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111.11.10或17上五年級自然第三單元<熱對物質的影響>
以下先記錄個人在10.5當天自己備課的內容
首先將第三單元的內容全部看過一遍,試圖了解教科書編排的邏輯及教學的方向
發現教科書的內容安排從探索食物受熱後如何改變,從改變中發現物質的性質變化有體積、形狀、形態、大小、味道、軟硬度等的變化,進而從中更發現部分物體受熱後性質會產生不可回復的變化,影響如此變化的熱,究竟有甚麼樣的條件,是甚麼樣的熱?是多少程度的熱?等等對於的想法來引發課程內容之外的深入思考。
探索食物受熱後的改變之後,進行物質受熱後的改變實驗,以空氣,水、固體的銅球來做實驗,最終的學習重點是發現物體受熱有<熱漲冷縮>的現象。
第三單元的第2小單元是探討熱的傳播,知道傳播有哪三種方式,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傳播方式,能依照物質的特性分辨物質受熱的傳播方式。
第三單元的第3小單元是保溫與散熱,經過以上的內容學習後,知道並實際在生活中應用熱的保溫與散熱原理,讓生活更便利舒適。
所以筆者解析教科書的學習內容,進行個人的教學安排,打算以HOW到WHAT到WHY的順序來安排教學,以PAES(倍思)的教學策略來設計三個小單元的學習,而在PAES的每個階段中,適度的融入4C(聯結Connection、挑戰Challenge、概念Concepts、改變Changes)的思考教學法來幫助學生進行思考看得見的深入學習。
1.111.11.10教五年級熱熱對質的影響單元,先在黑板上寫下<物質受熱後如何變化>(利用黃金思考法,學習開始時先從how?再來是what?最後是why?來進行整個單元的學習)
2.提問:物質受熱後會如何變化呢(從how開始),學生如果答不出可以增加提問的線索來學生思考,例如想想在熱的環境,天氣啊,在廚房內,食物等等..讓孩子結合現場環境及生活經驗,仔細回想,老師要等待學生回答(耐性、默契),記得等待時可以提醒學生如何思考,陪著一起想,或是觀察學生思考的表情,從中調整教學的步驟。
3.這個單元一開始的學習沒有讓學生先讀課本,是運用了PAES的P法,透過共學讓學生一一提出自己的思考、想法、經驗、觀察。
4教師期待學生可能說出:青菜變軟、冰塊融化變水、巧克力融化變巧克力泥、玉米變成爆米花等等(學生邊說,老師協助將學生的發言紀錄在黑板上(可用九宮格),或請學生寫在自己的思考記錄簿,讓思考看得見)
5.老師帶著學生討論黑板的語詞,整理出物質受熱後的性質會"變",是怎麼變的呢?改變了甚麼?從甚麼變成什麼?師生協助學生歸納物質的變化有體積、大小、形狀、顏色、味道、軟硬度等性質的變化,並接受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說法。
6.看書本上的圖文,帶領學生與剛才學習的內容做比較及歸類,並一起結論出<熱會讓物質變化>,然後追問<變化後的物質能變得回來嗎?>讓學生思考並提出變得回來的例子。這以後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將思考寫在思考紀錄簿,然後透過互學到共學的方式,生生及師生一起分享及討論。
8.請學生個人或小組提出日常生活中有那些<因熱變化後的物質能變得回來>的例子(學生回答小或小組發表)。這時開始4C的學習<聯結Connection>跟你生活及學習有哪些聯結?
9.有沒有人要挑戰剛才同學所提出的例子,你們同意嗎?有不同的看法嗎?怎麼說會讓人聽得更清楚明瞭等。<挑戰Challenge>剛才的學習有哪些是你想挑戰或質疑的觀念、立場、假設。
10.回到課本,57頁的圖文內容發現物質受熱會"變化",變化可以分成<可以變得回來的變化>及<無法變回來的變化> <概念Concepts>剛才的學習中有哪些關鍵概念或想法是你覺得重要且值得紀錄的。
11.以上的學習還有甚麼不懂的,或是想繼續追問的,透過以上的學習後,你原本對<物質受熱後如何變化>的想法,前後有甚麼樣的改變<改變Changes>以上的學習讓你想要改變態度,思考、行動?
12.接下來的學習是物質受熱後可以變得回來的變化學習,而其核心概念就是熱漲冷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