣的對話,同儕進行了一起發現、創造的創造性行為。
對應以上這兩段敘述,個人發現對話可以是啟動學生思考引擎的入門磚,而學生願意思考,願意分享在於有層次的提問,加上老師等待、包容,接納的溫暖,老師營造溫馨安心的學習環境,學生自然願意學習,願意分享,願意提出自己的想法,願意進行有深度的學習啊!今天在筱梅的課堂中,我深刻地感受接納學生的正面回饋,感謝筱梅老師給我成長學習的機會,透過你的課堂實踐,讓我更加確認接納包容等待學生的好處。師生正向的學習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老師個人的教學態度,教學信念,而不直接給答案的有層次提問,是老師們啟動孩子思考引擎的最佳教學方式,希望個人能持續精研這樣的學問,並與有興趣的教育夥伴交換意見、精進成長。
二、 在議課中,與大家提到聽的藝術,彩頻也提到萬法不離其宗的概念。對應慧慈老師提出的好奇心、同理心、祝福心的四層次提問心法,這裡我和大家分享U型理論中,作者提到的注意力培養。作者提出四種聆聽的方式,四個階段的聆聽是習慣式的聆聽,也就是已有預設立場的聽,接著是開放思維事實式的聆聽,去注意令人驚訝、出乎意料及有意思的事情;然後是開放心靈同理式的聆聽,從他人的立場去同理的聽;最後是開放意志生成式的聆聽,可以無為不干預,為湧現中的美好維繫好空間。這真的不容易,光理解就很困難了,不過透過經驗分享及互學共好,相信我們都能創造出一幕又一幕動人的教學風景。與大家共勉之。
三、 這是一場多麼不容易的課堂啊!幾乎完全陌生的學生,陌生的組合,師生都不清楚彼此的學習狀態,學生之間也沒有一起學習的經驗,在這樣的情況下,授課者仍能完善的控制整場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的學習朝向有層次有深度的探索、深究來發展,這就是意識會談法四層次提問的教學魔力嗎?除此之外,授課者的教學態度已明顯的表現出她接受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成為她的教學信念而努力實踐著,因此就算這麼高挑戰性的課堂,觀完課的我看到的是她的信心,她的接納,她的包容,她的深刻實踐,以至於創造出這堂看似平靜平凡卻意寓深遠的課堂風景,靜靜回想,讓人咀嚼再三仍不乏其特有的韻味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